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也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学科(如代数、几何、概率等);或是某一学科中的一个具体分支内容(如函数、向量、统计等);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单元(如一次函数、四边形等);还可以是一个更为具体的确定的课题(如一次函数概念的引入、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验探索某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构成(一)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的是从教材的单元知识结构着眼处理教材,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程序。
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①学情分析——在教学开始前,分析该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生学习该单元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②单元结构构建——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关注数学的整体性,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绘制出单元内容结构图,并根据内容及其重要性,对教学形式和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
③单元教学目标制定——结合单元内容结构图,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要兼顾“本课内容”的教学和“单元内容”的贯通,构建一条围绕核心内容展开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安排合理,体现出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⑤教学反思与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重点总结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
(二)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课时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每节课的设计,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最常考查的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课题、课时、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对于考试而言,考生只需重点掌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三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材以及本课教学中所涉及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情感而拟定的教学标准。教学目标要体现出获得“四基”,提高“四能”,发展“六个核心素养”,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教师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预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教学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巩固练习环节、课堂小结环节、作业布置环节等。(下面对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做简要介绍,并给出相应设计意图的撰写说明)
1、教学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都十分讲究,好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是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为新课讲授所做的铺垫,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适教学气氛,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2、新课讲授环节
是一堂课最主要的环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新知,还应该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习能力等进行培养。此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新课讲授环节还可以具体分为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选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3、巩固练习环节
应根据新授环节的新知内容,撰写巩固练习内容。对新知的巩固应符合课程标准“四基”“四能”的要求,可设计符合新知内容的练习题,续写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加强记忆。在设计巩固练习环节时,可通过对话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或者预留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习题。
设计意图可以为“课堂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运用的熟练程度;教师随堂指导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也使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程度。”
4、课堂小结环节
课堂结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总结。可通过对话和板书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也可以在课堂小结之前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回忆知识点以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可以为“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养成总结知识点的习惯,加深对于新知内容的记忆,使学生宏观地了解整节课的知识结构,帮助其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
5、作业布置环节
在教学设计环节的最后,应该撰写作业布置内容,一般书写形式为“请同学们做一下本节课的课后练习题”。还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内容为下节课的新知暗设悬念,埋下伏笔。此外,课后作业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新知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为“布置课后作业可以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新知内容的记忆,起到反复强调的作用;暗设悬念,培养学生独立预习新知的习惯,既能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又能巧妙地在旧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