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叔前言:
作文一直是语文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我的很多学生都跟我说过,不会写作文,写作没思路,作文怎么写都难拿高分。这确实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有学生跟我说,作文一定要写得华丽,用很多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堆砌,这样的作文肯定能加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篇考场失分作文吧!
良言如春
43分
步入初三,生活节奏便快了起来。既要面对考试的压力,又要与同学保持关系,又想着留点时间
给自己,既向往着有朝一日可以效仿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又期待着能如太白那般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又有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可这些欲念又不得化为现实,自是苦恼万分,焦头烂额。心中燥热如干涸的土地,等待一句全玉良言,春风化雨。
(失分点:此处关于自己的芜杂心境描写过多,实则跟主题良言如春关系不大,铺垫过长。)
一日,偷得浮生半日闲,毕竟枯坐无事,便想至泗水之滨觅得些安宁。怎知连翻几本书,竟一无
所获,不禁焦躁起来,将书扔在一边,发呆去了。
书页翻转时我瞥见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不觉心生好奇,用百度查询,原文如下: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细细品味这句话,觉得奥妙无穷,一下便找到了我近日里苦恼的根源:内心不定,凡事关心则
乱,乱则焦头烂额。若要心定,则止于欲求不是最好的途径吗?少一点欲望,多一点空隙,发觉生活的美好,不也是很好吗?良言如春,果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失分点:考生体会的过程不够详细。思考浮于表面,一笔带过,没有说服力)
我望向窗外,只见一派平和安宁:门前桃树已是青子累累,置身其下,不禁联想到那绿叶层层叠叠,桃在其中隐约露出一些粉红肌肤的场景,委实可爱得紧!小孩儿绕膝于老人之间,欢声笑语如水波荡谈开去;耐得热的老人们,与儿孙们逗乐,耐不得热的,自将藤椅搬来打盹。鸟雀喊喊渣渣,像是庆祝这美好的安闲时光。
我几乎要歌唱起来,为这幸福的景象,从自己的欲望中跳脱出来,竟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心境的平和就在身边!内心的风沙,竟被这良言洗去了。
(失分点:考生对于良言的描写过于追求辞藻华丽,但我们并没有看到良言让考生得到了怎样的启迪,如何获得了具体的收获。)
良言如春,如春风吹开万紫千红;良言如春,如春雨洗去诸多尘埃。良言赠予君,愿君多珍重!
经由老师修改后的升格文章:
良言如春
54分
步入初三,日常的学习节奏便快了起来。既要面对考试的压力,又要与同学保持关系。我想着留点时间给自己,又向往着有朝一日可以仿效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眼睛盯着书本,心里却想着九雪云外的事情,我的心境如一片干涸的土地,需要甘露;又如一团乱麻,需要疏解。
(得分点:一句话点明自己的浮躁心境,表现"我"需要一句良言来启迪生活,为下文良言让"我"心境转好埋下伏笔。)
一日,偷得浮生半日闲,毕竟枯坐无事,便想至泗水之滨觅得些安宁,怎知连翻几本书,竟一无所获。书页翻转时,我警见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细细品味这句话,觉得颇有意蕴,这不就是我最近内心的写照吗?
我的内心不定,凡事关心则乱,乱则焦头烂额。若要心定,则止于欲求不是最好的疏解途径吗?回想我平常做数学题时总喜欢琢磨偏题怪题,一叶障目,反而忽略了基本的概念和题型。试卷发下来,成绩往往令我失望。这浮躁的心态已经让我错失了很多本不该丢的分数,今后的自己更应以平稳的心态,应对学习。细细咀嚼这句话,我顿觉一句良言竟能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得分点:结合自身经历,详细描写良言带给"我"的转变。曾经的"我"偏爱琢磨怪题,收到启发的"我"决定平静心态,好好面对学习。)
我望向窗外,只见一派平和安宁。园内的桃树已是青子累累,置身其下,绿叶层层叠叠,春意客然。我暂时放下手上的书本,走出房间,信步走人花园内。之前因学习而紧绸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眼里不再有复杂的公式、难记的单词,有的具是鸟语花香、绿草茵茵。
想到这里,我浮躁的心境逐渐沉稳下来。而对中考的压力,我安排了有条不紊的复习计划,用以规划时间。在每天充实认真的学习后,我还会预留一个小时看会儿闲书,劳逸结合。没想到,之前内心的风沙,被一句良言洗去了。
(得分点:不同于失误文最后一段堆砌文采,在升格文中,"我"开始用具体的学习计划解决前文提到的,学习时心情浮躁的问题。)
良言如春,如春风吹开万紫下红;良言如春,如春雨洗去诸多尘埃。良言赠予君,愿君多珍重!
亮叔总结:
通过上面两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辞藻用得很华丽,代入的优美语句特别多就能拿高分的,写作一定要紧扣主题,中心思想要明确,一定要给阅卷老师看出你的作文是有深度的。表达是清楚的,再加些适当的华丽辞藻方可得高分。切记作文不可拖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