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我们高中数学组一行5人前往实验中学听课,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于何老师《习题课:空间坐标系》的评鉴
王老师的评鉴:
1. 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2. 注重能力培养。每讲一道题,老师先分析然后让学生动手练,练后总结解同类题的方法。
3. 课堂精心设计问题,具有层次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如课堂设置的例题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梯度。
4. 以教材为例,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能训练学生的能力。如设置的例题先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补充拓展了在正方体、正三棱柱为载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个顶点及特殊点坐标。
5. 能熟练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重点知识,讲解清晰,分析透彻,知识迁移流畅,课堂安排合理紧凑,课堂容量大。
6. 对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当堂纠正。如叫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不全面,接着让第二个学生补充,第二个学生仍补充不全,这时,授课老师能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全面。
7. 学生兴趣浓,热情高,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
8. 教态大方自然,语言规范准确精炼,板书科学、工整、美观。
老师讲课
刘老师的评鉴:
1. 教学理念新,重基础,能够利用好教材,比教材详实。讲授高于教材,拓展到位。
2. 讲授知识层次高,从习题的评讲到高考考点的渗透,高考方向明确,能够紧扣高中教材编排内容,讲授内容承上启下,渗透高考方向。
3. 从知识的讲解到方法的传授再到能力的提升适合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李老师的评鉴:
1. 同一知识变形应用,课堂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2. 课堂节奏把握好,题目设置从易到难,便于掌握,语言精练;
3. 把握考点,注重知识的迁移;
4. 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学生能够掌握;
5.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学们认真听课
二、对于贺老师《习题课:直线的方程》的评鉴
唐老师的评鉴:
1. 上课节奏把握平稳;
2. 条理清晰,语言精练;
3. 板书整齐,解题过程规范标准;
4. 过渡衔接自然;
5. 重难点突出,易错点强调到位;
6. 讲练结合,边讲边练,还课堂于学生。
开心的笑
贺老师的评鉴:
1. 课堂精细简练。在课堂上不说一句多余的话,没有重复的一句话。
2. 注重知识的迁移。由题目出发,串联了直线方程的所有形式并复习了直线两种位置关系,总结到位而巧妙。
3. 一题多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讲解例3时,给了两种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势,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宽度。
4.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恰当,注重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培养。例如,讲解例3第二问时,强调画图的重要性,深化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性;讲解例1时,强调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5. 注重基础,尤其是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在黑板上展示整个解题过程,同时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6. 讲练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共讲三道例题,均是教师分析,学生自己解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 讲题但又不拘泥于一道题,灵活变形,由易到难,逐步达到高考考试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接受。
三、学习后改进措施
学生认真听课
1. 认真研读课标,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真题,正确把握高考出题方向,使课堂讲授知识有的放矢。
2.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拓展、备衔接(知识之间的衔接、课堂过渡之间的衔接)。
3. 以教材为例,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本班学生学情,依据高考方向,对讲授知识进行适度拓展。
4. 教师课前大量做题,总结题型及方法,以便课堂上精讲多练,灵活驾驭课堂,还课堂于学生。尽量在20到25分钟之内讲授完新知识,其余时间引导学生练习掌握本节重点知识,规范书写格式,进一步总结同类题的解题方法及所用数学思想,形成能力。
5. 注重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力争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7. 狠抓落实。作业尽力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