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题都讲多少遍了,怎么还是做错?”看着试卷上大大的红叉,妈妈真是有点生气。这种题型是易错题,她已经反复提醒过多次,没想到孩子还是在同类题型上犯同样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大人的我们况且会犯错,何况是小孩子呢。对小学生来说,做错题、写错字是常有的事,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并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在做题时犯同样的错误,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呢?从历届学霸的学习经验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建立错题本。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新本子作为错题本,让孩子把平时做作业或者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随时整理在错题本上。
错整本主要包括三项内容:错题的原题、错题的正确答案、整个解题思路。详细点可以把错题的来源标注清楚,方便日后查找(例如:摘自三年级上第三单测试卷、错题原题在书本P9)。
错题本如何分类整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各准备一个错题本,每个科目再按单元细分。例如语文第一单元的错题整理完毕后,用标签纸写上第一单元贴在本子上,方便查阅。
整理错题的时候把题目的原题抄在本子上,并尽量多留空白,以便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可以整理在一起,这样就有一个专项题型的汇总了。
题目整理出来的知识都是孩子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空余时间多翻阅错题本,对提升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平时整理好错题本后,要及时对错题进行复习分析并标色:对未有空重做的题目标注为未做;对已完全过关的题目标注已过关;对多次出错的题目用颜色题标注为重点复习内容。
分类标注可以节省花在错题上的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在她带的班上推行错题本后,孩子错题的概率减少了很多,各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让孩子学习建错题本,并把之培养学习惯的最好时机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知识点也相关简单,整理起来就容易很多。但把这培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会对孩子上初中、高中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培养孩子建错题本的习惯好处很多,但习惯一般是在长期坚持后才能看到明显效果。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家长应多点耐心,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渐渐体会错题本带来的好处。
如果孩子不愿意配合建错题本,为避免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家长也可以采用比较折中的方法,把孩子做错并更正过的题“不着痕迹”地加进孩子的新作业中。这样孩子在毫无戒备之心重新去解题,从而加深对这类题目的印象。
这样比在孩子做错后,直接要求孩子重复又重复去做有效果。因为孩子在惩罚下引起的抵触情绪是会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所以家长在处理孩子学习问题上,保护好孩子的学习求知欲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