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高考政治试卷及详解及答案(1981年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1990年高考政治试卷及详解及答案(1981年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8-20 23:34:15

又到孩子们参加高考的日子,我想起了1990年自己参加高考的那些事。时隔32年,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有些恍如昨日重现。

1990年注定是特殊的年份。那一年,北京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这可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亚运会啊,为此我还捐款5块钱。同样是这一年,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在意大利举办,那世纪一传,让马拉多纳成了男生崇拜的球星。也同样是这一年,柏林墙倒了,分隔45年的东西德国合并。这些都是对当时有影响力的时政大事,所以记得。

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场景

1990年我参加高考,对于我们这一届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也是大事。那时候还实行高考预选制。先组织所有高三学生参加一次统考,通过预选分数线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没通过预选考试的,拿高中毕业证回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搞预选,可能是那时候的高考录取率低吧,名额有限,把机会给更优秀的学生。

我有幸通过了预选考试,可我学习并不好,更谈不上优秀,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差生。让我混进高考的阵营里,老天爷可能睡着了。

1990年的高考在7月7~9日3天。预选后差不多还有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在那段日子里,我知道自己也考不上大学,每天便过得昏昏噩噩。白天上课,喜欢听的课程还能认真的听,不喜欢或听不懂的,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晚自习别人在那里做题,我也在那啃题,啃不下,就拿本包了皮的闲书装模作样认真看。

父亲去世,我内心有许多悲伤。母亲希望我能有个学上,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哥哥们希望我能考上个中专,在学习这方面,他们都很支持我,真心想让他们的小妹将来不要太苦。好歹考上学,定会有个“铁饭碗”端在手里,也不负父亲临终前对他们的嘱托。

我很偏科,文科类的成绩都还可以,理科就学得一踏糊涂,考试经常不及格。分文理科的时候,当老师的大哥建议我考技校。我心里虽然不乐意,但还是按大哥的意思决定了。文科考不了技校,我没有选择学文科,仍然留在了原理科班。

预选后的那段时间复习,简直对我就是煎熬。语文的后面一些文言文没有学完,老师让我们自学,英语也是,物理化学同样如此。文言文,英语我还能借着课后注释和单词免强能把内客搞懂。化学物理后面简直就象看天书,根本看不懂!

我彻底焦虑了,又不知怎么办。找母亲去说吧,母亲也不懂;找哥嫂说,他们上班,回来带孩子,哪有心思管我这些。再说学习是个人的事,问老师吧,老师讲课一节接一节,请教问题的同学一波又一波,讲得囗干舌燥好辛苦。我跟着听,听不懂啊;让同学讲,还是不太明白。我恨自己笨,小时候也没吃猪脑子啊。我怀疑自己真长了个榆木脑袋,怎么一点不开窍!

我天天跟着刻苦用功的同学复习,连体育课都被数理化老师占了。物理课换了位学校里物理教学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四川人,普通话不太标准,把“瓦特”讲成“瓦铁”,每次物理课,我都在这位老师的“瓦铁”声里昏睡。化学课更难熬,老师是班主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上。最怵他串讲,冷不丁还让你回答问题,一点不能思想开小差。有一次老师从摩尔定律讲到葡萄糖分子式,他带了个分子式模型,红蓝黄三种色。我看着那球型竟想到一串气球,然后思绪又随气球飞了一会,最后一个粉笔头砸在我脑门上。原来我又打瞌睡了。老师毫不留情请我站起来清醒一会。我偷眼看一下座位两边,天!好多同学都因为太困主动站起来听课,那我也就不难为情了。

下课了,用功的同学继续争分夺秒。大部分同学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闲聊。男同学在聊刚刚开始的世界杯足球赛,女同学聊些啥呢,都在说悄悄话呢。那时候人的思想还比较保守,男生女生也不在一起扎堆聊天的,即使互生好感,也是保距离的。我和红是桌前桌后的好朋友,我有杂志和闲书看,她常向我借着看。我们一起就说说三毛,席慕容这些当时在中学生中流行的作者写的书。她和我都喜欢抄汪国真的诗,喜欢琼瑶的言情小说,也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

晚自习没有人管,全凭我们自学。班上大部分同学是从农村来的住校生,十点半熄灯后,他们自己点蜡能学到半夜才睡。我每天下午在家吃过饭,就把牙也刷了,不再进食。下晚自习就到学校大哥家睡,也不挑灯夜战,能早点睡,早上也能早点起来背东西。

高考前的紧张复习,我在一种忐忑不安中度过。晚上睡不好,怪梦连连;白天沒精神,迷迷瞪瞪。眼看时间迫近,感觉自己啥都不会,似乎把三年所学都还了老师。意识告诉我这样不好,又不知如何调整自己,我不想听课了。反正此时老师也不管,课爱听不听。

一次我偷偷跑到文科班那儿溜达,一位历史老师正在给学生串讲沙皇俄国的一段历史。浓重的四川口音一下子吸引了我:“…叶卡捷琳娜是一位风流女皇,比武则天还要厉害,在她统治沙俄时期,对内专制,对外扩张。把她的情人都加官晋爵,个个成了保卫沙皇政权的得力干将……”老师声音洪亮,讲的中气十足。我隔着教室后门的小窗往里一看,一位老师高大的背影,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挥着,边踱步边嘴里滔滔不绝。

自此后的几天,我又偷着听过这位老师的两节课。每次都是让文科班的一位好朋友先告诉我是第几节,到时间我就溜出来,坐在文科班后门的树荫下,拿本英语书。见有人来了,我就装模作样看书背单词;人走过去,我就专心竖着耳朵听。那位老师把历史讲得太有趣太精彩了,感觉那不是上历史课,是在讲故事。心里也羡慕文科班的同学,他们是那么轻松活跃,想想自己活得多么沉闷。

时隔这么多年,之所以把老师那天的讲话记得这么清晰,是因为当时偷听了老师讲的那点历史,让我产生了一些复杂的情绪。新奇历史还可以被老师这么讲,好奇沙俄历史,原来沙俄时期是咱中国的康乾盛世。更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学文科,文史多好懂多有趣啊,数理化把自己学得鼻踏嘴歪,还是没有学懂学会。悔过叹过,还得打起精神面对那一道道难解的数学题。

终于熬到高考了。七月流火,7月7日那天,天可真热。因为考场在酒中,头一天就在离酒中近的三哥家住下了。许是换了地方的缘故,又或许是太紧张了,我竟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直到半夜3点多钟才迷迷糊糊睡去。早上6点半的闹钟响了我起床,三嫂已给我准备好早餐了,葫芦素包子小米粥。我一点胃口都沒有,嫂子让我多少吃一点,不要考试血糖低了。我免强喝了半碗粥,吃了一个包子,拿了准考证和纲笔,2B型铅笔(涂答题卡用的)就去考试了。

进了考场稍有点紧张,大部分都是陌生的面孔,看到几个熟悉的同学,是同校其他班的,只见到一位同班同学和我一个考场。试卷发下来了,哇!题目真多啊。我有点兴奋,害怕题做不完,便埋头赶紧填好姓名考号,抓紧答起题来。考场很静,除了翻卷的声音和笔在纸上的沙沙声,再无杂音。我的紧张也早抛到爪哇岛去了。

其实,当时考试什么作文题目,现在都忘了。第一场的语文还算答的顺畅,说不上会与不会,也没管对对错错,就觉得考完一门轻松一截。可后面科目考得让我并不轻松,英语会得不多,阅读理解几乎是连蒙带猜的。政治问答纯粹胡扯了一通。更悲催的是数理化,每道题感觉似曾相识,就是无从下手去解;还有的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面对试卷我手足无措,比初次收到情书还让人心慌意乱。整个过程都是头昏脑胀,不会答,很无助,又不敢抬头,如坐针毡。最终不知道自己答了些啥,ABCD看哪个顺眼选哪个,甚至有些根本就什么都没有答。

三天考得我一天比一天心灰,又一天比一天轻松。我在矛盾里盼着快点考完,结束这场煎熬。三天里,三哥三嫂给我做饭。每次回来,他们都没多问我什么,只让我吃了抓紧休息,考完的就不要再去想。我很感激他们没有问东问西来烦我,这在当时是一份难得的理解和宽容。

高考结束不久,也放暑假了。大哥大嫂带我去新疆走亲戚散心。近20天的旅行,新疆美丽的风光,把我心头高考的阴霾一扫而光。回来之后,高考成绩也出来了。

结果读者诸君也想到了,我没有考上大学。6门课,百分制,总分不到300分,很惭愧。更丢人的是物理才考23分,各位不要见笑,我可能是世界上学物理最笨的那一个[不看][不看][不看]

高考的这副牌被我打的稀烂,可命运有时候对你很友好,有时候又和你开玩笑。人生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喜忧参半。只有接受,面对,努力去改变,扭转不了乾坤,就多改变自己,取长补短,让自己向擅长的方向发展。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而已。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