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评讲听评课记录

地理试卷评讲听评课记录

首页地理更新时间:2024-12-20 07:58:08

- 课程名称:《富饶的西沙群岛》

- 授课教师:王老师

- 授课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授课班级:三年级(2)班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0:00 - 0:05)

- 教师播放西沙群岛的风景视频,视频中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群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说出西沙群岛,从而引出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 学生们被视频吸引,眼神专注,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二)初读课文(0:05 - 0:12)

-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学生们认真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流畅朗读,少数学生在生字读音上存在困难,如“饶”“屿”等字。

(三)生字教学(0:12 - 0:20)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饶、屿、崖、威”等生字,带领学生逐字认读,讲解生字的部首、笔画、结构和字义。例如,“饶”字是左右结构,食字旁,有丰富、多的意思;“屿”字是左右结构,山字旁,指小岛。

- 学生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造句,加深理解。部分学生对“威”字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通过举例“威风”“威武”等词语帮助理解。

(四)精读课文(0:20 - 0:30)

- 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第二段,体会西沙群岛海水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描写海水颜色的句子,如“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海水颜色多的。

- 学生积极在文中寻找句子,回答问题,能说出作者列举了多种颜色来体现海水的五光十色。

(五)课堂讨论(0:30 - 0:35)

- 教师提出问题:“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呢?”让学生分组讨论。

- 学生们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小组能结合文中内容和地理常识进行回答,如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六)总结归纳(0:35 - 0:40)

-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回顾西沙群岛海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

- 学生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思路复习巩固。

二、教学评价

- 优点:

-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生字教学扎实有效,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小组讨论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 教学内容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对海水特点的讲解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 不足

- 在时间把控上,讨论环节略显仓促,部分小组的讨论结果未充分展示。

- 对个别基础薄弱学生的关注不够,在生字教学和课文理解过程中,未能及时给予更多指导。

- 教学拓展方面略有欠缺,可适当补充一些西沙群岛的其他特色资源介绍,拓宽学生视野。

三、建议

- 合理安排讨论时间,预留足够时间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巡视和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如在巡视过程中对读错生字较多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课外知识,如西沙群岛的生态保护现状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环保意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