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和答案(七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和答案(七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7-19 08:58:27

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音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 殷红(yān) 鞠躬尽瘁(cuì) 妇孺皆知(rú)

B.挚友(zhì) 新鲜(xiān) 截然不同(jié) 热泪盈眶(kuàng)

C.宰割(zǎi) 呜咽(yān) 酣然入梦(hān) 迥乎不同(jiǒng)

D.哺育(bǔ) 惩戒(chéng) 深恶痛绝(wù) 锲而不舍(qi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C.呜咽(yān)——yè;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彷徨 至死不懈 九曲连环 B.污秽 一泻万里 无暇及此

C.澎湃 气冲斗牛 来势汹汹 D.澜语 兀兀穷年 刮目相看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D.澜语——谰语;

故选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庆祝大会。

B.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C.鲁智深听说镇关西强占民女,顿时怒目圆睁,气冲斗牛。

D.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科学也好,文学也好,心不在焉地往下看。

【答案】B

【详解】A.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使用正确;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语境使用错误,可以改为“不以为意”;

C.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使用正确;

D.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使用正确;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C.青年人应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搭配不当,“发扬”和“习惯”搭配不当,可改为“养成”;

B.成分残缺,可删去“针对”;

D.语序不当,把“推广”和“通过”调换位置;

故选C。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精神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身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A.中国精神在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的冲锋里!

B.中国精神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里!

C.中国精神在南仁东倾尽一生打造的“天眼”里!

D.中国精神在那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

【答案】D

【详解】结合横线处后面语境“他身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可知这是对战士的赞美,故选D。

二、句子默写

6.用课文原名填空。

(1)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7)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8)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答案】 安能辨我是雄雌 关山度若飞 草树知春不久归 独坐幽篁里 散入春风满洛城 对镜帖花黄 山岛竦峙 朔气传金柝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辨、雌、若、篁、入、帖、竦、峙、朔、柝”等字要正确书写。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可以为师矣

D.蒙乃始就学 乃悟前狼假寐

8.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中,孙权从强调学习方法的角度来劝导吕蒙。

B.“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孙权现身说法,强调学习的成效。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交代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D.从全文来看,孙权是一位知人善任,善于劝导的君王。

【答案】7.C 8.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9.A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动词,掌管 掌握/副词,应当;

B.介词,因为/动词,认为;

C.动词,做/动词,做;

D.副词,于是,就/副词,才,竟然;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但:只是;当:应当;狩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

9.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孙权从强调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角度来劝导吕蒙。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翁,江阴巨族①。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②,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注释】①巨族:豪门大族。②阅债籍:翻阅债务账册查索。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尝舟行过市桥( ) (2)及归( )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出门不知道(我)了,(如果)知道,我怎么会冒险出门呢!

B.这是出于不知道(我)罢了,(如果)知道,我一定会去冒犯他的!

C.这是出于不知道(我)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去冒犯他的!

D.这是出于不知道(我)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去相互冒犯呢!

12.一人担粪“溅及翁衣”,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得知此人负债,翁为之折券。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夏翁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0. 经过 等到 11.C 12. 好语遣之 宽容大度、慷慨大方/体恤他人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曾经坐船经过市桥。过:经过;

(2)句意:等到回家后。及:等到。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翻译“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出(出于),耳(罢了),宁(怎么),相犯(去冒犯他)”要理解正确,所以句子翻译为:这是出于不知道(我)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去冒犯他的!

故选C。

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可知,夏翁曾经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此人还是旧相识。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因为他不知情,如果知道是我,怎会冒犯我呢!”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据此可知,一人担粪“溅及翁衣”,翁的做法是“好语遣之”,可见夏翁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结合“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可知,当得知此人负债,一心寻死的时候,翁为之折券,可见夏翁是一个慷慨大方、体恤他人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夏翁是江阴县的大族,曾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此人还是旧相识。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因为他不知情,如果知道是我,怎会冒犯我呢?”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等到回家后,夏翁翻阅债务帐册查索,原来这个人欠了三十两钱无法偿还,想借此求死。夏翁因此撕毁契券。

五、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中的“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君”指何人?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指的是进京的使者,也是作者的老相识。

(2)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是人想让使者给家人捎个书信,可惜却没有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就让使者帮他带一个平安的口信。从中可体会到诗人思乡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凭君传语报平安”意为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结合题目“逢入京使”可知,“君”指进京的使者,也是作者的老相识。

(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为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运动改造大脑

材料一

①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是耶鲁大学棒球队的队长,奥巴马曾率领其所在高中的篮球队赢得夏威夷州冠军,普京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柔道冠军,就连现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学期间也曾担任校橄榄球队的主力……作为接触领袖,这些人拥有睿智的大脑,与此同时,他们也具备强健的体魄。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历经二十余年,揭开了运动、大脑、心理健康之间的神秘联系,他表示,四肢发达的人,头脑并不简单,因为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在锻炼大脑,运动可以改造大脑!

②在远古时代,原始人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为追逐猎物而奔波,每天行走8000至16000米,作为移动的生物,大脑天生就是为运动而设置的。

③人脑由10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树状分支的“叶片”,即突触的相互接触而建立连接,以传递错综复杂的信息。在解释运动如何改造大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这两个概念——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是脑内信息传递的媒介,其中一组对大脑传递信号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包括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尽管产生它们的神经细胞只占到大脑千亿细胞的1%,但这些“调节器”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中,血清素控制着情绪,就像是“大脑警察”,困扰现代人良久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究其根源,就在于血清素分泌失控;去甲肾上腺素关乎注意力和认知力;多巴胺影响学习能力、满足感和注意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被喻为“大脑的优质营养肥料”,可增加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元细胞再生,进而建立和保养神经细胞回路,也就是大脑自身的基本结构。

④一直以来,大脑被认为是最早发育成熟的硬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岁看老”。但随着现代脑科学的蓬勃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脑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重塑。不但连接神经元的突触具有可塑性,可织就更多、更强的神经网络;而且终其一生,海马体区域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神经元干细胞,经过发育而形成神经细胞,加入到神经网络中,完成“神经新生”的过程。最终,我们建立的神经网络越发达,储存的记忆和经历越丰富,学习起来也就越容易。在此期间,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如同催化剂,全程保驾护航,而运动致力于改善的正是这两类化学物质。

⑤研究表明,运动从三个层面提高学习能力:第一,运动完善思维模式,以提高警觉力、注意力和驱动力。运动能改善情绪,调节和优化大脑功能,秘诀就在于运动提高了神经递质的水平,使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其他化学物质之间达到平衡。第二,运动让神经细胞准备就绪,促使它们相互连接起来,这是连通新信息的细胞基础。运动会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就好比为大脑施肥,吸收养分的脑细胞连接由此变得枝繁叶茂,大脑就是这样“长大”的。第三,运动激发海马体的干细胞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就像身体其他细胞一样,也会分裂和增殖,其中,成体哺乳动物脑内的海马区域始终拥有神经元干细胞。经过解剖,运动的老鼠海马体中新干细胞的数量是不运动的老鼠的两倍!“神经新生”被认为是脑科学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而运动能诱发“神经新生”,继而为大脑制造出替换零件——新的神经元细胞。

(资料来源:约翰·瑞迪《运动改造大脑·01学习》,浙江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材料二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内珀维尔203学区,坐落着一所学校——内珀维尔中央高中。这天早晨7点10分,一群高中生经过一番热身,路上学校操场的跑道,这里要进行的是1600米长跑。因为被安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体育课被称为“零点体育课”。当胖妞米歇尔气喘吁吁地迈过终点线时,她得到了一个A,和率先跑完全程的长跑运动员杰克得分一样!原来,所有学生必须佩戴心率表,根据上面显示的数据打分,而不是看谁最先冲到终点。“零点体育课”贯彻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完全颠覆了以往更快、更高、更强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学业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明显超越其他同类学校。在每四年举办一次的TIMSS测试(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发起和组织的评测,是国际上衡量学生数学和科学水平的标杆)中,该校学生分别在科学和数学领域取得世界第一和第六的佳绩;相比之下,全美学生的平均成绩在国际上的排名分别为第十八位和第十九位。

(资料来源:约翰·瑞迪《运动改造大脑·引言》,浙江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是国内首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于2018年1月30在上海发布。这份目前国内最为科学权威的指南提出:儿童和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填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综合国际26项研究数据分析显示,增加课内外身体活动,可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阅读的技能。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材料四

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部分数据

年份

优秀率

不及格率

肺活量不及格率

2013年

3.9%

15.8%

14.01%

2016年

2.6%

16.2%

20.5%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瑞迪发现,四肢发达的人,头脑并不简单,因为锻炼身体的时候也是在锻炼大脑。

B.人们常说的“三岁看老”指的就是大脑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重塑,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发育成熟的硬件。

C.运动对大脑产生影响,正是通过提高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两类化学物质的水平来实现的。

D.2018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是目前国内最为科学权威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

15.下列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举老布什、奥巴马、普京、特朗普等领袖事迹的例子,目的是要引出约翰·瑞迪教授关于“运动可以改造大脑”的话题。

B.在详细介绍了神经递质和脑源性营养因子两个概念及其作用之后,材料分三个层次分析了运动是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

C.运动能改造大脑,所以每天花在运动上的时间越多,我们的神经网络就越发达,储存的记忆和经历越丰富,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D.从材料四所提高的数据可看出,对比2013年,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

16.根据材料二,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零点体育课”有什么特色?请简要概括。

【答案】14.B 15.C 16.①安排1600米的长路,保证了一定的运动量。②运动安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③贯彻了全新的评价理论—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

【解析】14.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材料内容。

B. 说法不符合文意。结合材料一第④段“一直以来,大脑被认为是最早发育成熟的硬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岁看老’。但随着现代脑科学的蓬勃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脑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重塑”可知,“三岁看老”指的是以前大脑被认为已经是发育成熟的硬件,后来科学家才发现并非如此,大脑是每时每刻都在经历重塑的。

故选B。

15.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材料内容。

C. 结合材料一第⑤段、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运动能改造大脑”的对的,但是“每天花在运动上的时间越多……学习起来就越容易”的推断有误,在文中并没有找到依据。

故选C。

16.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二“这天早晨7点10分,一群高中生经过一番热身,路上学校操场的跑道,这里要进行的是1600米长跑。因为被安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体育课被称为‘零点体育课’”“原来,所有学生必须佩戴心率表,根据上面显示的数据打分,而不是看谁最先冲到终点。“零点体育课”贯彻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完全颠覆了以往更快、更高、更强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学业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明显超越其他同类学校”可知,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零点体育课”的特色在于:1600 米长跑(运动)安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保证了每位学生一定的运动量;贯彻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学业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明显超越其他同类学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蚊烟中的往事

张亚凌

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②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③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感,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④夏日的晚餐桌上,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需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儿,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

⑤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⑥天越来越热的时候,野菜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暗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⑦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柳条为我做了根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绝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上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秧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之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⑨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来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缥缈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⑩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17.请仿照示例在空格中填出相关往事。

笼蚊烟 →(① )→(② )→ 采野菜 → 炸鱼酱 →(③ )→ 被蚊咬

18.赏析文中第⑧段画线的语句。

19.简要分析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好处?

21.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①吃晚饭 ②做豆酱 ③盖酱缸 18.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酱缸以人的情感,描写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19.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表达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20.结构上,“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内容上,“蚊烟往事”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章记叙了与“蚊烟”有关的“往事”)。在蚊烟烘托的宁静平和生活氛围下,往事显得更为温馨美好。 21.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逝去岁月的惆怅、失落。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文章①段写“笼蚊烟”;

根据第②段结尾“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③段“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由此可知第一空的事件为“吃晚饭”;

根据第③段“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由此概括出第二空为“做豆酱 ”;

文章⑤段写“采野菜”;

文章⑦段讲“炸鱼酱”;

根据⑧段“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之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这段讲的是“盖酱缸”;

文章⑨段讲“被蚊咬”

1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首先定位到划线句“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根据“讨厌,喜欢,害痒”等一系列关键词可知,作者把酱缸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酱缸人的情感,“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一句写出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联系前文“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表现出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中“它讨厌蚊虫……它喜欢晒太阳……它惧怕雨水……”,用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构成,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19.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第⑩段“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是全文的结尾段,根据开头“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可知,首尾呼应,结构很完整;“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写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0.本题考查标题的好处。

标题“蚊烟中的往事”,根据关键词“蚊烟”可知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比如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所以在结构上,“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在内容上,本文作者讲述了在蚊烟中的一些童年回忆,比如笼蚊烟,采野菜,炸鱼酱等等,所以题目“蚊烟往事”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文章结尾“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可知在蚊烟烘托的宁静平和生活氛围下,往事显得更为温馨美好。

21.本题考查对作者的情感的理解。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蚊烟中的一些童年回忆,比如笼蚊烟,采野菜,炸鱼酱等等。通过对这些童年趣事的回忆,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喜爱,联系结尾“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惆怅。

七、作文

22.请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例文

我的烦恼

生活中,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长大,而成长中烦恼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成长中,我的烦恼“淹没”了我的快乐。

在成长中,我的烦恼时时刻刻环绕着我,时时刻刻犹如烟雾弥漫在我的周围。

那天放学后,我买了几袋零食准备回家边写作业便“享用”。回到家,我在屋子里边写作业边吃零食。不料,这时弟弟闯了进来,他随手拿去了我桌上的一袋零食,我没有说什么,毕竟他是我弟弟。过了一会,弟弟又跑来和我要零食,我不给他,他就大哭,还跑去找我妈妈。

妈妈进来了,指着我就是一通训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你弟弟还小,你怎么能欺负他?你竟然还打他!”我顿时语塞,无言以对。

成长中,这种情景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每次弟弟给妈妈说什么,妈妈就信什么,而我说的,妈妈总是不在意。

升入初中,妈妈对我要求越来越严格,她规定我每次考试都必须在前六名中,但是妈妈是了解我的,她知道我的成绩一向不稳定,但是她还是为难我。妈妈说:“你升入初中了,学习成绩该稳定了。”

初一上学期,我期中考试没有考到妈妈规定的范围内,妈妈很失望。但期末考试我便考进了前六名,妈妈说:“我希望你永远都保持这样的好成绩。”

成长中,学习的内容增多了,难度加深了,但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我希望我每次的考试成绩都能名列前茅,但这似乎也有一些难度。

我的烦恼伴随着成长在不断地加多,都说“快乐是一切的源泉”,而我的烦恼却将我的快乐都“淹没”了。

我相信,只要我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烦恼,我的烦恼一定会烟消云散,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主关键词是“烦恼”,也就说作文要记述或描写的内容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我”是次关键词,表明所要写的这些烦恼之事都与“我”有关,构思行文时千万不能忽略“我”的存在。以此题目作文,一定要跳出小“我”的圈子,思考作文的目的:要传递给他人的究竟是什么?要给他人什么启发……如果不考虑这些,只是就烦恼写烦恼,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就不会太大。

第二,选材构思。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你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类似于这样的烦恼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因此,按照这个题目作文,选材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所选素材是否典型,要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在写作中,要自然而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写人叙事时动作、心理等描写要细腻、传神,形象地揭示了“我”的内心世界;记叙时还可运用环境描写以烘托人物的心情,让情感得以自然流淌,真实地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

八、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先生们,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我本可以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你们用四种语言讲的故事,内容绝对相似,使我确信了你们的身份。”

……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因为他感觉得到周围涌动着的生命。大海只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载体,它只是运动,是爱,像你们的一位诗人说的,是无垠的生命。实际上,教授先生,大自然的三界都展现在这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动物界在这里更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四个植虫群,有三个纲的节肢动物,有五个纲的软体动物,有三个纲的脊椎动物,即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成群的鱼。鱼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总数为一万三千多种,其中在淡水中出现的只有十分之一。大海是大自然的一座宝库。可以说,地球上先有的是大海,地球自大海始,谁又敢说它不会最终归于海洋呢!”

(选自《海底两万里》)

23.请结合尼摩船长的话,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4.海底世界,奇珍无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曾到东海龙宫索要了几样宝贝,请写出其中一样。尼摩船长也在海底沉船中获得了很多珍宝,这些珍宝主要用于哪个方面?

【答案】23.会说多国语言,常识渊博;处事谨慎;热爱大海。 24.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即如意金箍棒;一双藕丝步云履;一副锁子黄金甲;一顶凤翅紫金冠。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

【解析】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分析。

“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写尼摩船长会说多国语言;

“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你们用四种语言讲的故事,内容绝对相似,使我确信了你们的身份”写他处事谨慎;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写他热爱大海;

“动物界在这里更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四个植虫群,有三个纲的节肢动物,有五个纲的软体动物,有三个纲的脊椎动物,即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成群的鱼。鱼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总数为一万三千多种”写他了解大海,知识渊博。

2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的能力。

《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原文是——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那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据此可概括出孙悟空所得宝物;

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尼摩选择了归隐大海,虽然脱离了世俗社会的生活,尼摩仍然以慈爱之心关注着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他定期地将装有金银财宝的箱子交给固定的联系人,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提供物质援助。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