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的语文试卷图片八年级上(五年级语文试卷打印版图片)

做完的语文试卷图片八年级上(五年级语文试卷打印版图片)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28 20:46:49

八年级语文12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47分)

1. 请你与小语一起共谈山川之美,陶冶情操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为之倾倒。“(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绩笔下萧瑟静谧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崔颢笔下登楼远眺清新明快的江景之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维笔下塞外大漠雄浑的壮丽之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春意盎然的花草之美。“山随平野尽,(5)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笔下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开阔之美。(6)“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是吴均笔下绮丽多姿让人忘却世俗的山水之美。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琐屑(xiè) 憎恶(zèng) 涎水(xián)

B. 诘问(jié) 胡同(tòng) 颓唐(tuí)

C. 哀悼(dào) 奔丧(sāng) 吊唁(yàn)

D. 糟糕(zāo) 骷髅(kū) 差使(chāi)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摧枯拉朽 记忆尤新 震撼人心 笼罩

B. 世事苍桑 重峦叠嶂 色彩斑斓 荟萃

C. 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殚精竭虑 缅怀

D. 从容不迫 眼花瞭乱 震耳欲聋 由衷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②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③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

④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5. 请你阅读下表并联系名著内容,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作品

人物/昆虫

人物(昆虫)简介

性格(品质)

《红星照耀中国》

(1)______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 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3)______

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昆虫记》

(2)______

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月牙儿状顶壳前沿排着六个细尖的齿,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也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统统搂过来。为后代或自己储备食物的第一步是选料,剔除杂质,收拢成堆,之后清理出一块场地,制作储藏的粪球,接下来,它要干的便是把储备食品运到一个稳妥的地点。

(4)_______

6. 下面这则邀请函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一处语病、一处用语不得体,一处格式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①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系列主题活动。②诚邀您于6月28日上午9点,在学校体育馆为全体学生做“如何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讲座。③引导青少年响应时代,形成人人争当时代新人的良好风气。

④期待您务必到来。

银川市第三中学

2023年3月25日

(1)标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病: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语不得体:_______________

(4)格式错误: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新闻,完成各题。

11月23日,首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在长沙市望城区开幕。本次大会设4项主体活动和9项配套活动,全面推动长沙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15个项目签约,总金额266.06亿元。晚上,一场文化旅游推介会精彩上演,数字光电焰火秀、无人机表演等丰富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向全世界展示长沙的文旅魅力,刷新长沙文旅名片。

7. 请你为本条消息拟写标题。

8. 某媒体记者来到现场报道本次活动,以下是他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11月23日上午,活动现场

___________

活动策划人

采访目的

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内容、影响

采访问题

①请问本次活动有多少个参展单位,有哪些推荐的文旅项目?

②请您向我们具体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10年9月,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立项实施。经过全体参研参试人员11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2021年至2022年两年内组织了11次发射,完成了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独立掌握了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建造技术,具备了开展空间长期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试)验的能力,为不断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提升我国在国际载人航天领域的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②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三位航天员分别是四征太空的指令长景海鹏、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三人跨代组合,实现“三人合一”的高度默契目标。

(摘选自杨宏《“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和新闻信息,有删改)

【材料二】

①2023年4月12日21时,正在运行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了此前101秒的世界纪录。

②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长期以来,科学家希望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创造出一个“太阳”,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能源。位于安徽合肥科学岛的EAST有着“人造太阳”之称,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我国经过十几年聚力攻关,历经122254次实验,终于实现了今天的突破。

③近年来,EAST性能不断提升,装置运行区间不断扩展,取得了多项国际托卡马克运行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

(摘选自常河、丁一鸣《中国“人造太阳”刷新世界纪录》有删改)

9. 结合材料一、二,说出我国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至少答出三点)

10. 读了以上材料,请你抒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之情。

二、诗歌、古诗文鉴赏(2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晚景①

【唐】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②,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③逢此,春心益渺然④。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⑤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路过此处时见到美景有感而发。②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③那:同“哪”,怎,何。④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⑤津:渡口。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和“客船”。

B.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景象明丽的春江晚景图,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C. 颔联作者笔锋一转,写在继续赏景的过程中,心情陡然变得迷茫、惆怅。

D. 全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余韵不尽,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12.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敬必戒戒:______

(2)与民由之由:______

(3)贫贱不能移移:______

(4)劳其筋骨劳:______

(5)困于心衡于虑衡:______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 【甲】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__________。【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______(写作手法)。

16. 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夜阑卧听风吹雨

梁孟华

①乡下的秋比城里富足,仅漫山遍野的瓜果飘香就足以让城里人汗颜;乡下的雨也比城里奢华,仅一瓦一檐的叮咚作响就足以让城里人羡慕!

②宽大的故乡炕是盛装游子梦的最好地方,每年的中秋节是看望妈妈的最佳时机!然而,当我趁着黄金周期间,带着一身的疲惫逃往乡下,解除城里的一身“武装”,依窗卧炕,准备和久违的母亲长聊之际,她却伴着窗外春蚕吐丝般的雨声已酣然入睡。无聊之际,听着雨中臭蛛蛛、蟋蟀们的啾啾作响,花池子里的蛙儿呱呱放声,母亲后院养的大白鹅引颈高歌,竟然兴奋起来!

③乡下的雨厚道实在,一诺千金,不比城里人虚头巴脑,下雨如请客,说改天请你吃饭,改天是哪天、到底哪天请?没个准日子;下雨也是这样,暴雨就是预报有雨、大雨就是大概有雨、小雨就是小心有雨、阵雨就是不知道哪一阵子有雨……故而,我还是喜欢乡下雨的实实在在。

④乡下的雨连带着故乡的味道,一道道接天连地,犹如老妈扯的连锅面,只是等不及故乡炊烟的洗礼,便已悠然不见,钻入了大地的怀抱!

⑤乡下的雨最有故乡的温暖,一条条自长空而来,经天纬天、幕天席地,犹如老妈纺织的土棉布,只是等不到裁剪,便已悄然入梦,打湿了沉睡的村庄。

⑥乡下的雨最有故乡的音调,万千雨线好似一张张竖琴弹拨着乡间黑夜的弦,一曲曲弥散村落间的天籁之音从远山走来,充盈着村庄寂寥的浅秋梦!

⑦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绵醇悠远,犹如母亲童年巷口的呼唤,一声、两声、千万声地散落在青青的瓦片上,经过屋顶房脊的缓冲和铺垫,齐刷刷挂在檐下,向早已备好的一溜排的盆盆罐罐做着自由落体运动,一滴两滴三五滴,只那么随便几下,便奏出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来!偶有夜风刮过,雨点歪斜,溅在窗棂上、落在后院里,没头没脸地钻进母亲夏日精心拾掇的一垄菜畦里。

⑧万叶攒动,沙沙作响,像小时的我们捉着迷藏,追逐嬉戏,窸窸窣窣,叮叮咚咚,这种原始的村庄打击乐足以让你心情湿润、让梦沉醉。慢慢地,雨由细疏而稠密、由舒缓而焦急,成群结队的雨赶年会一样地涌过来,那一声悠扬、一声铿锵、一声叮当,像极了集市上的吆喝声、买卖声、讨价还价声……小清新渐变成了大合唱,偌大的农家院落便绽放出层层叠叠、璀璨夺目的雨花来,娇小柔美,灵秀纯净,诉说着当下农家小康的幸福岁月!

⑨哦,乡下雨啊,原来我就是治愈母亲失眠的一味良药;哦,乡下雨啊,原来你就是医治我浓郁乡愁的一剂良方!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2期)

17. 根据你对选文与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的理解,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角度

写作手法

语言风格

情感表达

汪曾祺《昆明的雨》

(1)____

优美、诗意、深情

(2)_____

梁孟华《夜阑卧听风吹雨》

(3)____

(4)____

寄托了作者无限乡愁。

18. 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无论雨急雨缓,都挡不住天南海北游子们急切错乱的脚步,哪怕踩着泥泞,哪怕跋山涉水,哪怕漂洋过海。(为什么说“挡不住”?)

(2)哦,乡下的雨啊,原来我就是治愈母亲失眠的一味良药;哦,乡下的雨啊,原来你就是医治我浓郁乡愁的一剂良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9.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节选) 路遥

(前文提要:高加林的教师职务被撤了,在消沉一段时间后,不得已去集市卖馍帮补家庭。)

①吃过早饭不久,在大马河川道通往县城的简易公路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熙熙攘攘去赶集的庄稼人,由于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个体经济有了大发展,赶集上会,买卖生意,已经重新成了庄稼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②公路上,年轻人骑着用彩色塑料缠绕得花花绿绿的自行车,一群一伙地奔驰而过。他们都穿上了崭新的“见人”衣裳,不是涤步,就是涤良,看起来时兴得很。粗糙的庄稼人的赤脚片上,庄重地穿上尼龙袜和塑料凉鞋。脸洗得干干净净,头梳得光光溜溜,兴高采烈地去县城露面:去逛商店,去看戏,去买时兴货,去交朋友,去和对象见面……

③更多的庄稼人大都是肩挑手提:担柴的,挑菜的,吆猪的,牵羊的,提蛋的,抱鸡的,拉驴的,推车的;秤匠、鞋匠、铁匠、木匠、石匠、蔑匠、毡匠、箍锅匠、泥瓦匠、游医、巫婆、赌棍、小偷、吹鼓手、牲口贩子…… 都纷纷向县城涌去了。川北山根下的公路上,趟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黄尘。

④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了。他觉得公路上前前后后的人都朝他看。他,一个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

⑤但这一切是毫无办法的。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只能这样开始新的生活。家里已经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了,父母亲那么大的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一个年轻轻的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饭呢?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什么也不看,只瞅着脚下的路,匆匆地向县城走。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感到火辣辣地发烧。

⑥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

⑦“可是,”他想,“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走到一个小沟岔的时候,高加林突然想:干脆让我先跑到这没人的拐沟里试验喊叫一下,到城里好习惯一些嘛!

⑧他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见没什么人,于是就像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匆忙地折身走进了公路边的那条拐沟里。他在这荒沟里走了好一段路,直到看不见公路的时候才站住。他站住,口张了一下,但没勇气喊出声来。又张了一下口,还是不行。短短的时间里,汗水已经沁满了他的额头。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泪花子溢出来。

⑨他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才难受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向县城走去。从他们村到县城只有十来里路,但他感到这段路是多么的漫长和艰维。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

⑩当他走到大马河与县河交汇的地方,县城的全貌已经出现在视野之内了。一片平房和楼房交织的建筑物,高低错落,从半山坡一直延伸到河岸上。亲爱的县城还像往日一样,灰蓬蓬地显出了它那诱人的魅力。他没有走过更大的城市,县城在他的眼里就是大城市,就是别一番天地。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是熟悉的,亲切的;从初中到高中,他都是在这里度过。他对自己和社会的深入认识,对未来生活的无数梦想,都是在这里开始的。学校、街道、电影院、商店、浴池、体育场……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可是,三年前,他就和这一切告别了……现在,他又来了。再不是当年的翩翩少年,衣服整洁而笔挺,满身的香皂味,胸前骄傲地别着本县最高学府的校徽。他现在提着蒸馍篮子,是一个普通的赶集的庄稼人了。

⑪往事的回忆使他心酸。他靠在大马河桥的石栏杆上,感到头有点眩晕起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群正源源不绝地通过大桥,进了街道。远处城市中心街道的上空,腾起很大一片灰尘,嘈杂的市声听起来像蜂群发出的嗡嗡声一般。

⑫他猛然想到一个更糟糕的问题:要是碰上他在县城的同学怎么办?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先慌忙朝前后看了看。这时候他才真正后悔赶这趟集了。一般的赶集倒也没什么,可他是来卖蒸馍的呀!现在折回去吗,可这怎行呢!他已经走到了县城。再说,家里连一点零花钱都没有了,这样回去,父母亲虽然不会说什么,但他们肯定心里会难受的——不仅为这篮没卖掉的蒸馍,更为他的没出息而难受!

⑬“不,”他想,“我既然来了,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去!”当然,他也在心里祈告,千万不要碰上县城里的同学。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表面上,路遥似乎在带领我们观察一座座陕北农村的现实村落和客观生活,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去体验隐藏在这些善良的普通民众身上的伟大情感和优良品德,肯定了传统美德为行为准则而不断进取的追求意识和奋斗精神。)

20. 请梳理小说中高加林卖馍的行程和心情,补全下面的表格。

行程

心理变化

大马河川道通往县城的简易公路上

无奈、悲哀

大马河与县河交汇的地方

21.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的画线句。

“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

22. 文段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选段情节概括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23. 第1~3段似乎跟文章没有什么关联,可不可以删去?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24. 高加林曾是一个有理想的农村青年,然而特定的社会状况、城乡生活的巨大差距让他的一腔热血无处施展;性格上过于自尊,倔强和虚荣又逐渐消磨了他坚定的信念,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他事业和爱情上的失败和人生的悲剧。在你学过的课文,读过的名著中,有身处逆境而勇敢面对、突破困境的人吗?请列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突破困境的经历。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难免遇到挫折甚至失败,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是怎样面对困难、突破困境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