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将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颁布后首次高考的第一年,是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新的高考模式的第一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颁布之后的第一年高考。2
谈到深化高考改革, 2014年9月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依据高考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其中教育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就是要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坚持“六个下功夫”,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基础教育各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
2020年全国高考的命题正是基于以上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我们今天的研讨也更有价值。
新高考具体题型变化2020年是山东、海南省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后的首次高考,英语题型有一重大变化,即取消了往年写作部分的短文改错,新增“读后续写”任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调整:部分试题的题量、分值有了新的调整,阅读理解分值加大,从原来的40分变为50分;写作部分的题量和分值加大,从原来的“短文改错 应用文写作”变为“应用文写作 读后续写”,总分值从原来的35分变为40分;完形填空题量和分值变小,从原来的20小题30分变为15小题15分。总体来看,新高考卷在考查内容上更加突出“读”与“写”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符合外语学习的特点。
新高考卷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写作部分。写作分为两节,其中一节为“应用文”写作,主要考查考生运用丰富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准确、连贯的书面表达,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重点落实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另一节为“读后续写”,侧重考查考生了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上下文逻辑关系,以及合理发挥想象力创造新内容并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准确、连贯表达的能力,重点落实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两个不同的写作任务,考查的重点和能力不同,形成较好的考查层次,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读后续写”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弥补原来试题对这一能力考查的不足。
突出“读”与“写”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增加“读后续写”题型,需要引起老师们关注。语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表达意义。
北京卷1. 注重基础知识、必备知识在语境中的考查,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功能。
语法填空仍关注主从复合句、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几个语法大项的考查; 同时关注对构词法及虚词的考查。这些都是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也是学好英语的必备知识;此外,对此外所有考查都放置在语篇中,要求学生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考查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了英语语言的应用目的,进而体现了新课标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2. 注重不同层次的题目设置,关注关键能力的考查。
2020北京卷的题目设置遵循易中难的梯度,比例合理。语法填空及完形填空总体较为友好,各题均有1-2道难度较大的小题,在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得分的同时,也给程度较高的孩子提供了发挥的余地,试卷本身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从关键能力的角度看,完形题目的设置遵循从上下文设空和依据全文设空的原则,后者的难度明显高于前者;学生需要在阅读语篇,把握语篇深层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否则容易陷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境遇。同时,北京卷完形填空的选项以实词为主,本次考试中动词与名词的考查占比80%,既体现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语篇意义探究能力的关注。
3.阅读题强调对学生信息转换能力、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能力、语篇逻辑分析能力的考查
应用文和记叙文侧重考查考生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以较易题为主;说明文和议论文则聚焦篇章的深层信息,强调对重点信息的深度理解,要求考生从更加宏观、全面、系统的视角进行篇章解读,挖掘文本深层含义例如,阅读C篇及D篇在试题的设计上,加大了对考生篇章概括、推断等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挖掘篇章的深层含义,读懂言外之意。这部分的阅读试题属于全卷难度较高的部分。
4. 注重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凸显时代性、价值观
阅读理解的话题涉及网络学习广告、环境监测、艺术、人工智能,这些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阅读A篇介绍了一款语言学习APP,引导考生关注学习手段。阅读B篇讲述了英国一对父子和他们养的宠物狗共同为环保做贡献的故事,引导考生关注环保话题,有助于增强考生的环保意识。阅读C篇内容为对照说明去复原一件艺术品,字里行间体现工匠精神,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阅读D篇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导考生关注新兴科技,关注发展创新并思考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阅读还原一文聚焦积极思考的话题,帮助考生认识到处于逆境时,积极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应用文和情景作文的大背景均为本次疫情,一是给因为疫情无法返回中国的外教写信,请其推荐新的外教老师。在这封信中,学生需要提到对新外教所需具备的条件,以及学校(或学生)对外教的要求,还要表达感谢并提醒外教注意防护。情景作文考查的是对疫情期间学生自律情况的调查,这个话题跟学生生活的关联度更大,是学生在疫情期间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样的题目设置,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生活积累,同时也凸显了价值的渗透与引领。
5. 设问形式多样,凸显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阅读理解的A\B篇重点关注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考查形式多为细节题目。细节题的设问方式聚焦考点,便于学生定位信息;提问词以what为主;C/D篇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能力,体现了对主旨、隐义、篇章结构等的考查。设问方式较为多样,出现了Why does the author use the example of…; The best title…; It can be inferred…这类的设问方式。针对这类设题,学生需要将文本内涵理解透彻,并且能够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未知,这类问题的出现,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同时,以2020北京高考应用文为例,要求学生描述所寻找外教的条件和要求,这样的问题设置含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需要思考一个优秀老师的必备条件,这就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快速总结、提炼,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2020年北京情景作文的核心是自律,学生需要将四幅图放到同一个思维链上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实现情节的自洽,实现首尾照应。凸显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应该是北京试题的特点。这与课标中提到的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一直,也与用英语思维的要求一直。谢谢栗老师的分享。
天津卷2020年5月天津进行了英语科第一次考试,作为新高考实施后的第一次考试,天津5月试卷体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阅读理解文章不仅体裁多样,而且题材丰富,所选语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均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综合考查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彰显人文本质。
其次,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在词汇和语篇整体理解上都有了更高要求。以2020年5月考完型填空为例,完形填空前三道题的选项naturally, count on, regularly, 都要对第一段所提供的信息有充分的理解,才可以做出正确选择,其它如horrible, fled, appreciated等词也是如此。
另外,阅读理解42和54题的设问都强调了基于主题和语篇的各个角度和思维层次的理解。
42. Parry’s artworks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show that he ______.
54. With the example in Para.5, the writer intends to show that ______.
上海卷2020年上海秋季高考英语科目稳中求新,特点鲜明。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彰显育人价值。选材方面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和价值观。单从听力文本的选材来看,就涉及“城市的植树绿化问题”、“解决食物的浪费问题”、“校园停车问题”等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养成节约、遵纪守法。据考生回忆,全卷语篇主题还涉及到“网上支付”、“世界发明史”、“旅游规划”、“科学健身”、“电影情节”等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发展、走进大自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是聚焦核心素养,注重语用,突出思维品质的考查。试卷全面考核考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从试卷选材的角度来看,突出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试卷所选语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卷内容取材广泛,涉及健康、环保、消费、文化等诸多方面;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多模态文本。试卷紧扣“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注重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听力对话中的虚拟语句及倒装句型,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写邮件说服好友克服困难去参加露天音乐会,写作任务真实,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浙江希望我们在新学年中,认真学习领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阵地,依托语篇理解和语篇表达的基本途径,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扎实,考试轻松!
全国卷共性特征主题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公众号在考试结束发布了对全国各套试卷评析,认为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体现立德树人时代特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深入强化关键能力考查;稳定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体现时代性和公平性。
一、全国卷共性特点:
1.体现立德树人,倡导“五育”并举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拨、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富有时代特征,引导体美劳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融入中国元素,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关注体育锻炼,倡导健康意识;融入美育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宣传劳动精神,引导工作意识。
一、全国卷共性特点:
1.体现立德树人,倡导“五育”并举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拨、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富有时代特征,引导体美劳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融入中国元素,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关注体育锻炼,倡导健康意识;融入美育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宣传劳动精神,引导工作意识。
2.体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突出对听力、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对书面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均在语篇层次进行,共8个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的语篇,其中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考查阅读能力的持续重视。语篇题材均来自国外的正规或权威媒体,且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展开,契合时代精神,紧扣时代脉搏。试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关注身边人和事的作用;在考查形式上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今年的试题在传承往年命题基础上,有所创新。
3.试卷结构一致,试题难度稳定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都是由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四部分组成。测试均从理解到表达,试题情境设置真实。各套试卷所采用篇章材料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材料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布局合理,能力考查全面,不仅包括理解对话或篇章内容具体信息、作出简单推断等较低层次能力的考查,还包括理解对话或篇章的主旨要义、识别说话人或作者观点态度以及语篇层次的归纳理解等较高层次能力的考查。
全国卷11. 总体稳定有所突破。总体上全国I卷保持了近年来的稳定和高质量,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方面没有变化,全卷语篇控制在了与2019年高度一致的阅读量篇幅,2020年全国I卷语篇总阅读量为1954词(2019年为1960词)。试卷在内容导向、主题取舍,难易梯度的把握,关键能力的考核等各方面都非常严谨周全,同时个别题型一定程度上有突破固化模式,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了为国家选拔人才,引导教学方向的功能。
2. 主题语境覆盖面广。全卷语篇选材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涉及社会服务、生活与学习、体育活动、人与植物、认识自我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家庭教育、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以及劳动做事等丰富内容;包括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常见语篇类型。
3. 话题内容导向性强。从话题选择来看,对重读书籍阅读方式的思考和感悟(阅读B篇),如何接纳自我(阅读7选5)、由父母对小孩撒谎引起的深度思考(完形填空)还有第一次做西红柿炒鸡蛋的经历(短文改错)体现了学习思考、阳光自信、积极生活和劳动实践等立德树人要求,有关竞走与跑步两项运动的优缺点对比(阅读C篇)话题关注体育运动、倡导健康运动理念,而一项使植物发光的技术研究(阅读D篇)以及中国嫦娥四号探月器月球背面着陆(语法填空)的有关研究自然、探索宇宙,为人类造福的科技前沿报道,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成就,同时也是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示范。
4. 平稳过渡意图明显。
对于广东等很多省份来说,今年是向新高考过渡的最后一年,今年试卷也蛮有这方面的意思。allowance这个词出现在了阅读B篇26题选择项C中,由此可以得出命题团队还没有参照2017版的新课程标准词汇表,手头用的应该是旧版课标词汇表,因为这个词在旧版中有,而新版中无。
但另一方面,书面表达试题一改从1995年以来固定不变的帮李华撰写书信或邮件的形式,新创了学生生活中都体验过的参赛英语命题作文,在非常真实的情境下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这应该是一种向新高考过渡的思路。关于写作,我们已经不能按照固定套路来备考了,需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真正具备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阅读理解A篇。历年的A篇一般属于信息查询类应用文语篇,考察的是同学们的信息快速定位提取能力,难度一般都较低。但是既要快速作答又保证全对不丢分,也是要有策略的。近年来在这个题出状况是大有人在的。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做题要领和流程。今年的A篇话题是列车服务信息,信息按功能分类呈现。21-23题无难度。
近几年全国I卷A篇的信息结构都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结构模式:无标题,两段式;有标题,两段式;有标题,列表式;有标题,分项式。今年就属于最后一类。学生如果重视了从整体入手,速读大小标题,快速识别结构模式,理解信息分布规律,就能在很短时间里精准定位信息,而不必要逐字逐段阅读。
阅读B篇。这篇文章话题是在人生不同时段多次重读喜爱的书籍的思考和感悟,呈现出“观点-解释-例证-结论”架构。本篇4各题中,25-26基于段内信息即可作答,而24题则有可能让一大波同学无从判断。这题需要综合整个语篇中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在宏观语篇语境下,联系句际叙述逻辑进行解读才能理解判断。
如But books don't change, people do. The beauty of rereading lies in the idea that our bond with the book is based on our present mental register. 如果不着眼于篇章,只专注碎片信息而割断了意义流,没有注意到作者收尾的照应,文章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中 “…read and reread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friends.” 中的friends就很可能被许多同学误读(friends指books,联系第一段第一句 Returning to a book you've read many times can feel like drinks with an old friend.)
全国卷2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II卷试题坚持稳中有进的原则,在稳定中求发展,强调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时代特征,严格控制试卷难度,充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积极发挥引导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为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防止试题形式固化。
1、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全国II卷书面表达试题改变了近年来常用的撰写书信、通知或邮件等应用文形式,以命题作文形式结合具体的语言活动情境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2、修订和完善评分参考。修订和完善短文改错及书面表达试题的评分参考,使评分参考更好地体现测试目标,进一步提高阅卷评分的可操作性。
3、答题卡作文部分的横线格有变化。据我校学生亲测反馈:今年答题卡上作文部分一共16条横线,共15行。前五行行高8毫米,中间八行行高8.5毫米,最后两行行高10 毫米。关于行宽,学生没有测量。
二、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加强关键能力考查。
各题型在稳定中有变化、有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
1、听力试题的变化与发展体现在朗读者的语音、语速、语调、听力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试题的能力指向等方面。全国I、II、III卷均使用同一套听力试题。
2、阅读试题的变化与发展体现在四篇阅读篇章的排列顺序调整和七选五文章的段落展开思路、衔接手段、设空位置等方面。 3、完形填空试题的变化与发展体现在语篇类型、语篇内容中美育元素、中西方文化差异、备选项词汇的难度等方面。
4、语法填空试题的变化与发展主要体现在长难句的数量。
5、短文改错基本稳定。
6、书面表达的变化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所考查的语篇类型、评分参考、答题卡。
全国卷3全国III卷高考英语命题依据“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以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延续了往年的命题思路,既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又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特点。试题难易适中,设题布局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试卷考查载体情境设置真实,注重语篇,强调语用,渗透对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学科育人功能
2020年全国III卷阅读题材范围均围绕课标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篇体裁稳定,包含应用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种语篇。题材涵盖社会现实、科学发现以及物质文化古迹,更多地体现动物保护、人生哲理、人际关系处理及人类居住方式探讨等。2020年全国III卷语法填空语篇讲述一位中国古代画家找寻最伟大的艺术大师“自然母亲”的故事。语篇通过展现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2020年全国III卷短文改错语篇讲述母亲关注家人健康,为家人制作健康饮食。语篇倡导健康意识理念,凸显了学科育人功能。
2.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融入国际视野
高考英语科的核心价值包括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指考生应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指考生应了解人类文明历史和世界发展动态,具有全球意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文化多样性。2020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A篇,介绍了与学者们一起游览法国、西班牙、中国和突尼斯,感受它们的物质文化古迹。语篇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020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D篇是研究人员发现为适应海洋生活而进化成更好潜水者的巴瑶人及生活方式。语篇关注了世界发展动态,融入国际视野,体现课标精神。、
3.注重语篇宏观和微观结构考查
根据2017年的课标:语篇中段与段之间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属于宏观组织关系。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语篇微观组织结构的知识包括衔接、连贯等方面的知识。阅读理解重在考查语篇宏观组织结构,七选五注重语篇组织结构考查,涉及语篇宏观和微观结构知识(衔接和连贯等)。
4.注重基础,突出语境中考查必备知识
2020年全国III卷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测试的语法均出自课标规定项目,且都是英美国家人常用的基本语法,测试主要是从语用角度出发,在语篇中将形式、意义和运用整合,体现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综合考查。今年语法填空设置在继承往年命题基础上,首次在无空词填入部分设置了测试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whose的用法和时间状语从句连词when(as)的用法, 测试考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正确填入功能词。
5.注重思维层次测试,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2020年全国III卷阅读理解从考查A篇的梳理,提取和概括具体信息(细节理解题)的低价思维开始,逐步过渡到B、C、D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信息(简单推断、主旨大意和观点态度题)等高阶思维。
今年全国III卷在阅读理解的A篇21题,首次考查学生比较概括两个语篇共同信息能力。阅读理解B篇和C篇选取有关动物保护争议、英国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居住方式等,这些语篇除了启发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思考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外,在试题设问上(第25,27,29,31题等)也体现了高阶思维层次的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