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周五,冬至。
小学、初中阶段在元月初会陆续迎来期末考试,初中学校基本已经学完本学期课程,开始复习(初一初二的预计会在放假前学一部分下学期的课程。初三的这个时间节点应该是已经学完了九下课程)。
期末考试是学期大考,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那么,怎么利用好这三周左右的时间做好复习巩固,取得学期理想成绩,为本学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复习巩固课本知识点。这点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来讲。因为小学知识点有限,常见的不外乎一些定义、公式,所以要复习的知识点也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即使相应的概念说不出来基本也能做出题目来——常规题目类型也有限。
初中阶段则不然,知识点增多,它包括定义、定理、性质、公理、各种公式等等,甚至一些必要的二级结论。这些都是必须要记忆的,且最好是理解记忆。
数学强调逻辑,也强调理解。只有真的理解了才能为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框架打下基础:从解答出考查单一知识点的题目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生平时的沉淀积累,需要学生有意无意的归纳总结。而任何知识点的漏洞都可能导致在做综合题目上无法衔接勾连,结果就是看到题目后思路不通,无法解题。
所以,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首要应以课本为根本,课本知识点理解记忆是必过关——可以尝试看着课本目录用课本或者自己的语言陈述章节知识点。任何知识点的遗漏都是隐患。只有知识点理解记忆了(哪怕最初的是死记硬背),再通过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见识常规的知识点考查方式,沉淀积累,最终表现出来就是成绩的提高。
当然,对于中等及以上,尤其是平时成绩就非常不错的学生来说,平时的学习中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已基本到位,此时复习所用的时间也会非常少;对于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大概率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是有问题的,尤其需要去复习巩固。而一旦知识点构建好了,只要肯刷题,假以时日,迎头赶上就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做“旧题”、错题。做错题的目的在于做过的题目彻底学会,达到会的题目都会做,不做错,不二错。比如以往的校内作业、试卷中的错题,都重新做一遍看看。动手做一做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会做了。有时候人的大脑会“眼高手低”想当然的会认为做过的题目自己会了,但是一动笔,就无从下笔,或者步骤写得凌乱,无法体现题目的解题逻辑。
如果时间紧张,最起码也要翻一翻这些错题,有思路的直接过,没思路就动手做一做看。而对于计算题,我建议都动手做一遍看看。看看是否能做对,对于计算的要求是100%正确。这是数学最基本的功底,最容易得分,却也容易丢分(成绩差的这个阶段可以狂练计算)。
这里顺带提一下错题本,如果平时有时间整理最好,如果没有那么只要平时做好相应作业,尤其是试卷的存档,那么不定期的去查阅,复习巩固,同样可以起到错题本的作用。
一般而言,一份试卷,能把会的题目都做对,那么分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要想取得高分,会的题目不做错是必须的。
第三,做往年同期试卷。可以是往年同年级同校、同地区、同市的期末试卷真题。一般来说,同地区、同科目的期末试卷题目设计结构相同,题型相似,难度相当,是考前“练兵”的最佳选择。不管是小学试卷还是初中试卷均如此。一般教师也会把这种试卷作为考前复习使用。
通过刷往年真题,通过这种同类型、综合性的试卷,一来可以感受学期知识点考查的重点所在。二来也能“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看看自己学期知识点掌握情况,看看哪里容易出错。及时在考前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复习阶段本身就是为了查找漏洞,然后把不扎实的学扎实,不会的学会。所以,出现问题也不用怕,早发现早解决就是了。
第四,端正心态,迎接大考。对于考试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平时如考试,考试如平时。在复习迎考阶段,做试卷时应以正儿八经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一种考试的状态:一旦开始做试卷就要全神贯注,大脑高速运转,紧张却又冷静地去认真对待,审题明晰,逻辑关系清楚,认真写好每一个数据、步骤...
作为一个学生,首要的就是不要怕考试——不管这种考试如何重要,哪怕是中考、高考也如此。不用担心考试的结果如何如何,该费心的是平时如何努力学习,全力以赴应对,做到过程努力,那么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会差的。
再不济即使考差了也不用灰心,一次考试所考查的也是学生之前学习的效果。考差了主动去分析,发现问题,在即将来临的寒假再针对性地解决,补上来就是了(ps:不要觉得学期期末考试完了,这学期就这样了。如果学得不好,还是要想办法复习巩固一下,哪怕重新学一遍,也不要留下漏洞。因为数学的学习最讲究连贯性,前面的学不好,后面的就难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