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政治答案加试卷广东省(2024广东政治中考试卷及答案)

2024年中考政治答案加试卷广东省(2024广东政治中考试卷及答案)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9-02 10:07:26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写好字(3分)

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二、寻色彩(21分)

春晚《满庭芳·国色》点燃了中国“色彩新潮流”。大美中国色,穿越千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雅致气韵。让我们一起漫步诗林文苑,纵览色彩之美。请按要求完成1-7题。

满庭芳·国色

作词梁芒

我骑良马过世间

(A)liū达市井和大川

眼中颜色翻波(B)斓

天地呈现出五官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

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

千红万紫顺东风

雨过千峰泼黛浓

情深镀金风玉露

志坚胜霜雪满天

......

1、小深在听歌记词时,有两个字没有把握写对,A处用了拼音,B处用了同音字,请你根据语境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liū”() “斓”改成()

2、同学们分享了对歌词的理解,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歌词感情基调低沉悲壮,表达了对“国色”的热爱和赞美。

B.这也是一首现代诗,完全不讲究押韵,行文自由奔放。

C.歌词中“天地呈现出五官”是用比喻手法描绘“国色”。

D.“泼”为动词,传神地写出雨洗千山、春色盎然的特点。

3、同学们由“霜雪满天”联想到了《沁园春·雪》和《行路难(其一)》,围绕“雪”展开讨论。(2分)

小深:《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由眼前所见的雪景引发了联想和想象,写出了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豪迈之情。

小圳:可是《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并没有见到“雪”,为什么会写“将登太行雪满山”呢?

小深:我来说一下,

4、小深整理了与“色彩”有关的诗句,请将素材A中的诗句补充完整。(3分)

素材A:

露从今夜白,(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3)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素材B: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5、艾青擅长绘画,诗作色调鲜明。请结合素材B,并联系《艾青诗选》,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6、“中国红”有着浓郁厚重的文化感,下列选项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最美不过中国红, 这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 是威严与庄重, 是热情与希望, 是团结与幸福, 是革命与胜利。中国红,承载着国人对红色的深厚记忆,更是中华文化中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象征。

①故宫的红墙 ②中国结 ③火焰 ④红星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

7、除“中国红”外,你心中的“中国色彩”还是什么?请续写一节小诗。(4分)

什么是中国的色彩?

也许是银白

是秦岭的流云

是漠河的雾凇

是中国水墨画里的留白

也许是

......

三、探建筑(36分)

在历史长河中,建筑与文学常常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8、中国古代许多诗文中就有建筑的身影,请将下列横线补充完整。(7分)

(1)三年谪宦此栖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槲叶落山路, 。 (温庭筠《商山早行》)

(4)远远围墙, 。(秦观《行香子》)

(5)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范仲淹观岳阳楼画卷,想象到时间和景象变化的“大观”,写下“ ,

”,令人神往。(范仲淹《岳阳楼记》)

阅读以下材料,探究“亭”在中国文化中的功用与价值。请按要求完成9-17题。(29分)

[材料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材料二)

闲亭一所,修竹一丛,外物萧然,乐自其中。其亭也,溪左岩右,川空地平,材非难得,功则易成。一门四柱,石础松棂,泥含淑气,瓦覆苔青。才容小榻,更设短屏,后陈酒器,前开药经。亭闲坐卧,清户开而向林; 门下往来,翠阴合而无草。游子见而忘归,居人对而遗老。余何为者?宇宙至宽,顾立锥而无地;公卿未识,久弹铗而辞乡。一见竹亭之美,竟嗟叹而成章。

(节选自唐·王泠然《汝州薛家竹亭赋》,有删改)

[注释]弹铗( jiá):指怀才不遇,心中不平。战国时冯谖自信才华出众,不甘做孟尝君门下客,弹着剑的把手唱歌。

[材料三]

湖心亭是一种常见的亭。它的美,首先在于其建造之地往往引人入胜,其文化象征更是富有中国特色。身处湖心亭,临于水面,感受到水波飘渺,像神仙一样,你可以忘却俗世杂念。因此,可以说湖心亭是中国古人“筑室兮水中”浪漫主义理想的表现。

其次,湖心亭的结构一般都很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① 处在哪个角度,近处湖水、远处青山,② 可入眼入心,在空间景观构成中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相应。如果你把湖心亭当作是实景,那周围围绕的水面就是虚景;如果水面是实景,那倒影就是虚景; 如果环水的亭台楼阁与树木山石是实景,那水面上的空间就是虚景……是实是虚,全在观景者心中。山水之间因为这么一座湖心亭,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天然和合,莅临其境的游人眼前和心中之景也更加丰富多彩。

(节选自倪祥保《中国园林湖心亭的文化审美》,有删改)

【材料四]

亭作为一种建筑实体,和中国的文学意象存在一种互相参证的关系

亭最早是作为行人途中休憩之所而被记载的。秦汉时,亭作为一种政治建制,除了迎送的职能外,还被赋予守土保民的职责。秦汉以后,亭逐演变成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作为送别亲友、饯行小酌的地方,常建于道旁或江畔,成为一种与离人、乡思、客愁相联系的极富感伤和诗意的文化符号,如李白诗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就是借一座座亭子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与自然亲近,亭给这些士人聚宴、游览、修身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亭的建筑实体经过文人的游赏、品鉴,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学意象。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了当时文人雅士在王家园林兰亭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雅聚情景与人生思考,《兰亭集序》成为书法与文学的千古名篇,而“兰亭”也成为带上人格精神的文化意象,至今备受推崇。

后来,文人还常将造园置亭看作是体现情趣雅量的行为,达到修养身心、涵养艺术趣味的目的。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屋舍部》中自述平生有两个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历史上许多亭子正是根据文人的审美情趣而设计、选址和命名的。

由此可见,文人趣味对亭的建造、对亭意象的建构与审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亭因为文人的诗文而名闻天下、经久不衰,如A 。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和欣赏,亭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节选自黄仲山《亭文学意象与建筑演变的历史关联与文化互参》,有删改)

9、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2分)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闲亭一所

字形推源:《说文解字》

“亭,民所安定也。”

供人休息之所

翠阴合而无草

课内迁移:佳木秀而繁阴

(1)

(1分)

游子见而忘归,居人对而遗老

语境推测:①遗留:②丢失,引申遗为遗忘;③赠送,读wèi

(2)(填序号)(1分)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外物萧然,乐自其中。

1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与亭有关的文章,请将下表填写完整。(5分)

摹亭貌

记乐事

明志趣

材料一

翼然临于泉上

(2) (1分)

(4)材料一醉翁“醒能述以

文”,材料二作者“嗟叹而成章”,二者借“亭”表达的志趣是: 。(2分)

材料二

一门四柱,石础松棂

(3) (1分)

表达方式

(1) (1分)

记叙

议论、抒情

12、下列关联词语,填入材料三①②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 才 B.无论 都 C.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的“醉翁亭”可以作为道理论据补充在材料四A处。

B.由材料三可推断出亭都承载文人“忘却俗世杂念”的理想。

C.材料四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这则材料的观点。

D.四则材料呈现“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14、根据材料三,分析张岱笔下“雪”与“亭”的虚实关系。(3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5、结合以上材料,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亭”备受喜爱的原因。(3分)

16、班级举办“建筑与古典小说”主题展,请参考前言及《三国演义》展板,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建筑,完成《水浒传》展板。(4分)

A.山神庙 B.忠义堂 C.浔阳楼 D.翠云楼

17、建筑与人的关系,根本上是外部空间与内在心灵的关系。学校以下四个空间,哪一个最能成为你的“精神小屋”?结合以上材料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写出理由。(3分)

四、赞军人(15分)

军人是国家的脊梁,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军人形象。阅读文章,完成18-21题。

极限降落 孙利波

①夜深了,西部战区某旅的高原驻训地一片宁静。

②上等兵许耀文在行军床上躺了很久,听着风轻刮帐篷的声音。“伞包无法正常打开怎么办?”“不,不会的,伞衣叠得够平滑够整齐,每个步骤我都严格检查过的。”虽然对自己的叠伞标准足够自信,许耀文的脑海里还是不时冒出这样奇怪的念头。他平躺、侧卧、斜身,辗转反侧。

③天亮后,许耀文要和战友们去执行一次特殊的伞降任务。伞降地域的海拔高度达到4500米,是他们旅迄今海拔最高的低空跳伞。对于依靠空气阻力支撑的伞降训练来说,高原与平原的境况大不相同:高原空气稀薄,降速更快,难度与危险系数远大于平原。为了完成这次任务,许耀文和战友进行了两个月的强化训练。仅一个落地动作,就要按照标准要求,一次次从两米多高的模拟平台上跳下。每天如此,整条腿肿痛得厉害。“三肿三消,冲上云霄。”一次次消肿后,许耀文感觉自己练就了一双“铁腿”。

④战友们的阵阵鼾声传来,许耀文想起自己新兵时初次跳伞的情景。从直升机内跳出时,他不小心被机舱门刮了一下,导致身体姿态不太规范。伞包打开后,他一遍遍尝试拉动操纵杆调整伞的平衡,但是在强气流的干扰下效果甚微。落地时,在降落伞的拖动下,他仰面拍在了地上。想到这里,许耀文似乎感到一丝痛感从臀部袭到了腰部、背上、手臂。

⑤在挑战极限海拔跳伞前的这一夜,这些念头总是不知疲倦地干扰着许耀文,说不清是紧张还是兴奋。许耀文知道这些想法纯属杞人忧天,甚至有些好笑。他尽量让自己静下心来,把空中特情的处置方法又默想了一遍。

⑥慢慢地,睡意袭来,在战友的轻声呓语中,他渐渐沉入梦乡……

⑦清晨,伴随着清脆的哨音,许耀文腾地从床上跳起来。迅速穿衣,请领武器,整理装具。十分钟后,许耀文昂首站在集合的队伍中,准备奔赴几十公里外的伞降场。

⑧天色渐亮,运兵车颠簸前行,许耀文透过车窗望去,路边的簇簇枯草上挂着晶莹的霜花,一缕阳光把远处连绵的雪峰渐次抹红,天地间变得亮堂起来。

⑨运输直升机掠地而起,徐徐升至400米空中。淡淡的云翳触手可及,许耀文的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当看到远方群山间一泓蓝得出奇的湖泊,凝望着苍穹下朦胧的仙境时,他的心忽然安稳下来。

⑩“全队注意,2分钟到达预定着陆地域,做好离机准备!”架次长的指令传来,许耀文立即坐直身子,托了托胸前的伞包,握紧手中的自动步枪。

⑪“挂拉绳弹簧钩!”许耀文起立的同时将弹簧钩挂在钢丝绳上。

⑫“准备离机!”许耀文夹紧双臂,抱紧伞包,上体前倾,缩紧身体,目视机舱口。

⑬“离机!”许耀文一跃而出——这是他在地面训练模拟过上千遍的动作。

⑭急速下坠,冷风扑面,眉毛上似乎凝结了冰晶,许耀文胸口很闷。2秒钟后,降落伞包哗地拉开,下坠瞬间陡然变成慢动作。伞衣雪莲般绽放在碧蓝的天幕上,许耀文一边操作操纵杆,一边观察左右伞员,朵朵伞花呈现出完美的队形。往地面看去,高原的脉络毫无遮掩地呈现在眼前,大地闪着金光。地面越来越近,许耀文保持着规范姿势,稳稳落在预定区域。

⑮“完美!”扩音器里传来总教练赞许四望梅川河的声音。

⑯许耀文迅速解脱伞具,完成隐蔽伪装,和战友们采取战术队形向“敌”目标实施破袭行动。阳光洒在他们涂满伪装油彩的面颊上,许耀文萌生了一种冲动,他想纵横莽原,他想挺立山巅,他想穿越风雪!

⑰在高原阳光的沐浴下,他期待着下一次新的“极限降落”。这期待,像高原上对呼吸的渴望一样,迫切而热烈……

(选自2023年1月9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大”处把握】

18、请补充图示,呈现许耀文这次任务的“特殊”之处。(3分)

【“细”处留意】

19、第③段提到这次跳伞“难度与危险系数远大于平原”,请借助链接资料解释原因。(2分)

链接资料一:

降落伞采用的是空气阻力原理,在相同伞衣面积和挂载相同重量的情况下,空气密度越大,降落伞所产生的阻力就越大,降落伞下降速度就越慢;反之,空气越稀疏,降落伞产生的阻力越小,下降速度越快。

(节选自秦杰杨建岭《<真男>新兵的遗憾:“着陆场风大”,不能跳?》,有删改)

链接资料二:

如果按高度来划分,2500米以上的跳伞为高空跳伞,2500米以下的为低空跳伞,而

1000米以下的为超低空跳伞。如果跳伞高度仅仅1000米,留给特种兵的开伞时间不足8秒钟。

(节选自夏阳《特种兵成建制高原低空伞降“高难”“精准”!》,有删改)

20、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每题3分,共6分)

(1)人物的内心能通过环境展现,请结合第⑨段画横线句子进行阐释。

(2)动作能展现人物内心变化,丰富人物形象。请结合以下语句具体分析。

第②段:他平躺、侧卧、斜身,辗转反侧。

第⑫段:许耀文夹紧双臂,抱紧伞包,上体前倾,缩紧身体,目视机舱口。

【“深”处思考】

21、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小说主人公许耀文体现的“四有”品质中,哪一方面最激励你?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经历写出感想。(4分)

五、书美文(45分)

22、课堂是成长的舞台,课堂在校园里,也在生活中。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任务A:请以《这堂课,有我,有 》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B:请以《课堂,有 才精彩》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体裁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书写(3分)

二、寻色彩

1、溜 澜

2D

3、诗中的“雪”是诗人想象的,诗人用“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形象地写出了他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评分说明:象征意义1分,情感表达1分)

4、(1)月是故乡明 (2)转朱阁 (3)低绮户

5、材料B中在草原、草丛等绿色的背景下,用夕阳的“通红”和镰刀的“金光”等鲜明的色调来点染画面,营造了一种阔大而凄美的氛围,反衬出割草孩子的渺小,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愤慨以及对孩子的同情,这就是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在他的诗集中,艾青常用“太阳”的意象,以明艳的色调,使人想象到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光明。

(评分说明:分析2分,情感表达1分,勾连整本书1分)

6D

7、示例一:

青绿

是漓江的水

是武夷山顶的茶林

是长江三峡两岸的盛夏

(评分说明:意象贴切2分,格式基本一致1分,语言优美1分)

三、探建筑(36分)

8、(1)万古惟留楚客悲 (2)溪云初起日沉阁 (3)枳花明驿墙 (4)隐隐茅堂 (5)少年不识愁滋味 (6)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9、(1) 绿荫,树荫

(2) ②

10、(1)太阳出来,树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外在的事物萧条冷寂,我(仍)从中获得快乐。

11、(1)描写

(2)太守观景、设宴、与民同乐(任写一点即可得分)。

(3)休闲坐卧、与朋友交往、修养身心(任写一点即可得分)。

(4)寄情山水,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每点1分)。

12B

13C

14、示例一:张岱笔下的“雪”是虚景,“亭”是实景。张岱痴行看雪,感受了寂寥空旷的冰雪世界;然而于湖心亭中偶遇“金陵人”,更引发了他故国之思,痴迷于前朝故国才是他内心深处最深厚的情感。

(评分说明:观点1分,分析2分)

示例二:张岱笔下的“雪”是实景,“亭”是虚景。张岱在西湖大雪三日后的夜晚去看雪,感受到了雪景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冰雪世界的洁美也映射了他高洁自恃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世界,而亭中偶遇看雪人也只是“三大白而别”,并没有引发他知音之感。

(评分说明:观点1分,分析2分)

15、(1)“亭”讲究选址且有独特的结构,容易让人于自然亲近时,忘却俗世杂念;

(2)“亭”让游人眼前和心中之景更加丰富多彩;

(3)“亭”进入文学作品,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学意象,满足了文人营造意境、表达复杂情感的需要;

(4)“亭”融入日常的文化生活,可体现文人情趣雅量,达到修养身心、涵养艺术趣味的目的。

(评分说明:每点1分,任选三点可得满分)

16、示例:

建筑:山神庙

解说:禁军教头林冲遭陷害被刺配沧州,后到草料场工作,因大雪压塌了住处,来到山神庙借宿,意外听到陆谦的谈话,得知高俅的阴谋,知道自己被陷害的真相,怒而提枪杀死仇人,从此走上梁山。山神庙情节成为林冲从隐忍到反抗的重大人生转折点,也是“官逼民反”主题的集中体现。

(评分说明:具体情节2分,人物形象2分)

17、示例:图书馆。这里承载了我对阅读的热爱,是我汲取知识的海洋,带给我无穷的精神力量。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图书馆里的书籍可以消解我的情绪,抚慰我的心灵,让我身心丰盈。

(评分说明:观点1分,阐述2分)

四、赞军人(15分)

18、(1)海拔4500米的高原;

(2)低空跳伞;

(3)向“敌”目标实施破袭行动。

19、①高原地区,空气稀疏,降落伞所产生的阻力小,下降速度快;

②低空跳伞,留给特种兵的开伞时间短。

20、(1)画线句子描绘了许耀文眼中所见的由群山和湖泊构成的仙境,衬托出许耀文在跳伞前由紧张变得安稳的心理变化(2分),也正是如此美好的山河,让许耀文想起自己保疆卫国的责任和担当。(1分)。

(2)跳伞前夜一系列动作,写出许耀文内心紧张不安;跳伞时连用5个动词,生动刻画他动作迅速,内心坚定(2分)。两处对比鲜明,体现出许耀文不断成长,日渐勇敢而坚定(1分)。

21、

示例一:他的“有本事”激励了我。高原低空跳伞是许耀文的本事,这种“本事”不是天赋,而是长期艰苦训练而成!文中多次插叙他训练的艰苦和危险,他的坚毅才成就了“完美”的本事。我也常常羡慕一些同学“有本事”,学习成绩好,从许耀文的经历中我受到激励,“有本事”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面对困难要接受挑战,战胜自己。

示例二:他的“有血性”激励了我。“有血性”就是“忠心赤诚”,许耀文面对极限挑战,有过紧张、害怕,但执行任务时,却勇敢坚定地完成,因为他懂得身为军人就要对国家忠诚,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作为少年人,在生活中,不畏艰难,忠于理想,也是“有血性”的表现,我将以革命军人为榜样,在逐梦路上做一个“有血性”的少年人。

(评分说明:具体分析文本2分,结合自身经历2分。)

五、书美文(45分)

22、参考例文

这堂课,有我,有成长中的等待

这是一个别样的课堂——白云飘在天之一隅,太阳披着耀眼的光衣,天空浅蓝而宁静。小麻雀在我面前欢快地扑打着翅膀,嗖的一声,在蓝色的天幕上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我目送它的身影越飞越高远,最后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我的心怦然一动,在这堂课里,有我,更有成长中的等待。
在演讲比赛中失利后,我深感自己的无用,对未来充满了焦虑,于是来到公园散散心,漫无目的地走着。正是合欢花盛开的季节,花团如火,而我却只觉得那一树树嫣红留给我的只有单调而乏味。
走着走着,忽而一下,我的眼前坠落了一团毛球。我好奇地靠近这团毛球,从金黄的小嘴与澄澈的眼睛中我认出它是一只刚刚长满羽毛的小麻雀。还没等我看个明白,小麻雀艰难地用翅膀支起了身体,几次失败后终于颤巍巍地立起了身子,调整好姿态后,又一次拍打着羽翼初丰的翅膀歪歪斜斜地往空中死劲地跳起,可很快又呯的一声重重地摔回地面。
这样的过程重复几次后,我十分担心,害怕这样小的鸟儿会在一次次试飞中摔死。于是,我抬起头,在旁边合欢树掩映的枝叶间,发现了一个鸟巢,于是灵机一动想要抓住小麻雀,放回鸟巢。可当我将手小心翼翼地伸向它时,它迅速地跳开了。
在帮助这只小麻雀的许多方法中,我最终选择了最意想不到的方法——等待。于是我站在旁边,等待着奇迹的出现。小麻雀用它小小的身体一次又一次扑腾着,然而,回报它的总是呯呯的跌落声。我的心也随之越绷越紧,开始着急起来。
突然,伴随着一声啾鸣,小麻雀再次腾空而起,并且达到了先前未有过的高度,翅膀的拍打愈发平稳。嗖的一声,小麻雀向上一窜,我的心随之一惊,心弦绷得更紧了。又是几次扑腾,小麻雀在蓝色的开幕里划出了几道优美的弧线。阳光照在它光滑的羽毛上,留下美丽的光晕。那一刻,我的心怦然一动,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拨动了我的心弦,指尖过处奏响了潺湲溪水般的乐声。

一阵微飔掠过,我看见树上的合欢花纤柔的花瓣在摆动,露出从花心中漾出的白,粉嫩可爱。我明白了,这是别样的课堂,在这堂课里,有我,有花,更有那只可爱的小麻雀,它是我人生的导师。在这堂课里,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成长需要等待,这次演讲比赛的失利正是一次令我成长的经历,只要耐心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最终一定能等到翱翔天际之时。
我抬头看天,天空瓦蓝瓦蓝的。不远处,合欢花热闹地正拥在枝头,别样的课堂里,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气。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