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四时之景在古诗文中摇曳生姿。春天在白居易眼中是“乱花渐欲迷人眼,① ”(《钱塘湖春行》),夏天琅琊山的树木在欧阳修笔下是“② ”(《醉翁亭记》),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③ ,④ ”极力渲染边塞秋季萧瑟荒凉的景象。
(2)古诗文名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引人深思,催人奋进。王安石《登飞来峰》中,“⑤ ,⑥ ”表明当认识达到一定高度时,我们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⑦ ,⑧ ”表达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周敦颐《爱莲说》中,“⑨ ,⑩ ”借莲的外形表达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君子之风。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fēng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fēng()拥 侧翼() 窜()逃
(2)下面是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路线图(见下面图一),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验,完成探究。(3分)
①地点: ②人物: ③人物形象:
(3)根据斯诺的采访经历,上面语段情节应该在采访路线中的 (填“A”或“B”)处。(2分)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让你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些人物?请结合书中有关他(他们)的具体事例说明原因。(4分)
3、合肥徽文学校开展以“探寻语文课本中的安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修改发言】九年级(1)班的团支部书记拟写了活动发言,下面是序言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忙修改。(6分)
翻开语文课本,映入眼帘的一篇篇佳作中总有安徽的身影。语文课本里的安徽,是凤阳濠梁上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智慧哲思;是宿州【甲】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响亮呐喊;【乙】是泾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纯真;是滁州醉翁亭“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是“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的胜利号角……【丙】这样的安徽让人心驰神往。
①请在【甲】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地名。(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2分)
③请将【丙】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不得改变原意。(2分)
(2)【演绎佳作】同学们准备将活动发言中出现的佳作场景拍成短视频,下面的剧本设计合理的一项是()(3分)
剧本 | 场景名称 | 人物 | 场景设计 |
A | 濠梁观鱼 | 孟子、惠子 | 鱼在水中悠闲游弋,两人站在桥上看鱼,有说有笑。 |
B | 揭竿起义 | 陈胜、吴广、 将尉、戍卒 | 陈胜故意激怒将尉,趁其拔剑将其杀死,和吴广一起号召戍卒起义。 |
C | 踏歌送别 | 汪伦、李白 | 李白坐在船上,即将离开桃花潭,汪伦踏歌送行,两人难舍难分。 |
D | 欢乐宴饮 | 欧阳修、众宾客 | 欧阳修和宾客宴饮,桌上摆满酒杯和酒筹,有人在对饮,有人在下棋,有人在射箭。 |
(3)【探访路线】同学们准备去凤阳县小岗村研学,请你根据交通示意图(见上面图二),为合肥的同学们设计乘车路线。(4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重生的月季花 明前茶
①那天,我提着水果和饭盒,去养老院看望逐渐失智的父亲。一进门,平时走路都需要搀扶的他,竟颤悠悠地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要带我去后院。
②一到后院,就闻见新鲜土壤的湿润味道。原本空荡荡的花坛里,翻了土,种上了一些经过矮化处理的月季花,红的、粉的、黄的、橙的、白的,还有各种镶边的、混色的……虽然月季的朵形远没有5月份时那么硕大,有些植株还被虫子啃去了半边,但另外一半依旧顽强地、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并且还在不断爆出新的花蕾。
③为了看花,老先生老太太们有的摇着轮椅,有的推着学步车,纷纷从房间里出来了。父亲也一改愁眉苦脸的模样,脸上有了兴致与光辉,他一步一蹭地从小房间里出来,穿过走廊,穿过餐厅,一直走到后院里。一路上,我都听见他的鞋底儿在地上重重摩擦的声音。养老院的吴院长欣慰地说:“为了看花,老人家们个个成了运动员。你爸这几天走得鞋底儿都蹭掉了一层。我们的理疗师苦口婆心动员他们多做运动,恐怕都起不了这几朵花那么大的作用。”
④这几十株花是哪儿来的?我很好奇。因为养老院压根没有搞绿化的钱,前几年应消防的要求,把后院堆放杂物的棚屋都拆除了,改建成花圃,但吴院长好久都没有筹集到栽花、栽树的经费。
⑤吴院长揭开了谜底:“张嫂送来的呀!那个在我这里应聘护理员不成,就在大厅里当众痛哭的黑高个儿,你还记得?”
⑥我当然记得,四年前,性情如火的张嫂急着要为一对双胞胎女儿筹集大学学费,见吴院长不肯留她,急坏了……结果,养老院一些好心肠的老太太们,纷纷摇着轮椅出来劝她,见劝不住这女人滚滚的热泪,又拿出了压箱底的手帕包,自发捐了两千多元给张嫂。
⑦这件事,让张嫂惦记上了养老院的老人家。吴院长说,张嫂现在出息了,成了搞城市绿化的能手,组织了30多位老乡干绿化,街心公园、十字路口、有轨电车驶过的草坪、高架桥快速线的两侧花圃,到处都有他们戴着草帽和护袖,埋头养护、修剪、补种的身影。张嫂在太阳下晒得黝黑,拿下眼镜擦汗,眼周都有一个颜色稍淡的方框印子。
⑧前不久,一个周末,她开着小皮卡,领着几位老乡,在养老院门口卸下半车月季老桩。她用满是老茧的手一把拉住吴院长:“养老院要种花,让这里的老人家看到泼辣的颜色、兴旺的花朵,这好处,不用我多说了吧。”
⑨吴院长特别不好意思:“可是,我没有经费买你的花……”
⑩张嫂戴着粗线手套,拎起一棵带土的花来给吴院长细看:“不要钱,这是刚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你放心,遭了虫的月季,我已经自掏腰包杀了虫;生长不良的部分已经作了修剪。起码有一小半月季老桩看着还挺有生命力,就这样一股脑儿淘汰了,太可惜。”
⑪吴院长还没有发话,张嫂和她的伙伴们已经从小皮卡上拿下了花耙、花锄、多用剪、小花铲、三字花铲等,还拿下了只有十几厘米高的小板凳,飞快地进入荒废许久的花圃,先翻一遍地,把小石头与小砖块拣出去,马上开始种花。
⑫吴院长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本来,脸和手臂都晒成酱油色的张嫂他们,这会儿把淘汰的花运到垃圾站去,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而今,他们却要在这里再苦干三四个钟头。吴院长只好立刻吩咐厨房煮了绿豆稀饭,还把自己的端午福利都拿了出来,热粽子、切鸭蛋,让这些淳朴的工友们垫垫肚子。
⑬张嫂吸溜着薄粥,宽慰吴院长:“你不晓得,这些花,夏天我们去喷水,秋天我们去修剪,前两年下暴雪前,又去盖草垫子防冰冻……有感情了。如今要丢了它们,心里也不忍。替它们寻找一个好人家,心里才踏实。”
⑭这些差点儿被丢弃的月季花,适应了养老院的环境后,逐渐有了元气。它们如今不再呼吸马路上的尾气了,恐怕比当年栽在马路中间的花坛里,精神还要昂扬得多。新的一批花朵又开起来了,比春天时的花朵,有的色彩淡了一些,有的朵形小了一些,但它们依旧是活泼又绚烂的月季啊。它们的花期还很长,可以从现在开到晚秋。
⑮养老院里坐轮椅的老人家也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他们努力端稳了手机,拍花朵上的蝴蝶和瓢虫。这样简单又深刻的变化,由做绿化的张嫂带来,真是了不起。
(选自《家庭文摘》2023年第1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 ⑮段中“这样简单又深刻的变化”是指张嫂让养老院空荡荡的花坛鲜花怒放。
B.第⑥段插叙养老院的老太太们为张嫂捐款的事,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C.“我”是线索人物,见证张嫂给养老院送花一事,使故事更具真实性。
D.种花前后父亲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兴旺的花朵给老人带来的好处。
5、为什么张嫂要给养老院送花?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6、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张嫂的形象。(6分)
7、这篇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4分)
8、文章标题“重生的月季花”中的“重生”蕴含怎样的深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16分)
材料一 科学思维是形成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是认知动机、认知行为、认知方式和认知品质的统一。科学思维的表现形式是科学思维方法,即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学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指逻辑思维,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批判性思维,是形成概念、建构模型的重要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在概念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概念的建构要用到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其中分析和比较是基础的逻辑思维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建立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的。抽象程度越高的概念,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就越高级。
[摘编自《生物学教学》(第43卷)第11期]
材料二 认知动机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只有在“崇尚真知,追求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才会相信科学,进行科学分析,产生“尊重事实和证据”的认知行为,“尊重事实和证据”是科学思维的前提;认知行为如何具体落实为认知方式呢?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是认识事物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核心;在认知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质疑和批判的认知精神和品质。由此可见,认知动机、认知行为、认知方式、认知品质,是逐级提升的,体现出科学思维鲜明的逻辑层次。而认知品质在科学思维的全部过程之中得以体现。
(摘编自《试论科学思维及其在生物学学科中的独特性》)
材料三 有人之所以会觉得物理枯燥,除了学科本身的严谨特质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第一次接触物理时一般在小学、初中,这时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科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如果追问得够深入,所有关于“为什么”的问题都会以“不知道”而告终。但当你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把生物切片,每一个过程都是化学;把化学切片,每一个过程都是物理”,你是否又会觉得知识有趣了起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科学认识更加全面,从而获得有趣的知识体验,这正是科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润物细无声”养成科学思维,我们可在观念、内容、方式上持续发力。
一是从理解科学到参与科学。当前,技术飞速更迭、信息海量泛在、万物万众皆媒,青少年科普模式也正从传统的知识导向转变为科学思维导向。因此,亟待从科普观念上进行调整,即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更多传递知识本身产生的过程,更加注重青少年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精神培育以及创新能力培养。
二是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由于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的限制,科学思维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各阶段发展特点,鼓励引导各类传播主体在科普内容供给和科普方式上,强化科普思维养成意识,注重思维培养、方法训练等方面的优化设计,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
三是创造性的科学锻炼不可或缺。从科普实践的角度来说,科学普及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激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摘编自《科普,更要普及科学思维》)
材料四 培养科学思维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主攻方向。首先,培养科学思维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其次,科学思维是面对未来新情境、新问题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养成科学思维,在未来不确定的社会中才能得心应手、迅速适应。再次,科学思维还是学生未来创造幸福生活的必须,有了科学思维,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创造生活、享受幸福。最后,科学思维是引领教师正确地教、学生正确地学,真正摆脱单纯知识学习记忆、为了考试而简单机械学习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摆脱了知识立意的学习,科学思维才能得到培养,简单、机械、碎片化知识学习方式才能够被根除,学生的学习才能走向创造,学生才能够真正走向生命的自主成长。
(摘编自《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大家谈》)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命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就是科学思维,中学生学习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逻辑思维。
B.物理学科严谨的特质会让我们觉得其枯燥无味,而科普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帮我们摆脱枯燥。
C.因为科学思维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青少年往往受到认知发展规律的限制。
D.培养科学思维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主攻方向。
10、图文转换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请仔细阅读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图。(4分)
11、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从简单科普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具体需要做到哪几点?(3分)
12、请结合材料四的内容,说说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培养科学思维,对学生具有哪些现实意义。(至少答出三点)(6分)
[三](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之水,非严寒不冰,冰亦不坚。冰合①初晴,湖面冰澌琼珠,点点浮泛。时操小舟,敲冰浪游,观冰开水路,俨若舟引长蛇,晶莹片片堆叠。家僮善击冰片,举手铿然,声溜百步,恍若流星。或冲激破碎状飞玉屑大快寒眼。幽然此兴,恐人所未同。扣舷长歌,把酒豪举,觉我阳春满抱,白雪知音,忘却冰湖雪岸之为寒也。旧闻戒涉春冰,胸中不抱惧心,又何必以涉冰为戒?
(选自高濂《四时幽赏录》,有删改)
[注]①冰合:冰封。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余拏一小舟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俨若舟引长蛇 (4)又何必以涉冰为戒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或冲激破碎状飞玉屑大快寒眼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幽然此兴,恐人所未同。
16、同样是写冬季游西湖,两位作者在字里行间分别表露出了怎样的志趣?(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泰戈尔有一首诗叫《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成为很多人人生的信条。对此你是怎么想的呢?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相信相信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衡阳雁去无留意
(2)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中通外直 ⑩不蔓不枝
2、(1)蜂 yì cuàn
(2)①保安 ②周恩来 ③善于作战/富有才智/骁勇善战
(3)B
(4)示例:我想到了红军战士。他们在根据地时生活艰苦,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的革命信仰从未动摇,可见他们“贫贱不能移”。
3、(1)①大泽乡 ②把“友情纯真”改为“纯真友情”。③示例:这样的安徽,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2)C
(3)示例:先从合肥乘车出发到定远,从329国道前往总铺方向,然后从总铺出发,沿着旅游专线坐车到凤阳县小岗村。
4A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变化不仅指张嫂让养老院空荡荡的花坛鲜花怒放,更指因鲜花怒放而引起的养老院老人们的变化。
5、①养老院老太太们自发捐款两千多元给张嫂,让张嫂一直惦记着养老院的老人们;②张嫂对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有了感情,不忍心丢掉,想替它们寻找一个好人家。(每点2分)
6、①从“张嫂现在出息了,成了搞城市绿化的能手……张嫂在太阳下晒得黝黑,拿下眼镜擦汗,眼周都有一个颜色稍淡的方框印子”可以看出她勤劳能干、吃苦耐劳。②从“你放心,遭了虫的月季,我已经自掏腰包杀了虫;生长不良的部分已经作了修剪”“有感情了。如今要丢了它们,心里也不忍”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考虑周到。③从“养老院要种花,让这里的老人家看到泼辣的颜色、兴旺的花朵”“不要钱,这是刚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可以看出她知恩图报、懂得感恩。(每点2分)
7、伏笔:第②段“虽然月季的朵形远没有5月份时那么硕大,有些植株还被虫子啃去了半边”(1分)。 照应:第⑩段“你放心,遭了虫的月季,我已经自掏腰包杀了虫”(1分)。 作用:使文章前后照应,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2分)。
8、既指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变得精神昂扬(2分),又指张嫂从四年前还为双胞胎女儿筹集大学学费到现在成为带领大家搞城市绿化的能手,是人生的重生(2分);还指“我”逐渐失智的父亲、坐轮椅推学步车的老人们走出房间去后院欣赏鲜花,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2分)。
9D A项,由材料一第一段中“科学思维是形成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可知,选项中“生命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就是科学思维”表述有误。B项,由材料三第一段中“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科学认识更加全面,从而获得有趣的知识体验,这正是科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可知,选项中“科普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帮我们摆脱枯燥”表述有误。C项,由材料三第四段中“由于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的限制,科学思维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可知,选项因果倒置。D项,由材料四前两句话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10、①认知动机 ②尊重事实和证据 ③认知方式 ④坚持质疑和批判(每空1分)
11、①从理解科学到参与科学。 ②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 ③创造性的科学锻炼不可或缺。(每点1分)
12、①帮助学生在未来不确定的社会中得心应手、迅速适应。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创造生活、享受幸福。③帮助学生摆脱单纯知识学习记忆、为了考试而简单机械的学习。④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走向创造,使学生真正走向生命的自主成长。(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3、(1)撑(船)(2)尽力,竭力(3)拉,牵拉(4)警戒,戒备
14、或冲激破碎/状飞玉屑/大快寒眼(断对一处得1分)
15、(1)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这种清幽的兴致,恐怕与别人有所不同。
16、张岱:高洁自持的心境以及不媚流俗的精神追求。高濂:坚定自我、不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信念。
参考译文
乙文 西湖的水,不是到了严寒的时候不会结冰,结冰了也不坚固。冰封初晴的时候,湖面上有很多水结成的雪珠,在湖面上漂浮荡漾。有时我会撑着一叶小舟,敲破冰面乘浪游行,观赏冰面破开后的一条水路,(那水路)就好像是小舟牵拉着一条长蛇,晶莹的冰块片片被层层堆叠在一起。家里的仆人很擅长敲碎冰片,举手之间响亮有力,声音可以传到百步外的地方,好像流星一般。有的冰片被冲激成破碎的样子,形状像飞舞的雪沫,令我看着很畅快。这种清幽的兴致,恐怕与别人有所不同。(于是)我一边用手敲击着船边一边放声高歌,举起酒杯痛快饮下,(好像)觉得我被春天抱了满怀,而白雪是我的知音,此时我已经忘记了冰湖雪岸的寒冷。(我)曾经听闻在春天不可渡过结冰水面的告诫,但是倘若心中没有恐惧,又何必对涉冰一事报以戒备之心呢?
17、参考例文略(题目好,可惜暂时没有好的例文)
附相关题目及例文
题目
史铁生曾说:“要紧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与错都先不管,自古就没有把一切都设计好再开步的事。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目的渴求完美,举步之际无须周全。”
同学们的初中时代即将结束,面对新的起点,材料中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迈出第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经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例文
迈出第一步
遇到困难时,你敢迈出第一步么?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也是在此中慢慢成长。
作为一名班长,我觉得自己是很无能的,我并不能胜任这个职务,我只想做一个图书管理员,就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在教室图书角边看书。可老师却让我肩负重任,这不是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穿上盔甲上阵杀敌么!
那是一堂纠结的语文课,同学们异常兴奋。老师在黑板上抄写格言,让我们记下来积累。黑板都快抄了一半了,一个同学小声地和同桌说话,好像是再问黑板上那个字怎么写,黑板反光,他看不太清楚。然后,第二个同学开始说话,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课堂沸腾起来了,那还是个上课的样子。
老师还是专心地抄写这格言,字迹依旧工整、美观,没有写错一个字,好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丝毫没有注意到课堂的喧嚣。我到底要不要喊一声“安静”呢?喊啊!快点喊啊!可是,老师都没有说什么呢,我瞎起个什么劲儿。况且,其他班干部不是也没有喊么。你可是班长啊!连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你还能干什么啊!我深吸一口气,嘴巴刚刚张开,话到嘴边居然又咽了下去。
真没用!你还能做些什么!心里骂着自己,骂了也就算了,也不准备管了,等老师一会儿自己来管。刚刚拿起笔,就听到旁边的同学放声大笑,这也太不守规矩了吧!现在可在上课啊!我瞪了他一眼,他却回我一个白眼,把头扭到一边继续笑。才发现,教室里已经这么混乱了,居然还有人在座位上大闹,太无法无天了吧。这时候你也不打算管管?你也太窝囊了吧!当班长当成你这样的还真是少见啊!嗯!一定得管管!
拿起笔,一边深呼吸,一边暗暗告诉自己:把这句格言抄完就喊,把这句格言抄完就喊。一句格言,我一笔一划、仔细地抄了很久,多希望老师或者哪个班干部喊一声“安静”,这样理所当让我也可以不喊了。但抄了很久也没能如愿以偿。嘿嘿,再抄一句就喊,我又打起了退堂鼓。再抄一句,就一句。不行!现在就要喊!快点喊!快点喊啊!
“安静”两字突然从我嘴里冲了出来,我立马捂住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同学们都安静下来了,看着我,老师手中的粉笔断了,他也回过神来,回头看了看我,让同学们别说话,就又拿起了笔……
相关链接
该卷阅读材料《重生的月季花》来自2024河北保定安新九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