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分配(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多少时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分配(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多少时间完成)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27 22:03:34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总结了刚上初一的娃,异常窘迫的时间分配:

早上七点半到校,晚上九点半下晚自习,在校时间长达14个小时。

周末双休,但周日下午三点便又要返校上晚自习。

真是已没有多少余地,可以供老母亲再自主发挥一下的了。

于是,老母亲只能“理想化”的把周末时间,简略的计划了一下。

这种时间上的紧张,也引来了很多同龄家长的共鸣与吐槽:

一上初中,这时间都去哪儿啦?

放学回家,还能干点啥吗?

但慌乱归慌乱,多想归多想,待慢慢适应、冷却下来后,老母亲逐渐清醒了:

这初一娃时间分配上的通盘考量,究竟是哪一“坨”,才最为重要?

关键还是得盯好时间的“西瓜”,至于时间的“芝麻”,能捡则捡。

第一,那么什么是“西瓜”?

毫无疑问,对于我们家来说,长达14个小时的“在校时间”就是那个巨大的“西瓜”。

从早上7点半早读开始,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晚上又是3节课,这其间老师会讲课、布置练习、监督作业、组织考试、讲解答疑,还有各种体育锻炼、拓展课程、社团活动。

其实如果娃真能把这一段“在校时间”过好,该读、该背、该做、该考、该跑的都完成,哪怕是只吸收八成,最后结果也不会太差。

(娃所在的学校估计也正是这个用意:把学生的课内、课外时间都充分安排好,到点就熄灯睡觉。尽量在周中排除掉那些让人分心的电子干扰,想玩手机周末回家玩去。)

但是,“在校时间”是学校的“势力范围”,老母亲基本上都成了“吃瓜群众”,只能看个热闹。

那么我们还能做点什么,为孩子顺利吃好这块“西瓜”去提供点有利条件呢?

虽然比起在家搞具体学习要“虚”一些,但老母亲还是可以做两件事:

1、积极关注来自学校的“风声”。

尽管现在还没有到第一次月考、期中考等重大节点,但有很多学习上的细节,是可以从学校各路“风声”中看到端倪的。

比如班级群里,各科老师提出的特殊要求,在晚自习上的特别强调,以及展示出来的优秀作业,部分同学的优异表现,甚至回宿舍后的学习情况。

这些都能让你了解到部分的班级情况,同学情况(别人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以及自家孩子所处的水平。

只要老母亲愿意去积极的关注和了解,真实的学情就会一点一点浮出水面。

2、积极与孩子沟通,推动其转变。

天时地利人和,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孩子能够主动学习,永远是最重要的。

但唤醒和点燃,既需要时间的积累,又需要某个事件的激发。

所以在我们这种情况下,抓紧时间多和孩子沟通,促进其向初中生转变,显得格外重要。

比如我们聊天时会讨论,中午午休时,实在不想睡觉时可以做些什么,是参与讨论游戏,还是找本课外书看看?

孩子就告诉我,有些同学是中午也在做习题的。

比如晚自习写完作业后的时间安排,是预习教材,还是看课外书,还是做自带的习题?

孩子也告诉我,有同学写完老师布置的,就提前做自己的功课了。

比如语文老师会在群里发优秀作业,我会拿给他看,让他自己感受:老师认可的优秀具体表现在哪里,与自己相比,差距又在哪里?

以上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别人的学习态度、时间的具体分配、学习方法的借鉴,在经常性的沟通后,我感觉娃幼稚的内心,是有所触动的。

家里的这种沟通,可能起不到具体学习的指引,但却可以在小初心理过渡上积极的推一把,尽快脱离小学依赖思维,成长为主动向学的初中生。

当然这只是我家所处的一种初中模式。

不知道大伙儿发现没有:这全国各地的初中作息,真是差异相当大。

有些初中的作息,跟上小学基本没有差别:

早八晚五,不上晚自习,中午还有两个半小时回家吃饭、午休,在校时间只有6-7个小时,几乎能差出一倍的时间!

那么,相当富余的午休、晚上、双休周末,可就不是芝麻了,那是一个西瓜劈成了两半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度重视、高效使用的话,这几个时间段真能干很多事情:

单是午休,很多娃就能见缝插针的刷数学计算、语文阅读理解、英语词汇,或者是看指定名著。

基础好的娃,更可以麻溜的写完作业,就自主大胆的往前赶超进度。

所以说,这个时间上的“西瓜”,大头虽都给学校占了,但对部分人来说,在家里的时间,却也意义重大。

第二,那么,“芝麻”还有没有意义?

当然,对于我们这种回到家就赶紧“查漏补缺”吃水果、吃零食,赶紧洗洗就睡的类型,还去指望晚上那几十分钟搞什么超前学习,就有点属于“自我感动”了。

反而跟娃聊会天,输送一些让娃愉快的情绪价值,还更为现实。

倒是周末可以适当安排些各科专项,按自家进度慢慢刷,芝麻虽小,一时半会看不到啥效果,但时间一长,那也能积累成一块芝麻糖呀。

比如,我们的七上周末就会大致做这几项:

1、数学。

1)、同步复习 难题拓展。

这一步对咱普娃真的很重要。

先复习巩固、不懂就看视频,把基础题、中档题一档一档过关,再到同步难题。

2)、按计划向前赶。

如果前面顺利,我们就会顺着六升七暑假的思路,把七下的实数、不等式,八上的整式、分式等这些个代数单元,一个一个的磨。

如果同步都不顺,那么向前赶的计划就搁置。

2、语文:

七上是有3个专项想持续搞一搞的:

1)、中考实词的第二轮;

2)、阅读理解模板的二刷;

3)、七年级作文选题、素材、金句的整合。

3、小四门。

每个周末,每科抽半个钟头,把当周的知识点再捋一遍,相当于复盘。

小四门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要记要背的也多。

比如我们学校:

道法老师是特意要求要准备一个默写本的;

而历史老师也会在晚自习过来,专门盯背诵过关。

可见小四门,平时就要注意每周的清理复习,这种化整为零的备考思路,是相对轻松的,也容易让孩子习惯成自然。

好了,通盘考虑好新初一娃的时间分配,愿我们都能吃到时间的“西瓜”,还能顺便捡点“芝麻”。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