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历史高考试卷答案(2024湖北历史高考真题试卷)

2023年湖北省历史高考试卷答案(2024湖北历史高考真题试卷)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11-30 12:52:26

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

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答案:D

解析:“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说明从事农业生产时期的生产环境恶劣和生产工具落后,选D。A无法反映天人合一的思想,B虽涉及到蚌壳、树木众多,但与“农”的含义不符,C这一时期的艺术谈不上形神兼备。

2.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正统观念的左右

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情感倾向的影响
答案:C

解析:两位史家对历史叙述的不同理解。司马迁和刘知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项羽的地位,因此他们的认识有所不同。司马迁将项羽列入本纪,是因为他认为在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地位特殊且重要。这种观点反映了司马迁对于历史事件的关注点在于政治权力的更迭和人物地位的变化。而刘知几则认为将项羽称为霸王并列入本纪是不合理的,因为他认为霸王这个称号并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这种观点反映了刘知几对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即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即司马迁关注的是政治权力和人物地位的变化,而刘知几则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答案:D

解析:太宗的话语体现了唐朝政府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的平等性,后来实行轻税政策及规定体现了民族政策的灵活性。在BD之间选择,A和C所表达的目的都不恰当,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无法反映因俗而治,B唐太宗的话语无法体现重视治理。有些难以取舍,最后心一横选了D。

4.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

456431

354626

0.437

350593

238709

0.405

902261

171499

0.160

元丰元年

475677

395537

0.454

280000

377533

0.574

926225

201086

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答案: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路的客户比率都呈上升趋势,尤其荆湖北路客户比率最高,主户是有土地的农户,客户是无土地的农户,这说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比率在上升,即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答案:A

解析:材料涉及两个图,第一个图为湖北进士分布图,第二个图为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图,从两个图的联系来看,进士分布多的府域,著作数量也多,由此可知,答案应选A。

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答案:B

解析:材料第一句告诉我们,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后,清政府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后面三句讲述的是这些变化中的例子。比如《北京条约》的内容有允许华工出国的条款,清政府为此修改法律,打击贩卖人口,但增加允许华工出国的内容,随着出国华工增加,保护海外华侨。D选项也是我的备选选项,但感觉这些法律变化之处,与时局关系不大。更多还是谈条约体系与清政府调整法律的关系。

7.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于洪秀全的描述,太平天国、清政府和革命党人各有不同的描述,这与他们的不同立场不同的需要有关。

8.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声明是迫于“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情况出现,也展现了此时社会舆论对日货的仇视,这与此时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民四条约》有关。

9.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答案:A

解析:B选项“主要生产组织形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也与此时的实际不符;C材料所述内容不属于技术领域创新;D三大改造是1953年后,对农业的改造是走农业合作社道路,而非互助合作组。

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答案:D

解析:1992年10月后加入世贸谈判的核心问题迎刃而解,这是因为之前中国是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这与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不符,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打破了这一桎梏。

11.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统治者为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由此排除ABC。

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答案:C

解析:时间为13世纪,英国,讨论农产品价格;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等信息,可知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与此相关,C最符合材料。

13.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答案:B

解析:19世纪后期,法国人有人仍模仿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对新工业材料建筑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建筑艺术对他们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冲击。

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答案:B

解析:由一战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到二战鼓励、邀请非洲人支持,说明经过一战后非洲的民族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宗主国对非洲的控制力减弱。

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货款

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

拉夫

智利

捷克斯

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答案:C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世界银行批准放款的国家均为资本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均未批准,这说明,放款对象存在阵营差异,因此选C。

湖北卷高考历史为湖北自主命题,新教材新高考。此卷尚无官方答案,解析均为本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不吝赐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