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
会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
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
3.在统计活动中,初步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萌发对统计活
动的研究兴趣,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难点: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
二(1)班准备制作班牌,要从下边四种颜色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种作为班牌的底色。
师:怎么选呢?
预设: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师:对,在选班牌颜色这件事上,我们不能只听一个人的意见,要听听大多数人的意见。那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预设:可以调查。
二、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师:你想如何进行调查呢?
预设1:举手。
预设2:先挨个问问每个同学喜欢哪种颜色,写下来,数一数。
预设3:投票然后计数。
……
- 收集并记录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种调查的方法,我们就先来试试用举
手的方法进行调查吧。
- 讲清楚规则。
师: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请注意,班里每名同学都要参加调查,并且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
(2)开展调查活动,注意将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做好记录。
-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
师:我们刚才通过调查,知道了最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为了让
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用一个表格的形式来呈现结果。
课件出示:
师: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可以用来呈现统计数据。
- 分析数据。
师:你能读懂统计表中的信息吗?
(教师引导学生读统计表,从表中获取信息。)
师:观察上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 全班共有( )人。最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 这个班制作班牌,选择( )色最合适。
5.实操巩固。
师:二(1)班同学最喜欢蓝色,那么我们班的班牌底色也选蓝色吧,这个决定是否合理呢?
预设:不合理。二(1)班同学最喜欢蓝色不代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蓝色,应该在我们的班重新进行调查。
师:如果我们班制作班牌,结果会是怎样的? 试着调查一下。
(学生结合实际的班级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查。)
6.感受收集数据的实际应用价值。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是需要收集数据解决的?
预设1:在评选班长时,每人先选择支持的同学,然后把全班的意见收集起来,看谁的票数多,谁就是班长。
预设2:警察叔叔会收集路口车辆通过的数据,来确定红绿灯的切换时间,避免堵车。
预设3:妈妈每年收集孩子身高交化的数据,看孩子发育是否
达标。
……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1)用举手的方法调查,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填写完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1)用举手的方法调查,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回答,所提问题不唯一,合理即可。
3.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
(1)这个班共有( )人。
(2)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相差( )人。
(3)最喜欢吃黄瓜和最喜欢吃西红柿的一共有多少人?
4.下面是某水果批发部一天卖出的水果数量的情况。
(1)这一天卖出去苹果( )箱。
(2)这一天卖出去的( )最多,卖出的( )最少,相差( )箱。
(3)如果老板明天进货,你有什么建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统计中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教学时,我首先将数学生活化,例题的教学,是创设生活情境引出问题,从“二(1)班准备制作班牌”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统计出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得出多种统计方法。我还注重让数学问题化,本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考: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用什么方法完成统计呢?你有什么建议?这样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