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吉林省语文试卷及答案(吉林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024)

2024高考吉林省语文试卷及答案(吉林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024)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30 00:00:42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一个人在学问上 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澄( )明通达,时时有jì( )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jian 的事。《论语》记“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他“贤”,并不仅因为他能安贫,尤其因为他能乐道,换句话说,他有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节选自《朱光潜人生九论》)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明( ) (2)jì( )托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不仅 B. 尽管 C. 如果 D. 虽然
3、“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颜子”;也用以尊称对方。下列词语同样可以用来尊称对方的一项是( )(2分)
A. 君 B. 仆 C. 愚 D. 汝
4、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 。(1分)

5、名篇名句默写。(8分)
毕业在即,骊歌响起,我们将各奔前程。亲爱的同学,距离不能阻隔我们的情谊,因为(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何况我们在同一个城市。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2)“ 。”(李白《行路难》)让我们互相激励,积极进取,就像杜甫在《望岳》中写的那样:(3)“ 。”祝福你!亲爱的同学!最后,我们一起向老师告别,他们(4)“ ”(李商隐《无题》)的奉献精神会时刻提醒我们度过永不怠惰的青春时光。

二、阅读(45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不苟得也( ) (2)故患有所不也( )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原文的表达效果。(3分)

原文

改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2分)

(二)(8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
草木之种类极杂,而别其大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木本坚而难萎,其岁较长者,根深故也。藤本之为根略浅,故弱而待扶,其岁犹以年纪。草本之根愈浅,故经霜辄坏,为寿止能及岁。是根也者,万物短长之数也,欲丰其得,先固其根,吾于老农老圃之事,而得养生处事之方焉。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其为身也挺然独立,至于斧斤之来,则天数也,岂灵椿古柏之所能避哉?如其植德①不力而务为苟且,则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至于木槿②其生,不为明日计者,彼且不知根为何物,遑计③入土之浅深,藏荄④之厚薄哉!是即草木之流亚也。噫!世岂乏草木之行,而反木其天年,藤其后裔者哉?此造物偶然之失,非天地处人待物之常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改动)
[注]①植德:树德,培养道德。②木槿:落叶灌木。其花朝开暮敛。③遑计:哪里顾得上考虑。④荄(gāi):草根。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木本坚而难萎,其岁较长者,根深故也。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
11、本文是如何从草木写到人,告诉我们人生道理的?(3分)

(三)(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4题。
材料一: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
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
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减)
材料三: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四:
“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概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动更多的想像和情感,“ ”。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与山水画的兴起大有关系,它希求人间的环境与自然界更进一步的联系,它追求人为的场所自然化,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虚实”的种种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在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2、下列关于以上材料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中国的古典建筑都是左右对称的。
B. 园林建筑不考虑窗子的实用价值。
C. 封建社会晚期园林艺术停滞不前。
D. 中国园林建筑讲究整体有机布局。
13、将下列诗句补充到材料四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阅读以上材料,具体说明中国园林建筑是如何实现“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的。(3分)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
杨家埠的画儿 冯骥才[注]
①由济南驱车出来,一路向东,顺顺溜溜几个小时跑到了潍坊。再拐一个弯儿,便进入了寒亭区一个宁静和优美的小村,这就是数百年来四海闻名的画乡杨家埠。
②杨家埠的男女老少,全都人勤手巧。既精于种庄稼种菜,又善于印画扎风筝。老时候这样,今儿还是这样。他们农忙时下地,农闲时人却不闲——比方现在——他们全都在家里忙着画画呢!杨家埠人最爱说的话是:“俺村一千号人,五百人印年画,五百人扎风筝。”说话时咧着笑嘴,龇着白牙,很是自豪。

③杨家埠的年画很有个性。颜色浓艳抢眼,画面满满腾腾,人物壮壮实实,胖娃娃圆头圆脑,带着憨气,傻里傻气地看着你。再看画上的姑娘men,一色的方脸盘,粗辫子,两只大眼黑白分明,嘴巴红扑扑,好比肥城的桃儿。你再抬眼看一看印画的姑娘,一准得笑。原来画在画儿上边的全是她们自己。
④他们不单画自己的模样,还画自己心里头的向往。那便是家畜精壮,人财两旺,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⑤杨家埠年画的需求者全是农民,农民钱少,年画便采用套版,很少手绘。这样,刻版和套版的技术就很高。杨家埠年画一般是六套版。墨色线版之外,再套印五种颜色。红、绿、黄、紫、粉。红与绿,黄与紫,都是对比色。年画艺人有句歌:“红配绿,一块肉;黄配紫,不会死。”故此,杨家埠年画的色彩分外的强烈,鲜亮,爽朗,刺激,给人一种乡土艺术特有的颜色的冲击,喜庆和兴奋。
⑥我这次来杨家埠,是要拜访一位老艺人,名叫杨洛书,七十多岁。听说他是杨家埠年纪最大的年画艺人。他家经营的“同顺德画店”至少有二百年的历史。而且老人仍在刻版印画。我想,在如今全国许多木版年画产地几乎灭绝而成为历史的大背景中,这位老艺人该是一位罕世奇人了。而且,为什么单单杨家埠的年画古木不倒,反而生机盈盈呢?
⑦杨洛书老人住在村中普普通通一个小院里,院内堆着许多刻版用的木头。刻版不是一件容易事。印画的木版为了坚实耐用,选材都是梨木,又沉又硬,年逾七旬的老人哪有这样大的力气?老人个子又小,也不壮,与我站在一起,竟矮两头。但是他伸出两只手给我看,骨节奇大,还有些变形。他说:
⑧“这手是刻版刻的,走样了。刻版得使大力气。白天刻一天,夜里两只手疼啊。”
⑨老人去年刻了《一百单八将》,一个好汉一张画,一张画儿五六块版。一年多时间刻了几百块版。今年开始刻《西游记》,至少又是四百块版。他从哪里获得这样的激情?老人又是为谁付出这样巨大的劳动?
⑩老人告诉我,他爹杨俊三那代人把“同顺德”经营到了顶峰。杨俊三还将画店开到俄国的莫斯科。他拿出1917年3月13日俄国驻黑龙江铁路交涉局签给杨俊三赴俄开店的护照。护照上将莫斯科译成“毛四各瓦”。直叫我看了半天,才弄明白。一时,与我同来的一行人全笑了起来。
⑪老人却没笑,脸上充满对先人成就的自豪。保住先人的业绩应是后人起码的责任。这是不是他依然奋力劳作的动力?
⑫据说杨家埠全村一年卖画高达上千万张,最主要的需求者仍是沂蒙山区里的农民,他们所买的年画多是门神、财神、摇钱树、猛虎、花卉和带“廿四节气表”的灶王。我对老人说:
⑬“他们还这么爱年画吗?”
⑭老人忽然变得挺激动,他说:
⑮“没有年画——他们过不去年啊!”
这句话,使我一下子懂得了年画的意义。年画与年俗、与人们的生活理想早已是灿烂地融成一体。它绝非可有可无的年节的饰物,而是老百姓心灵最美好的依托。大概杨洛书老人深深感受这一点,他才一直不肯放下手中的刻刀!
⑰于是,我对这位老艺人肃然起敬,也对民间艺术心生敬意。
⑱走出老人宅院,到了村口,见到几位姑娘在放风筝。这里初冬季节也放风筝吗?一问,原来杨家埠人扎好的风筝,全要试放一下。今日无云,碧空如洗,悬浮在高天的风筝叫阳光一照,极是艳丽。三五只蜻蜓,一只彩蝶,还有一幅方形的画儿,画上画着胖娃娃,这些不全是年画上那些常见的形象吗?
⑲放风筝的姑娘见我很感兴趣,叫我也放一放。我大概有四十多年没放过风筝了。待怯生生接过风车和线绳,但觉线绳颇有韧性和弹力,透明的风已经强劲地传递到我的手上。我顺着线绳抬头望去,只见银白的线极长极长,划着弧线,飞升而上,到了半空,便消没在蓝天里,然后在极高的空中飞着一只大红色的蜻蜓。但是它混在其他几只风筝里,弄不清到底是不是我的。我用手抻一抻线,高天上的大红蜻蜓与我会意地点点头;我把线向旁侧拽一拽,大红蜻蜓随即转了半圈。我忽然觉得,久违的儿时的快乐又回到身上。这使我不觉玩了好一会儿。
⑳待到了杨家埠年画博物馆,人们叫我题诗留念,提笔在手,立时有了两句:
民间情味浓似酒,
乡土艺术艳如花。
㉑写了字,返回来坐在车上时,情不自禁接着又冒出了几句:
年画上天变风筝,
风筝挂墙亦年画。
七十三叟三十七,
杨家埠村寿无涯。
(有删改)
[注]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15、简要概括杨家埠年画的主要特点。(3分)
16、当大家对护照上“莫斯科”的译名感到好笑时,老人为什么没有笑?(2分)
17、 杨洛书是一个怎样的老艺人?(4分)
1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这句话,使我一下子懂得了年画的意义。
19、文章表达了“我”哪些情感?(4分)

(五)名著阅读(8分)
20、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B.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以梁山好汉为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水浒传》在结构上采取先合后分的单线结构,顺时叙述。
D. 《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堪称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
21、按照小说《骆驼祥子》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下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天气渐热生活艰,雨中拉车终病倒 ②重回车厂苦做工,帮筹四爷生日宴
③祥子堕落卖阮明,终成苟活末路鬼 ④可怜遇兵皆成空,失车却得三骆驼
A. ②④③①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22、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写道:“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这一观点在杜甫《春望》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综合实践(10分)
23、邻居小明即将步入初三。作为好朋友,你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他更好地迎接初三生活。
[坚定目标]
(1)请你将下面的句子准确、工整地抄写在书签上送给他。(1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点迷津]
(2)小明写作时经常无话可说,他为此感到苦恼。请你分享两点自己的写作经验。(2分)
[饮食建议]
(3)小明有些挑食,请你根据下图,给出两条饮食建议。(2分)

建议:①

[送出鼓励]
(4)请你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写一段激励的话送给小明。(不少于60字)(5分)
小明,奋斗初三才美丽。

四、写作(50分)
24、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作文一,题目: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作文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杨振宁《邓稼先》)
材料二: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学党史 树理想》学生丛书)
读完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青春与奉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