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分水岭”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许多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们都对此发表过看法。作为学生家长中的一员,笔者在孩子小学二升三暑假的时候,就开始大量查阅有关的文章,结合孩子三年级的表现,作为家长的亲身体验,为您探究小学三年级现象的真实情况。
一、孩子三年级成绩真的会出现两极分化吗?
答案是部分肯定的。三年级孩子班级里的成绩会开始出现分化,但远没有传说中学霸学渣那样两极分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班级里小部分人的成绩开始会掉落到偏低的80分水平,大部分人都还是可以保持在90分以上。
针对这一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所反映出的“差异化”程度相差很大。例如,坐拥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二三线城市,这里的学生学习重视程度更高,学校和家长的投入更多,孩子的成绩都能保持得很好,三年级现象就表现得非常乏力。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学科客观题多,主观题少,学生只要能跟住老师的教学节奏,基本上都能蹭到90分以上,班级里平均95都很正常。唯一分化明显的是语文学科,三年级语文加入主观题阅读理解和250-300字小作文,对学生课外语文积累的要求显著提高,如何读懂题意,用文字准确表达思想变得尤为重要。这恰恰是学生们比拼的重灾区,在客观题没办法拉开分数的情况下,语文阅读理解和小作文成为决定分数排名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反,在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受制于学校教学水平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这里的三年级现象表现得非常突出。与城市孩子不同的是,农村孩子的成绩分化不是表现在语文阅读理解和小作文上,因为这两项对于教学水平落后地区的孩子而言,普遍都没办法做好。这里并非歧视,而是提出客观事实。语文主观题和作文,对课外阅读、词汇积累、解析构思等有更高的要求,并不是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就能提高的,需要课外大量的阅读量以及全方面的见识增广,农村孩子显然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投入。农村孩子的成绩分化,更多表现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上。数学学科着重思维能力,步入三年级之后,数学应用题比重增加,要求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虽然农村教师资源没办法提供太多的扩展训练,但是聪明的孩子总能摸索出解决的思路,这就是造成成绩分化的原因。英语学科在三年级还停留在简单口语书面化的程度,词汇量很少,按理说应该不会出现成绩分化现象。但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师资更没办法和城市相比,且英语学科是最容易出现课堂混乱不受控制的主学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大部分农村学校,语文数学老师都是资深教师,教学严厉,孩子们从一二年级就开始接触语文数学,也大多能做到课堂遵守纪律。但是三年级插入一门英语,教学老师又大多是年轻老师,孩子们对于英语没有概念,所以课堂纪律很难说能够得到全部保障,很多家长又没办法进行英语辅导,这就导致了好学学生的成绩不错,厌学学生的成绩很差。
因此,我们很难概括地说,全国三年级学生成绩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是我们可以代入某个地区的实际教学情况,研判该地区会不会出现三年级现象。当然了,两极分化本身这个用词就不是很准确,过于夸大。大城市的孩子基本不会出现明显分化,最多是少数很优秀(95 ),普遍性一般优秀(90 )和个别跌落到良好(80 )的区别罢了。农村地区的孩子虽然成绩开始分化,但不至于两极分化那样严重,班级里依然能保持一个普通性良好的状态。家长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但不必过分焦虑了。
二、如何正确看待三年级分数、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情况?
对于习惯孩子一二年级稳定95分以上的家长而言,跟随孩子步入三年级学习,很可能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成绩下滑。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不会公布分数和排名,只给等级评定,但是家长群家委会都会把成绩放风出来。事实上,比起孩子考得差,不知道考得怎样更让家长们焦虑。所以私下出成绩和排名是普遍性现象。当得知孩子成绩下滑之后,作为家长急是急不来的,如何理性研读孩子的分数,如何判断孩子的学习状态,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大城市优质学校的孩子而言,我们鼓励家长放宽心态,以平常心看待排名,且更注重孩子分数反映出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大量课外阅读和社会阅历的积累。可以预见,优质学校里的班级,数学英语半数满分,总分290分以上的孩子会是很常见。但是,这种成绩的获得是与师资力量和家长辅导密不可分之的。更详细的课堂讲解和思维导引,更多练习量和解题技巧,都会促使班级里出现大量290分以上的优秀生。如果你的孩子总分290分以上,当然需要坚持和肯定,但仍需警惕低年级分数的欺骗性,即练习量掩盖了学习方式上的不足。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达到290分以上,也完全没必要气馁,要知道270分和290分的差别,在低年级并非那么重要,270分的分数在普通学校里,依然是优生的标准。家长更应该看重现阶段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阅读课外书籍,主动完成作业,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爱好,特别是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阅历的初始积累。
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而言,笔者相对务实地建议家长抓紧心态,跳出班级排名的迷惑性,更加看重孩子的分数,特别是要有和城里孩子拼成绩的觉悟。农村地区的学校里,排名最不能说明问题。因为12年寒窗苦读,并不是为了同样农村的孩子抢普通大学,而是和全社会全阶层的孩子抢优质大学。这一特性决定了必须跳出班级排名,甚至跳出年级排名,要正视和优质学校孩子的差距,从三年级开始夯实知识基础。受制于教学水平, 普遍农村的孩子总分270分以上就已经很优秀了。三年级这个阶段,正是语文加量提质的初始阶段,可以针对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这两项薄弱环节,重点引入专项练习和作文书,既然无法从师资上获得突破,就从练习量和阅读仿写上拉近差距。数学方面建议接触简易奥数和应用题专项训练,得益于网络时代,这些资料和书籍都非常容易获取,而数学思维能力恰恰需要启发,切不可单单停留在运算层面。
最后是英语学科,英语学科可以说比语文更加重视积累,因为语文到高考的时候,99%的字都能认识,再不济都能瞎写两句,英语则不同,没有词汇积累和语感积累,到高考的时候是真的会看不懂试卷。小学三年级正式接触英语,从最简单的口语书面化开始,这时候学业负担轻,有大量时间可以预读英语,建议从网上免费英语教学视频学习正确的发音,同时加大词汇量的学习,至少应是从书面词汇引申出同类型和相关的词汇。越低年级学习语言越容易上手,在紧跟课本的同时,增加词汇和语句的积累,除开口语没办法和私立外语学校媲美外,至少在词汇量上要跟得上大城市的节奏,避免高年级词汇匮乏,严重影响英语课外阅读和正常的学习理解。
三、如何扭转三年级成绩下滑?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信心!
很多人在谈论低年级成绩的时候,往往都是说成绩并不重要,低年级成绩不能代表什么。诚然,低年级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学习潜力。但是,比起三年级的卷面成绩,成绩背后老师的印象、同学玩伴的选择、学习兴趣和信心更加重要!
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都会优先得到老师的重视,成绩好的同学更有机会担当班级干部,成绩好的同学更倾向于和同样成绩的同学做玩伴,这都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事实。毫无疑问,成绩好的同学在获得更好的班级资源,在营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因为得到重视和表扬,他们将越来越有学习兴趣,对待难题困难也有不服输努力克服的内在动力,成绩带来的优胜感也会极大地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家长需要正视这些现象,并非唯分数论,而是看到成绩背后的良好连锁反应,努力培养孩子争取到班级中上水平。
如果孩子突然在三年级一开始出现大幅度成绩下滑, 往往是跟之前的学习习惯有关。一二年级有一部分是在幼儿园学前班就开始学习的,且一二年级考试的内容都很表象,只要作业完成度可以,成绩就不会差。但孩子并没有利用一二年级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内在动力上主动性很少,被动性很多。因此,这类孩子基本没有课外阅读积累,也缺乏思维探索的兴趣,只停留在词语听写、课文背诵、数学运算等表象层面上,语文主观题和数学应用题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越往后,难度提升越大,这部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是制约孩子分数的天花板。
对于这类学生,笔者建议家长陪读2个月以上,矫正并敦促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最基本的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作业,到自己选择课外书进行阅读积累,最后到自己通过阅读进行作文练笔或者数学扩展练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如果家长不能陪读,只是下命令式的要求孩子自己做好,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我很反感部分家长,一方面严厉要求孩子必须主动学习,一方面自己在客厅拿着手机刷视频,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刺激孩子更加叛逆。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养成好习惯,家长言传身教,陪读2个月以上是必须要配合做到的。
还有部分孩子成绩下滑,是由于特殊生理阶段导致的。部分孩子8~9岁已经开始两性启蒙,这个时候又处于第一个心理叛逆期,很容易出现早熟现象。这不是危言耸听,恰恰是早熟现象已经提前到小学阶段了。特别是手机信息泛滥,孩子如果过多接触手机的话,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避免网络垃圾信息入侵,建立起孩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
最后还有部分孩子成绩下滑,是沾染不良兴趣导致的。由于孩子进入学校,很长时间是脱离家长管教的,很容易被学校其他差生影响,也就容易沾染不良的兴趣。很多动漫、游戏、玩具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成瘾,这将占用孩子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沉迷其中。且这类产品还会传递暴力、色情、消费等不良作风。这些孩子容易因为玩闹引起打斗,容易因为玩具引起攀比,这些都是导致孩子过多倾注精力在不良兴趣上,从而无心向学。有的孩子表面上可能维持一种正常的学习状态,实则上课走神,作业抄答案应付,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家长需要和孩子交朋友,用同龄人的心态和孩子交往,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尽早发现是否出现不良苗头,及时给予引导和矫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三年级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虽然并不会出现过大的两极分化,但是也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家长应从学科分数、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同学交往、社会初始阅历等多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既要重视课内,也要重视课外,才能为高年级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注我,持续分享更多关于陪伴孩子学习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