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召开“聚焦河南文化”的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瑜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小瑜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4分)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的历史文化底 (蕴 韵)无比深厚,近两年更是频频“出圈”。春晚的一场《唐宫夜宴》,开启了国风舞蹈新模式,14位憨态可掬的少女仿佛乐俑活化,让观众们恍若置身唐朝盛世;清明奇妙游一段《纸扇书生》将文人骚客拍到极致;端午的《祈》以一段灵动飘 (熠 逸)的洛神水下飞天舞,将神话搬进现实;《兰陵王入阵曲》以音乐再现了兰陵王反败为胜的霸气;中秋舞蹈《鹤归来兮》群鹤盘旋,预示国运昌盛,也暗合松鹤延年……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实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审美的高度契合,把中国风吹向了全世界,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文化自信!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是( )(2分)
A.huǎng qì chǎn B.huàng qiè quán
C.huǎng qì quán D.huàng qì quá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说起河南文化,那必然要提到豫剧。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发源于河南开封。2006年,豫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小瑜准备的一段文字材料,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豫剧 电音”这样的《满江红》“太上头”
①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爆火,豫剧也重新走进了大众视野。电影配乐中使用了大量的豫剧元素,人们盛赞戏曲元素的使用为电影增色不少。
②片中配乐将豫剧与电子音乐融合,贯穿使用了笙、笛、琴、唢呐等中国传统器乐演奏,中外乐器的交织与对话,赋予了《满江红》配乐丰沛的层次感。
③豫剧有“中国歌剧”、“东方咏叹调”等美称,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电影中的唱腔去掉了豫剧原有的拖腔,融入了摇滚的元素,节奏更激烈,声音更高亢,更适合人物表达。
④戏曲配乐暗示了剧中情节发展,《包青天》《包龙图坐监》等豫剧经典包拯断案戏目,暗合电影“悬疑”破案主题,将戏曲音乐和电影叙事节奏融合,推动电影情节发展。
(来源:“人民网”有删改)
(1)请你总结在电影《满江红》中豫剧重新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3分)
豫剧何以重新引起关注?
①
②
③
(2)你认为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豫剧文化?(3分)
3、古代诗词堪称炎黄文化中一卷恢弘的华彩乐章,在星光灿烂的诗坛上,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河南独领凤骚。而在众多的河南籍诗人中,杜甫更是值得一书,下面是杜甫的资料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卡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年时期游历天下,中年被困长安,晚年颠沛流离。虽然他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但始终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因其诗多为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纪实性作品,因而被誉为“诗史”。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请根据上面资料卡,仿照下面示例,为杜甫写一段简介。(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3分)
示例:辛弃疾
他,豪迈洒脱,执着于君前一诺;他,忧国忧民,征战沙场,不为功名利益;他,才华横溢,胸怀天下。
4、以下是小瑜为此次班会做的总结,其中有一处表达有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
【A】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它经住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且历久而弥新。【C】它始终具有引领时代进步,也是最能让我们怦然心动的文化密码。【D】未来,河南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步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以上表述错误的是 ,应改为:
5、请你根据积累补全古诗文名句。(8分)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中华大地诞生了众多有家国情怀的风流人物。伟大领袖毛泽东面对茫茫雪野,豪情激荡,“江山如此多娇, ”;范仲淹登临岳阳楼,感慨万千,“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 ”;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白迷惘中深思,寻求报国之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虽遭贬谪但达观,“ ,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感怀故乡,思念亲人,“露从今夜白, ”;苏轼把悲欢离合纳入哲理追寻,“但愿人长久, ”。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最近的那一颗
①扑火烧伤了眼睛,入院以来,长时间不见好转。连同一天做手术的老李都出院了,我还蒙着眼睛留院观察,我心急得恨不得从屁股上挠下两张皮来。
②临床又来了位患者,凭直觉应该是位老人。由于我不愿意说话,我们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但他晚上说出的话却刺痛了我。
③" 张希和,我又看见你了,离我最近的那一颗。再告诉你一遍,我说话算数,仗一打完,我就赶赴你老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头那片绿色的麦田,一条宽广的清水河,好大的一个村子哟。你家是灰色的瓦房,东头数第二家,家里有条黑狗,凶巴巴的。”
④原以为张希和就在现场,这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后来才悟出他是在自言自语。我心里不平衡了,挥一下手说:“眼睛好使也不要影响别人,说给谁听!”老人喘了口粗气,便不吭声了,房间里死一般寂静。
⑤大夫查房的时候,我问:“片子出来了吗?怎么样?”大夫说:“你好好养病就是了,不要顾虑太多,我们会努力的,别老是疑神疑鬼。”我说:“大夫你要理解我,我不想失去眼睛,谁愿意当瞎子啊!”护士也对我说:“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要阳光一些。”我知道,这话里除了安慰也有批评的成分。相比而言,护士对临床老人态度蛮好,嘘寒问暖的,不能不让我嫉妒。
⑥“张希和,打仗那会儿,你还说羡慕我们那儿的冬天的雪景。我看你家那地方也真的很好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绿色的田野,山上长着常青树,只是你家菜地不长庄稼,雨天水排不出去,种东西不长,你那弟弟也不在家,你妈妈看到我就哭,我也哭,我帮她下地割水稻、割猪草……”
⑦我分析老人是在写信,不管写什么,眼睛一定好使。我又忍不住了,嚷起来:“你唠叨个啥,我不管张希和还是李希和,你总要顾及别人的情绪吧。”老人又哑巴了。我一赌气,拉过被子,蒙住了头。
⑧"山上都是绿树,山清水秀,江南是个好地方,连太阳都是暖的,水也是热乎的,我经常下水里洗……”。
⑨“你还有完没完?这里是医院知不知道!医院需要安静!”老人的述说再次被我打断。我还抬腿在床上蹾了蹾,以示抗议。
⑩让我疑惑不解的是,老人为什么连续三天述说同一个故事,而且都是在晚上。我不管他是什么情况,反正我也是患者。既然同是患者,他就不能胡来。
⑪老人彻底被我戗回去,一连几天不发声,无论有什么动静,都浑然不觉,好像我身边除了流动的空气,其他都是静止的。我也不主动和他搭话,俺俩就这么僵持着。但老人描绘的画面却铭刻在我脑子里,让我回味不已。
⑫终于盼到揭开纱布的那一天,虽然视线有些模糊,但极度兴奋的我先是拥抱了大夫和护士,又俯身和临床老人说话,拉他的手。老人的眼疾程度和痴呆程度都出乎我的意料,我懊恼不已,不知说什么好。总想找机会和他道歉,想问问张希和是谁,一看他处于寐睡状态,就打消了念头。
⑬那天晚上,我打开窗户想换换新鲜空气。依稀望见久违的繁星,我的心快蹦出来。老人轻咳一声,我误以为他怕冷,刚想关上窗户,蓦地,老人说:“看到张希和了吗?最近的那一颗。”我赶紧说:“看到了,看到了,最近的那颗就是……”。
(四望梅川河整理)
6、本文情节紧凑且具有跳跃性,所以作者最终也没有交代出张希和是谁,老人为什么一直念叨张希和及他的家乡。请联系上下文,合理推测老人和张希和的故事。(4分)
7、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下面这句话的作用。(4分)
蓦地,老人说:“看到张希和了吗?最近的那一颗。"
8、第②段的内容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 分)
9、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我"还是临床的老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杭州亚运会敞开怀抱,四海宾朋共襄盛举,一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盛宴正在上演。一流的场馆设施、专业的赛会组织、周到的服务保障、热情好客的东道主,让人如沐春风。
宛若“大莲花”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创意取自“玉琮”的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水幔”环绕的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体育馆……一座座各具特色的亚运场馆,融合人文气息与高科技元素,为运动员带来全新参赛体验。
绿色成为杭州亚运会的鲜明底色。从首次实现全部竞赛场馆“绿电”供应、首次使用绿色零碳甲醇燃料点燃主火炬,到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个大型“无废”赛事,从竞赛场馆的雨水收集系统、照明节能装置,到亚运村推行“净菜入村”、纸质餐具回收再利用……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智能办赛成为杭州亚运会一大亮点。这一理念在亚运史上是首次提出,众多科技成果、前沿技术广泛应用。首个“云上亚运会”,亚运核心系统100%上云;亚运村里,AR智能巴士往来穿梭;使用手机上的“云上亚运村”,一站式解决工作和生活需求……数字化赋能赛事运行,服务保障效能显著提升。
节俭办亚运,简约不简单。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是改建或临建场馆,31个训练场馆全部为改造场馆,赛事相关设施器材“能借不租、能租不买”。把更多资源投放到优化服务上,东道主巧做“减法”,为赛会加分多多。
大手笔里的精益求精,小细节中的长远考量,持续推动四大办赛理念落到实处。“东道主的高效、好客和组织力让人印象深刻。”在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看来,杭州亚运会在多个方面树立新标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文本二】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24日报道称,本届亚运会开幕式融入典型的中国、浙江及杭州符号与意象,借助高科技手段展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以“ 、 、 、 ”的理念彰显了体育和文化融合的别样精彩。贯穿始终的核心元素“水”,象征着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寓意着中国与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报道还注意到,本届亚运会打破以往惯例,由象征上亿人次参与的数字人火炬手与现场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向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不断变化的时代致敬,中国将3D动画、尖端信息技术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报道还指出,本届亚运会没有采用通常的烟火表演,而是以数字灯光秀结束,组织方承诺让本届亚运会成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10、本届亚运会的理念是什么?请在文本二横线上填写完整。(3分)
1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亚运会的精彩纷呈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2、本届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手”的出现,让你联想到哪些方面?(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仲《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对抗。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国之道”中的“道”是“方法”的意思,与“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中的“道”意思相同。
B.“以善为国”中的“为”是“治理”的意思,与“为政以德”(《论语》)中的“为”意思相同。
C.“禁”有“禁止”“禁令”“皇帝居住的地方”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陵上犯禁”中的“禁”是“禁令”的意思。
D.“治”有“治理”“统治”“经营”“社会安定”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故治国常富”中的“治”是“治理”的意思。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5、下面是甲文中画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你认为合理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甲、乙两文是先秦说理散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7题。(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有学者说“欲辨已忘言”中有“真”“假”的分辨,请根据诗歌写作背景和内容,说说“真”和“假”分别指什么?
四、名著阅读(5分)
18、《水浒传》中,宋江坐上梁山泊头把交椅后,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明代著名文学家李贽对此批道:“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是梁山泊第一关节,不可草草看过。”
你认为改名有何深意?请结合武松的经历,推测他对改名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剪不断的时间,故事里有牵绊。豫州夜渐远,人在丹霞山南,想起那时方言,谁又在谁心间,在北边只等一只客家船……”
2024年河南卫视春晚周深的一首《若思念便思念》,深情演绎了一场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千里遥望,唱尽了客家人千百年来的颠沛流离、辗转迁徙,更是承载了客家人对中原故土、对“家”千年不变的思念!
(1)请以“家是温暖的港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中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有人说:“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因”。读懂了“家文化”,也就读懂了中国人。那么,“家”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