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教育更是民生大计。
10月27日,广州市天河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纷呈。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天河将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幸福标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天河将继续发展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实施“优教”计划,坚决落实“双减”任务,推动义务教育提质增效。
▌ 实施“优教”计划,擦亮天河高质量教育品牌
过去五年,天河区民生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基础教育迎来品牌化、集团化快速发展期,成功创办广州中学、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成功引进并建成开办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信中学天河校区。
“不患寡而患不均”,天河区教育资源已获得长足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已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天河教育事业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优质资源分布不均、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短板弱项,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概念应运而生。事实上,“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已不是什么新提法,早在2020年8月17日,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全面促进天河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天河区教育局就发布了《天河区基础教育“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幸福标杆行动计划(2020-2022年)》。天河区教育局围绕“提升教育育人品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创建智慧教育品牌、营造教育良好生态”等区域教育发展关键问题,聚焦“优质量、优均衡、优校园、优队伍、优技术、优治理”6大行动计划,构建“校园有品质、老师有活力、孩子有笑容、家长有好评”的教育发展格局。
据了解,截至目前,天河区新增公办幼儿园(园区)35所,基础教育优质公办学位逾4万个,资源供给持续扩大;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基础教育呈现出有活力、有魅力、有高度、有温度的高质量发展势态。
▌ 新增优质的学校,发展优质的均衡
天河区基础教育“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幸福标杆行动计划的核心是“六优”行动。天河区教育局以打造优质教育体系为目标,重点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布局,利用区、市、省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全区乃至全市,通过新建、改建、扩建,遵循“建一所优一所”的原则,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开办”的要求,有效改善天河区东北部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品质。
据天河区教育局局长王海鸿介绍,“六优”行动实施后,效果最直观的就是“优校园”,在校园建设上,今年是天河区建区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今年有两所中学陆续开办,一所是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另外一所是执信中学天河校区,这两所学校的开办历史性地改变了天河区东北部教育资源偏薄弱的现状,也历史性地改变了天河区的整个办学的格局。长期以来,天河区还是以区属学校为主,而现在形成了省属、市属、区属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对于整个区域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提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同时,天河东部新开办了两所小学:天河智慧城第一小学和体育东路教育集团均和小学,实现了高起点的目标和愿景。今年新开办的4所学校,增加了共10680个学位,解决了天河区教育公共服务缺口大、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包括东北部在内,天河区每条街道都至少有一所公办小学,每所公办小学均对口一所优质公办初中,确保所有天河区户籍的学生均能按广州市的招生政策就近免试入读一所公办初中和小学(含九年制学校),享受义务教育。
2019年,天河区开办了19所公办幼儿园,2020年又开办了16所公办幼儿园,一共新开办35所公办幼儿园,力度、速度、规模都是过去这么多年前所未有的,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天河区长期以来学前公办教育优质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实现了全区21条街道每一条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而且开办的公办幼儿园无论是投入的师资还是教学,都是严格遵循一套标准,既有外延的拓展,同时也注重内涵的发展和提升。
在“优均衡”方面,王海鸿向记者介绍:“均衡不是平均,是要朝更高的位置去发展。”基础教育迎来品牌化、集团化快速发展期,学校间以强带弱、以老带新,通过资源的共享,教师的流动,标准的统一,品牌的输出,教育的一体化等等,收获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种集团化办学模式,特别是组团式流动的方式,可以改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的教育状况。
▌ 畅通成长道路,健全教育人才引培体系
再者是“优队伍”,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础。要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健全教育人才的引培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天河区教育局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也颇有成效。
天河区教育局通过两个体系培养引入的老师,一条是从专业成长的道路,从新入职的教师,到教团的新秀,到骨干的教师,再到名教师,提供一条专业的成长路径。天河区教育局通过教师研训一体化,以赛促培,开展专题讲座、课例研讨、经验交流及问题答辩等多种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外的交流,教学的比武,素养的提高,微能力的认证等,畅通教师的成长的通道。
另外一条是行政的道路,天河区教育局出台《公办中小学中层干部管理指导意见及选拔聘用工作指引(试行)》,对干部培养建章立制,建立中层干部“选、用、管、评、培”全覆盖管理机制。从新的老师和班主任,从中层到校级,从校长到名校长,这条通道就可以把行政管理的道路串联起来。
通过这两个系统的教师引培体系,天河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汇聚英才充实力量。2021年新增8名正高级教师、6名特级教师、10名南粤优秀教师,5名市优秀教师,通过人数名列全市之首。另外,公开选调研训员7名,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公开招聘中小学和幼儿园在编、编外专任教师453名。由此,天河教学队伍的总量、结构、学科等各个方面便可支撑起教育的发展。
据悉,天河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制定教师资源保障计划三年计划,出台教育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实施、教师区域援教等文件,健全编制动态管理,统筹优化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彻底解决职称改革前遗留的“高职低聘”问题;并且首次开展教师区域援教跟岗工作,有效推进“区管校聘”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联动机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此外,还审核并发放民办教师从教津贴及年金、原民办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慰问病困职工、支教教师、抗疫专班人员。
▌ 减负不减质,“双减”后素质教育做“加法”
当前,广州“双减”工作逐步扎实落地,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相关规定也陆续发布。“双减”后,天河区教育局有何措施?家长和学生如何安排课后时间?考试少了,作业减了,素质教育的“加法”又将怎样做?
减负不等于减质。“双减”工作落地后,天河区教育局着力整体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改进和创新全区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学历案”运用与探索,深度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减负不是什么都减,天河区教育局深度解读双减政策,精准减负。先后邀请吴颖民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张志勇教授面向全区教职工解读“双减”政策,让老师们对“双减”改革的战略背景以及“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教育格局的大调整、教育治理方式的大转变有了深度了解。
天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作业设计研究,也初显成效。开展区域性的作业设计课题研究,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拒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作业优化了,校内课后服务也不断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据统计,全区123所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均开展了“5 2”校内课后服务,参加学生数已达80532人,实现校内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作业1小时内完成,学生就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就可以达到10小时睡眠,这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把作业管理好了,就能构建绿色健康的教育生态。作业管理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不是那么强调,关注更多的是课堂教学研究。事实上,作业设计、作业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校长王晓芳向记者透露,天河第一小学通过专题工作会议、工作微信群、班级家长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共同落实作业管理。“各班作业调控员认为当天的作业总量过多,可以当即‘举手’向老师提出异议,由班主任进行协调、优化作业总量;如果个别学生在认真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当晚9点仍无法完成当天作业,家长可以‘举手’向老师提出申请,申请当天的作业延后完成。”
而天河第一小学学生吕芷萱的妈妈也表示新学期以来,明显感觉课程规划的改变,不仅加大了体育、美育的比重,一周有三节体育课、两节音乐课,班级增加了一名体育老师作为副班主任,而且增加了孩子觉得新鲜有趣的室内操和中队会活动。“新学期以来,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作业量比之前减少了,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支配孩子自己的事情。”作业减少了,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做家务、增加阅读的时间、从容地练琴画画和锻炼身体,家长不用像以前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写作业刷题,亲子关系也缓和不少,这是吕芷萱的妈妈的切身体会。“最近我的孩子破天荒地和我说:妈妈,我最近怎么变得更爱写作业了。通过孩子的表达,可以看出‘双减’政策所发挥的效果,孩子认为写作业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
作业量减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会最为直接。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六年级学生刘睿文感觉这个学期的作业更有针对性,课堂也更生动。热爱阅读的刘睿文把更多的课余时间安排在看书和“看广阔的世界”上。“我的家庭比较重视阅读,我最近在看《朝花夕拾》和《狂人日记》,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可以去发现更多生活中美的事物。”刘睿文说道。而奋斗在天河区五山小学教学一线的老师李淑君则表示,作业设计和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淑君任教三年级语文,在教授《观潮》一文时,老师让学生角色扮演,既扮演大潮的游览者,也成为大潮的介绍者,并在生活情景中学习,通过让学生关注大潮的新闻报道,阅读报刊,看大潮视频,切身地感受到观潮的气氛。
五山小学校长许凤英总结道,五山小学开展“以学为中心”的“学历案”,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课堂学生有效活动,设计有效的、少而精的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的练习,使教学设计一步一环节,学习目标一步一检测,甚至一步一成果,这样,就形成了作业优化设计与新课堂常规实施的新的学习链条。
此外,“五项管理”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五项管理”,即优化作息安排,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加强手机管理,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含智能电话手表)带入校园;规范课外读物管理,建立遴选审核制度,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建立校园“常赛”机制和加强体质健康监测。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经营行为,天河区也进行全面规范管理,联合属地街道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规模数量、业务类型和经济状况等情况开展摸底排查,分类登记造册,并对各培训机构涉稳风险进行评估和研判,落实一校一案。并且持续检查,组织力量对各培训机构招生简章、广告、依法办学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经营压减存量,联合区行政审批局停止审批新设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同时强化分类指导,着力推动校外培训机构采取业务转型、整合重组、关停退出等措施,逐步压缩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规模和数量。
▌ 无线联通,打造智慧教育品牌
近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5G 智慧教育”重大专项研讨会召开,各地教育系统领导、专家、一线教师共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5G 智慧教育”重大专项建设推进的思路和举措,为推动5G在教育领域里的垂直应用提供了蓝本。
在打造智慧教育品牌上,天河区很早便开始行动。2019年8月,天河区以全市第一的成绩入选广州市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区。过去两年,天河教育扩容提质,立足高位再发展,将“优技术”作为“六优行动”之一,围绕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学习数据采集应用、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建设六个重点,至2020年10月,在区内组织了十场五合一四应用活动,以线上线下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展示分享天河做法,最高直播观看人数超10万,微能力骨干团队作为培训导师除在区内开展培训指导外,还辐射推广到连山、大方、纳雍等地,形成一定的推广。
通过智能联接、知识联通、智慧联合三个层面的建设,实现教育城域网带宽扩容100%。通过广州市天河区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覆盖(含校园网改造)第一期项目实现23所学校无线覆盖,积极推进天河区17所公办中学精准教学平台的使用,为管理赋智、教师赋能、学生赋值,不断探索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更加包容公平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报告》中,天河区学生信息素养平均得分全市第一。体育东路小学、华颖外国语学校成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天河职业高级中学等五所学校成为市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体育东路小学在最近一次省级能力提升工程2.0绩效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天河区教育局被中央电教馆评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项目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在创建智慧教育品牌方面,天河区教育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和路径;优化建设流程,加快中小学校园无线覆盖、大数据平台、精准教学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技术应用,推进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试点、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试点、基于 5G 环境的集团化办学、人工智能课程教育试点、智慧阅读,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服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
据统计,天河区与扶贫地区学校互动课数量达336节课,城域网互联网出口带宽扩容至2GB,城域网光纤接入扩容覆盖学校数达到100所,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和实验项目的学校比例占20%。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汤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