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读者私信我说,能不能分享一下考公考编的复习方法,
说实话,这个话题很多知乎等平台上很多人分享过。但也确实鱼龙混杂。所以今天和和大家分享我考公的经验,都是实战总结而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但适合我的课程和方法,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有更多的方法,也欢迎评论区留下分享,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算是本文价值所在。
我们一个一个来。
一,行测
1. 选一套靠谱的教材:对公考小白来说,教材还是有必要买的。教材可以帮助你快速全面系统地了解公考是什么,考什么。至于教材的选择,某笔和某图都可以。关系不大,但如果如果想提分,只靠教材远远不够。
2. 买几套近年的真题试卷:真题其实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建议大家在开始复习之前,选择一个阳光明媚、时间充裕的午后,模拟真实考场,限时做一套真题。做完试卷后分析一下整卷,方便以后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
备考期间每1-3礼拜都来一次全真的模拟考试,你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单独模拟,也可以报名粉笔的免费模考,在粉笔APP上首页就可以报名。全真的模拟参考性很大,基本你模考考什么水平,真实考场也是这个水平。
注意,一定要限时!公务员行测120min,做135道题,你还真以为仅仅在考察你的智商?不是的,很大程度上在考察你在压力下的反应。应急应变能力是一名合格公务员需具备的基本功。
很多人复习到后面,题型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一上考场就懵逼,因为限时状态下脑子根本转不过来。所以不要把自己的第一次考试放到考场,平时就要训练自己在压力下做题的能力。
3. 模块学习
对于考公来说,除了坚持用功外,我觉得找到一门好课程非常重要。好的课程就像一个好老师能引导你学习。学习正确的解题方法,比胡乱努力更有效。
由于近些年考公很热,所以市面上针对考公的课程非常多,线上线上的课程都有,各种鱼龙混杂。
除非你自制力很差,否则我不推荐大家笔试备考还报名线下的辅导班,因为笔试是一个需要持续练习的过程,短期的辅导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而且自己复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复习计划,你跟着线下辅导班的老师学,就容易跟着节奏跑,没有时间复盘,提升很难。
我推荐大家自己线上学习课程 自己练习。线上课程要想获得广大考友的好评,老师必然得仔细打磨课程,否则没流量,课程带不动,所以线上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完胜线下培训班的课程。
下面推荐一些我自己用着觉得很棒很绝的课程,基本都是大牛老师,而且基本都是免费。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跟B站的刘文超学就够了,提高的话可以把“公考麒麟”的课程当成补充,他有公众号,在菜单栏处可以找到免费的基础课程。(时间紧的话可以倍数播放,平板可以,手机不可)
言语理解:这个模块掌握一些技巧能够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推荐“欣说言语”,她也有公众号,有免费的基础课程。虽然是免费课程,但是做的很良心,我学完基础课程感觉够用了。
提醒大家,语文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靠语感,并没有大多技巧可言,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一块,平时排队,饭后,做一两题,保持做题手感即可。
逻辑推理:这一块提分可以很快,分值占比大,有很多小技巧小门道,推荐“我爱学逻辑”,跟着这个号主学,她也有免费的基础课程,这个老师讲课很清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数学运算:也是推荐跟着B站的刘文超学就够了。数学运算学习起来比较难,至少对我来说。
公务员行测考试的数学运算类似小学奥数题,但奥数思维不可能在短期内训练形成。这就导致这类题得分率很低。我曾经备考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复习这个模块,复习的很仔细,但是做题的时候正确率依旧很低,40%左右?就算全部蒙c,正确率也有25%了吧。这个模块不香。
所以我认为在备考时,千万不要有短板思维,觉得自己哪方面弱就拼命补。因为135道题根本做不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会做的都抓住,留下时间做更多自己会做的题。
当然,如果你数学很不错,那这就是你的长板,长板的分你得拿住。
不过这里可能有人会杠,说不补短板如何提分?
解释一下,短板指的是短期内难以提高的模块,其他类似资料分析,你一开始做确实不会,但是掌握方法很快能提高,这种题你不能当做短版,得花时间去提高。
常识:常识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复习,考得范围很广,复习太费时间了。 但如果有时间,要把那些常考的题型复习一下,比如法律类,包括刑法,宪法,行政法,民法等。B站上看李梦娇的模块课程就可以,2倍数刷,3天时间可以搞定。只要你学过,就能做对,一般都很简单的题。
如果你觉得以上推荐的课程太散乱的话,粉笔980元那个课程也不错,且以上推荐的老师讲课思维,基本和粉笔老师讲课思维一脉相承,但都在粉笔老师的基础上进行了拔高,添加了更多技巧。
比如你备考上海公务员的话,逻辑推理那个模块你学粉笔是不够用的,因为上海考得难,但是跟着”我爱学逻辑“的老师学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复习的顺序推荐:资料分析,逻辑,言语,数学运算,常识。 越能提分的,越放到前面。
4. 关于复习的计划
对于小白来说,可以这样:
第一阶段打基础:每个模块都认真学一下,可以看上面我推荐的那些课程。这期间配合真题来检验学习成果。
第二阶段专项突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向突破。也不用另外买资料了,还是上面我推荐的那些课程,够用了。你可以买些专项练习的习题进行配套练习
第三阶段提高做题速度:保持每天限时做一套真题,做完就复盘,时间不够就二天花时间复盘。
复盘什么呢:做题顺序哪个好?先做言语还是资料分析还是? 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复盘哪些题该拿分的没拿分,这些题型有什么特征,下次遇到的时候不要再错过了;复盘哪些题正确率高,但是很耗时,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减少耗时?等等,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做题速度。
给大家一个练习参考的时间:
资料20题,25min
逻辑35题,35min
言语40题,30min
数量15题,12min
常识25题,12min
涂卡6min
二,申论
1,知乎有个林宇挺牛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他有付费课程;
2,练习注意事项: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哪怕你每天保持只做一道小题。要学会复盘,包括如何找关键词,如何归纳等等;
3,小题很重要!拿高分的都是因为小题做的不错,作文很难拉开差距;
4,小题和作文,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要学会在材料中挖掘,总结,找答案。记住这句话,得分不会差;
5,备考期间安排好时间练练字,不需要很好看,但要让考官看起来舒服不吃力。
三,注意事项
1,课程贵精不贵多,有一门合适的课程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练习;
2,复习周期不需要太长,也不能太短。全职备考的话,3个月比较适合;
3,复习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停停,状态好时多学习。人不是机器,偶然状态不好很正常;
4,复习期间注意劳逸结合,抽时间锻炼身体,生病很影响进度。
今天就聊那么多,祝愿大家心想事成!
以上感谢老群友涂灵子的经历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备考技巧,也欢迎留言、评论、分享出来,一起进步!
其实在非一线城市,你35岁前职业人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边工作边考公考编,至于考研,那得放到买房后排第三,接着开发副业、学习技能、考证、投资、理财、换学区......
很多人不懂得优先顺序和机会成本的意义,在小城市,还将无缘无故的考证放在第一位,这证书基本没用,至少在考研之后,但增加技能需要在考研之前,究竟考研还是考公考编呢?当然考公>考编>进央企>国企>增加技能>学习外语>考研>跳槽>考证。
包括大多数省会在内的城市,目前还是更加侧重二元结构,主要是体制内还是外的区别,官还是民,生还是死,好还是坏,发达还是落后,这样的非此即彼的是非观、二元论。生存为主,生活为辅。
小城市明显考公比考研要重要多了,考研又比考证优先。小城市在意的是肉眼可以看得到的硬实力,刀与血,水与火,软实力会被忽略,别人主要看你外表美而不是心灵美。我们要分清主次。
在北上广深杭苏,顺序又根据个人情况来说有点不一样,本地人侧重锦上添花;外地人更要先侧重落地生根,买房、高工资、现金流、跳槽、学历提升、工作技能、落户、考公考编、加入组织和社区,后面才是开发副业、不加班、进体制内、稳定、陪伴孩子、投资理财、学区房、孩子将来高考分数低,等等。
- 有人家里兄弟姐妹嗷嗷待哺,她、他高学历毕业后年薪才12万躲在一线城市的国企,假装自己也是体制内享受名声和“稳定”二字,实际上是偷懒,然后去想办法找本地房子多的异性结婚试图实现阶级跃升;
- 也有人刚毕业年纪轻轻在大城市特别在意加班,你五天八小时之外不加班的时间,能否赚到超过加班费的收入?不加班你也是浪费掉;
- 还有自身当下在大城市都月薪不过万,穷得叮当响,他尤其她还去担心孩子20年后的高考分数,认为自己可以为自己将来的笨儿子傻女儿高考省下几十到上百分,你这也是智商太不自信了,还以为自己很明智,你低薪下的决心、矛盾重重的婚姻生活、贫困下的健康是否能撑到孩子高考的那一刻,都是个问题;
- 更有人尤其她,不是先看首套房资格和当下现金、贷款等如何发挥最大值,而是盯着什么“学区”去买房,学区是地方政府炒作的一个概念,一旦政策变化你多掏的几百万就打了水漂,再说首套看学区房,你是忽略了先有再好的优先顺序,你想一步达成,不讲规律;
- 当然,还有人第一句话就说“我身体原因,我身体不好......”出外闯荡,尤其去大城市一开始是要受苦的,未来还想着家庭和家族实现国内移民,本身就要身体相对好于正常水平,你个病秧子就待在老家为好,还出来做什么呢?身体不行还要出来奋斗,这不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戳社会的长矛嘛?你天生或者后天造成的身体特殊情况,即使不留在家乡,那最远老家所在省的省会即可,不能再远......
总之,来到一线城市后,主次不分的人也非常多。
我祝愿大家爱情事业都顺利!尽量不会有如下美美学姐的担忧。
大家都知道自2016年我开始在职场蛙发文以来,我的原创文章已超1000篇,很多都是别处找不到的干货,但有时也会触动别人的奶酪。
所以,希望各位读者多多关注职场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