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据媒体报道,华北某县的精神科,每个月有二三十位中学生就诊,大多是因为厌学。而那些仍在校的学生,5点左右起床,每天在校超17小时,两三周甚至一个月才放一天假,有人因学习压力经常崩溃大哭。家长和老师也在这漫长的学习赛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但在现实面前,谁也没法停下来。
在不少地方,一些县中的读书之苦之卷是比较有名的,每年的高考成绩似乎能够告慰这种苦与卷,各个方面都能认可。有的县中甚至超过一些大中城市的升学率,受到家长或学生追捧。
每年高考之后,还是会有县中考试排名的大比拼,只是没有了官方的信息与宣传,民间的热情依旧。社会对于清北名校还是情有独钟,如果县中没有,还是挺有压力的。
我记得当年有位农村县中老校长的一句话:没有读书读死的学生。在当时的环境和语境下,他只是说明一个问题,读书在当时并不是最苦的事情,比读书要苦的事情多的多了。
现在恐怕不能这么讲了。
更多的读书之苦可能在于心理的压力。而这个方面,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之所以讨论县中,正是因为广大农村孩子面临的压力更多更大,进一步就到了大城市,退一步可能还在中小城市的边缘。
怎么缓解这种压力?怎么减少这种内卷呢?怎么从源头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
还得要从考试制度入手,特别是高考制度。我以为,还是注重简化高考。
一是减少高考科目。可以根据高校专业需要,重点考试几科。一般的科目,只要达到高中会考水平即可,没有必要纳入到高考当中来卷分数。这样的学生太累了。
二是减少高考题目。尤其是减少记忆性题目,更多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现在的考试题目太多太多了,学生拿到手的试卷,有的都快成一本书了。比如今年的公务员考试题目,有必要考那么多题目吗?如此,只会培养学生的刷题量,真正开拓性、创新性思维,并不一定提高了多少。
所以,题目还是可以少而精。
三是减轻高考难度。如果非要有难度,也只需要设计几个题目即可。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科学实行教育分流。比如可以在高考阶段,实行普职分流,不宜将普职分流提前到初中阶段。
或者是下决心打造优质一流的职业教育,真正转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念,从而防止大家都去卷普通高考这条路。这就需要提高和改善职业教育的就业现状和社会地位,真正改变官本位思想。#县中学生每天在校超17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