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卷子(刷题试卷推荐)

刷题卷子(刷题试卷推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9 15:32:46

出场教师:杨青(广渠门中学语文教师,东城区骨干教师)

毕姗(广渠门中学语文教师,东城区骨干教师)

“中学作文”是本报副刊曾经开办过多年的版面,一度成为我们与众多热爱写作和文学的中学生交流互动的窗口。这次决定重开此版,则有了编者不同的出发点。在时下青少年更多习惯用社交媒体短文字、短视频的形式张扬个性的年代,我们似乎更加期待一种“眼前一亮”,期待着信息汪洋中的那束不拘泥于应试的“白月光”。这些“闪光”青年经过真切、严肃的思考之后而呈现出的文字,哪怕尚不足够成熟,也是尤为珍贵的。

新版“作文选”将会以北京各中学为单位,逐校呈现。借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和笔触,说一说他们眼中真正具有文学天赋的那些孩子,是怎样与写作产生缘分的。这些语文名师,也将从文学角度为我们解读这些作品中闪耀着的亮点。

我们真诚欢迎全市各校与我们联系,推荐您眼中拥有文学天赋、热爱写作的孩子,联系邮箱316618183@qq.com。

◎高一(3)班 刘英杰

“刷题,实际上是一种处世道理。我要在一次次‘捕鱼’的失败中,悟出‘渔’的方法。真理不一定掌握在某些权威手中,而是在那些实而践之者手里。”

秋天到了,银杏树的叶子渐渐褪色,灰黄、暗绿交杂,像是失去了黏性的胶带一般紧紧攀附在树枝上苟延残喘,却被秋风无情地揪下,像破布一样被丢到空中,天地间一派悲凉之景。

我收回视线,数学老师仍在喋喋不休地说教:“我不是告诉你要多做题吗?你看看,错了这么多,不就是见识少吗?再这么下去,你这数学没法要了!”她眼似冒火,愤怒的岩浆从似酒瓶底厚的镜片中喷薄而出,火星四射,我连忙低下头。可试卷上火红的“57”同样灼眼,我索性又看向窗。老师甩甩手,下了逐客令:“回去吧,多做题,越多越好!”

回到座位,只见我桌上放了一本“五三”,封面有张便贴,粘着“何以解忧 唯有刷题”八个微微泛黄的字块。我捅捅尹宸:“哎,这谁的?”他眯起惺忪的睡眼不屑地看我一眼:“你的呗。”又趴下继续他的春秋大梦。“切,数学好,了不起啊。”我撇撇嘴。尹宸,我同桌,成天睡觉,数学却次次年级第一,而我,次次倒数。

我又看向那贴士,“既然跟老师说的一样,那我就试一试!”然后,我便开始刷题:下课做题,走路想题,挑灯夜战,誓要游遍“五三”题海……在多天的废寝忘食之后,我顶着黑眼圈接过73分的试卷。老师欣慰:“终于及格了,继续刷题。”我,苦笑。

回到教室,我桌上那本古旧的“五三”不见了,变成了还微微泛着墨香的《中考模拟》,封面附有“锦囊妙计”:“大技贵精不贵多。”又是字块,我环顾一周,四下无人,只有尹宸睡得正香。“这啥意思?看不懂。”我嘟囔着,做值日去了。

回家后,我拿出题集。封面便贴不见了,翻开扉页,又见新“秘笈”:“以质为重 找到漏洞 反复练习 总结规律。”还是字块,这人总是知我所需。虽然方法与老师相悖,我还是决定一试。

我将历次试卷拿出,认真分类错题,总结易错题型,将《中考模拟》勾出同类题目。一天在 “小题库”里写四道题,就可以为我漏洞百出的知识网打一个补丁。渐渐地,补丁越来越多,疏漏越来越少,思路越来越宽……

终于,我在期末考中取得了112分的高分,我如获至宝般将试卷捧回座位,心里对神秘人念念不忘:“把秘笈倾囊相授,我一定要知道你是谁。”放学后,我将贴了笑脸的《中考模拟》留下,匆匆地走出教室。

然后,尹宸醒了,他将笑脸撕下,掏出了便贴、剪刀、胶水和满是方孔的旧报纸。是他!我在后门屏住了呼吸。只见他熟练地剪下小字块,抹了胶水后排在贴纸上,将便签按在我桌上,离开了。我冲进教室,熟悉的字块使我确认他的身份:“实践检验真理。”

我明白了:刷题,实际上是一种处世道理。我要在一次次“捕鱼”的失败中,悟出“渔”的方法。真理不一定掌握在某些权威手中,而是在那些实而践之者手里。

窗外银杏树旁,少年背着书包,踏过厚厚积雪。冬日将暖意洒在树梢,枝头白雪化作水珠滴入土壤。相信明年春天,同样的地点,会有一抹绿意顽强钻出,释放勃勃生机!

【杨青老师评语】

刷题本是一个闻之便觉无趣的平常题目,小作者却能于你我熟悉的初三备考生活中取材,巧妙设计情节,写出波澜——不知来处的锦囊妙计屡见奇效,永远睡眼惺忪的同桌的他竟是暗中相助的神秘人,侦察与反侦察……作者于真实中调佐以想象,借看似离奇不经的故事阐明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实而践之,才能真正学会“渔”,掌握真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