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的考场上,有一种题型比较特殊,它的难度并不大,主要考察大家的常识性问题。
没错!它就是“辨认书法作品字体题”。
为什么说它难度不大呢?因为考试的时候,命题者都会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有明显字体特征的书法作品。
接下来,穆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五大常用字体的演变过程及字体特征。至于宋体、燕书、电脑体等特殊字体,我们就不再讲解,这种字体一般也不会出现在考场上。
五大字体,按顺序,依次为篆、隶、草、楷、行。
篆书可以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包括商朝的甲骨文,商周时期的金文等等。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一种书法作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申,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具体图片见试题讲解。
隶书是秦汉时期流行的作品。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具体图片见试题讲解。
草书流行于汉朝,它字迹潦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具体图片见试题讲解。
楷书,出现于东汉末年,它字形端正,横平竖直,有撇捺和硬钩。具体图片见试题讲解。
行书始于魏晋时期,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书写流畅,用笔灵活,分为行楷和行草。具体图片见试题讲解。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道相关试题,并做了详细地解析,如下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想知道更多关于中高考语文方面的知识,敬请关注“老穆说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