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什么要“赋分”?
赋分制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变化之一,也是保证高考公平的重要措施。新高考模式下,自由选科代替了文理分科,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之间的原始分(实考成绩)由于选考科目不同,不再具有可比性。比如化学试卷难,政治试卷简单,考政治的考生肯定分数普遍比考化学的考生高,这对考化学的考生就不公平了。
比如,有的考生选了物理,卷面成绩考了87分,排名第一,但另一位同学选了历史,考了88分,但排名是第1000名。如果简单地以实考成绩比较,明显的不公平了。所以新高考为了避免考生因为选了比较难的科目,出现分数较低的情况,采用了赋分制。赋分制正好解决了这样的一个弊端,保证选科上的公平。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必须采用赋分制!因为公平!
如果你还是对赋分制不理解,那早知道就根据2025届杭州市、宁波市的一模考试赋分表,来给大家具体的分析下:(其它地区的赋分表请参考:最新!2025届浙江各地市一模赋分表汇总!)
杭州市(八县区)2025届一模考试赋分表
宁波市2025届一模考试赋分表
从上表可知,浙江省在等级赋分的时候,先给予每个人合格分40分,就是我们说的起赋分40分。再将赋分分为20个区间,第1区间赋分100-97分,第2区间赋分96-94分,第3区间赋分93-91分,以此类推,第20区间为赋分42-40分。然后根据在区间内的具体分数,确定考生的具体赋分。每个区间的比例每门学科都是相同的。第19和20区间的比例最少,各只有1%。
举个例子,宁波市的小明政治考了75分,在所有参加政治的考生中排名前3%,那么他最终的得分可参照上表,属于第一区间,经过公式换算,赋分为97分。97分是最终计入总分的成绩,而不是75分。
赋分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卷面得分按人数比例划分为20个赋分区间,得出每个区间卷面得分的上限、下限。
第二步,对每个区间的卷面得分进行等比例转换,公式为:
其中,s2、s1为卷面得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s为待转换卷面得分;t2、t1为赋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t为卷面得分等比例转换后的赋分。
第三步,将转换结果四舍五入后即为等级赋分。
举例说明:赋分区间为87-85,如对应的卷面得分区间为84-81,某考生的卷面得分为83,通过等比例转换:
可以得出t=86.3,四舍五入取整后的等级赋分为86分。
现在,你对赋分制有更多了解吗?如果你对赋分表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要注意:
1、实考分≠赋分,比如政治实考87.5分,实际赋分有100分。
2、切分线并不代表唯一的实考分数,比如化学100分的切分线虽为94分,但也可能有考95、96、97分的同学,他们和94分的同学一样,赋分都是100分。
3、再强调一下,赋分制中,是不能只看实考分数的,即使是相同的分数,在不同科目上赋分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单从实考分数论好坏。比如,同样是70分,地理实考70分,赋分有92分,而历史实考70分,赋分却有94分。再比如,某同学政治实际考了74分,历史考了73分,如果单看实考分数,会误以为政治的成绩更好。但实际上,赋分之后,政治变成了96分,而历史却有97分,显然历史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4、在赋分制中,还有个最低的分数设置。从上表杭州一模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有的同学物理只考了3分,但是赋分后却有40分。有些人可能觉得40分会不会太高,毕竟对差生来说,赚到的分数实在太多。上面也说了,选考是在学考及格的情况下才能参加,所以这个设分也是合理的。
5、另外,关于选考科目保障机制,2021年考试院文件明确所有选考科目保障基数为6.5万人。即:如果某一门科的报考人数不足6.5万,这门科将会启动保障机制,以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最后,早知道要提醒大家赋分制只针对选考科目,成绩当年有效。
关于赋分制
你还有哪些疑问?
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