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本文大约需要9分钟。您的关注与评论是对教研内参最大的支持。//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全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新世纪语文课程结构创新的特色和改革的亮点。而这一片全新的领域,对于我们农村语文教师来说,却是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个课型和以往的课型相比全然不同,它高度集中了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于一体,无论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场地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的施教能力和学生的参与态度等哪一个方面来看,都有太多太多有待认知、有待探讨、有待商榷之处。
尽管新课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真正践行起来,却难免会让人陷入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尤其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学习资源的匮乏,信息流通相对滞后的农村学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大多仍处于边缘地带,有些甚至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些学校的师生即使尝试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也不过是蜻蜓点水,难以深入,造成课标要求和实际操作脱节。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滞后,忽视综合性学习。
农村教师大多年龄结构偏大,教学观念和方法相对陈腐落后,接受新思想也相对缓慢,不善于改革创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前几年,虽然教育部门也曾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开展了多种培训活动,但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所更新。但一回到繁琐的常规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钻研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而是习惯性地“穿新鞋,走老路”,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束缚,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而综合性学习只是补充,是附庸,可学可不学,由此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本应作为“必修”内容的地位。
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到这个环节时或置之不理,或按自读课文来处理。根本不曾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或学校实际情况自主开展一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即便是每册书每个单元都有这样一项教学内容,但有的学校或班级一个学期乃至更长时间都很难安排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需求,致使教学浮于形式,缺乏实效。
农村教师民转公比例较高,很多没有接受过师范类学校的专业化培训,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相对薄弱。各级各类的新教材培训大多是重理论、轻实践,即便举行一些教学研讨活动,综合性实践课也因其耗时多、见效慢、教学场地散乱、方法灵活多变、不利于操作的自身特点而被弃之高搁,无缘抛头露面。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消息闭塞,视野狭窄,大部分教师又懒于自觉学习充电,致使教学水平提升缓慢。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在一些学校,很多教师也曾尝试开展综合性学习,但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老师缺乏活动课组织经验,加之个人综合素质的制约,另一方面惰性使然,课前不做充分准备,规划不完善、组织不周密、落实不到位,课上把握不准自己应处的角度,一味站在学生的立场,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致使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变成了放任学生随心所欲玩闹的游戏,以致教学过程随意性大,光有热闹的场面而无实在的收获。
(三)硬件条件缺失,学生学习资源匮乏,综合性学习活动受阻。
近几年农村学校的物质条件虽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校图书室藏书量有限,又不能及时更新;有些学校图书室开放时间有限,图书管理人员与语文教师又缺乏必要的合作;即便每周适当开放,学生也会因课业负担过重而无暇光顾。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学校的多媒体资源相对匮乏,仅有的很小范围的网络教育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如许多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且只在举办公开课时使用;即使有电脑房,也只用于信息技术课,甚至为了提高升学率,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也形同虚设。
此外,近年来农村经济虽飞跃发展,但大多数农村家长只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却没有多大变化,大多数农村家庭既无藏书,又不订阅报刊杂志,就连看电视也只偏重电视连续剧和娱乐节目,很少关注知识性较强的栏目。农村家庭居住相对分散,网络设施难以普及,许多家庭没有也不会使用电脑,而且由于上网的负面影响,家长和老师也不希望学生去网吧。大多数乡镇连一个像样的书店或书屋也没有。这就给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整合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得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屡屡受挫。
(四)安全问题和管理体制限制,综合性实践活动被移花接木。
目前,全国各地学校、师生、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令人胆战心惊,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无异于老虎头上拔毛,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谁又敢越雷池半步?加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学校,或是明令禁止,或是各种繁琐的报批手续,无不让语文老师望而却步。一部分教师即便想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但面对这诸多难以逾越的鸿沟,也只能被迫省略掉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过程,将教室作为学生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闭门造车,架空分析,直接教给学生写活动方案的方法(如活动方式、活动目的、活动步骤等),以备应试之需。如此导致活动仍然仅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层面,回到应试教育的框架之中。
总之,受教育自身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四处碰壁,课程的落实自然就亮起了红灯。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农村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勇于探索,寻找出路,走出我们面临的教学困境!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建议
作为一个在农村从教二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把目光聚焦到如上所述的诸多不利的因素上,还应看到我们自己的优势。比如,农村学生在生活体验与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比城市孩子深切,而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淳朴美好的风俗民情、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均是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的好素材。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创造适合于农村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条件,扬长避短,驾熟就轻,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开始,用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探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生活现实内化为情感体验,把学习语文与品味生活完美地融合。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留心观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教育注入了深邃的内涵。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为内容的学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很乐意全身心地投入。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就曾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开展如下活动:搜集街头小摊点或标语、广告语中的错别字、病句等不规范语言文字现象;收集地方方言,并用普通话加以注释;积累鲜活、别致的广告语、流行语、农谚、民谣等;观察农贸市场上小商小贩们成功地讨价还价和各类推销吆喝,体会其语言艺术;以“话说山乡变化”、“细谈城乡差异”、“协调邻里关系”、“推销土特产”、“简介地方特色饮食”等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安排学生参加种植、饲养、砍柴、收割等生产劳动,然后写劳动体验作文。
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合理开发利用了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又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具鲜活性与实在性。让学生从学校的“小课堂”迁移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感悟,在说话和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初步了解观察生活、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保持着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整体提升,还是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教育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因地制宜,开发校本教材,整合文本资源。
语文教学中,文本是师生进行语文学习最主要的资源。这里的文本既包括国颁教材,也包括校本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科学裁剪过半教材资源,对不适宜农村小学开展的一些综合性学习,如七年级的“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八年级的“科海泛舟”等,可以适当删减。同时应根据本地文化特性,挖掘农村人文、民风民俗、自然景观资源,设计一些乡土教材。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节日文化、地域特点、山乡流行风、农村新闻事件、农民焦点话题等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特色资源编入校本教材。让孩子们通过“看、听、问、记、想、写、汇报”等方式,感受民间文化,关注乡土人情,学习调查、写作、表达技巧。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这不仅是对课本学习的补充,也是一种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综合性学习。
(三)优化硬件设施,改善学习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视在农村家庭已经普及,我们可以让学生收看“百家讲坛”、“电视散文”等栏目,并引导他们撰写或汇报心得体会。在指导学生收看影视节目时,要注意搜集公益广告、积极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词、优美的节目串词等,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写作和成果展示课中去。此外,尽可能开放学校的图书室、电脑室,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下载、整理和学习各种语文材料,这也可为综合性学习材料的收集提供便利。
(四)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展示机会。
我们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适时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同时,还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如通过设置学习园地、开办校刊校报、组织广播征文等形式,为学生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提供平台,让全班学生都通过参观、浏览,学习其他同学的方法、态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思考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享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感,增强努力进取的信心。还可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学生把好的文章向各级各类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投稿,以鞭策他们更努力地学好语文。
总之,农村学校应该在加大改革力度、夯实办学条件、改善教育内外环境的同时,教育和引导语文教师进一步转变理念,认真学习思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农村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体验这种课堂教学重大变革带给我们的别样的惊喜,让综合性学习这个崭新的课型在农村学校的更快更早地“破茧成蝶”,鲜活靓丽,舞姿翩然!
来源∣作者∣王清秀(剑阁县盐店小学)
编审∣教研内参
声明∣本文章内容为教研内参提供的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