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语文卷子被人家撕破了没事吧

期末语文卷子被人家撕破了没事吧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5-02-11 16:52:31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xùn)酝酿(niàng)狭隘(ài)沾轻怕重(niān)B.坍塌(tān)吝啬(sè)莅临(lì)哄堂大笑(hōng)

C.抽噎(yè)搓捻(niǎn)蝉蜕(tuì)人迹罕至(hǎn)D.怂恿(yǒng)静谧(mì)嗔怪(chēn)团花锦簇(chù)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________着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________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________。

A.彰显 滋养 引领

B.彰显 养育 引发

C.显露 滋养 引发

D.显露 养育 引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加点词:妄下断语)

B.从出入凭证电子管理到机器人服务,再到无人机监控,科技让疫情防控事倍功半。(事倍功半)

C.你们的意见大相径庭,我无法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你们握手言和。(大相径庭)

D.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多年的努力奋斗才成就了如今自信的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长沙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长沙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B.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D.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换成坐的姿势。(“葡匐”“姿势”都是动词)

B.汉语中有很多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如“奋不顾身”“麻木不仁”。

C.《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轶事。

D.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虽然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

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掌③数尺沙边柳,

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江上》董颖①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③摩掌:用手抚摸。

④钓舟:行舟。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字词书写

7.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答题卡上的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端庄、整洁。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8“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学校准备以“致敬英雄人物”为主题出一期专刊,请仿照栏目一、栏目四,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英雄故事最励志

栏目二:栏目三:栏目四:英雄歌曲最嘹亮

四、句子默写

9.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二章)

(5)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最能表明君子之行的语句是:( ) ,( ) 。

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选自《狼》)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目似瞑 瞑

(2)一狼洞其中 洞

(3)相去数十步 去

(4)意甚仓皇 意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1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C.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小狼二。

D.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1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有何不同?读后你有怎样的感悟?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②“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④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15.第②段中,为什么不由骗子来发问,却由两位诚实的官员来发问?

16.第③段中用的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17.第④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快乐”,每个人的快乐原因相同吗?“皇帝”、“两位诚实的官员”、“两个骗子”都因为什么而快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环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氲,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⑬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8.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

19.品读文章第⑧段,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20.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划线句: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环绕,慢慢向上、向上。

21.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22.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七、作文

23.(1)“这样的你,真美”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②内容具体,选材得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代替。

24.(2)“我的_____之旅”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内容具体,选材得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代替。

参考答案

1.B

【解析】【分析】【详解】A.沾轻怕重——拈轻怕重;C.抽噎(yè)——(yē);D.团花锦簇(chù)——花团锦簇(cù);故选B。

2.A【解析】【详解】彰显:鲜明地显示,褒义词。显露:明白直截,明显表露,中性词。第一空的主语是“家风善行”能显示“魅力”,应该用褒义词,故选“彰显”;滋养:滋补养育,提供营养。养育:抚养和教育。滋养强调了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养育重点在教育。家风无言,起到的是春风化雨作用,第二空要“获得心灵的支撑”即要家风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故选“滋养”;引领:引导,带领,重在方向性上的指导。引发,引起,触发。第三空讲优良家风在行为上起的作用(作示范起指导作用),故选“引领”。故选A。

3.B【解析】【详解】A.妄下断语:指胡乱、随意地作出判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语意相反,应改为“事半功倍”;C.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B。

4.C

【解析】【分析】【详解】A.成份残缺。去掉“随着”或“让”;B.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D.否定不当。去掉“不要”或将其改为“再次”;故选C。

5.A

【解析】【分析】【详解】A.“匍匐”是动词,“姿势”是名词。故选A。

6.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和理解。B.诗歌前两句写江上景,后两句写的是心中情。第一句“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大意为: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江面上,波平如镜;远远地飞来两团白雪,直待它们飞近了,飞到了眼前,才发现那竟然是一对雪白江鸥。由此可知,作者写景时采用的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方法,写出了“水”“天”的空阔、静穆、澄澈的特点,充满着勃勃生机。并不是“由近观到远望”。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地飞舞。我用手抚摸着沙滩上那数尺宽的纤细的柳树,期待你长得茂密成荫,好用纤绳系上我的行舟。

7.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解析】【详解】书写要求: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用正楷字书写,要工整美观;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注意“博、笃”的书写。

8.英雄形象最高大 英雄电影最感人(句式相同,内容相近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栏目设计”。一是注意设计的栏目要符合主题,二是注意语言句式要符合要求,上下栏目名称要和谐。从题干上看,主题与“学习英雄人物”有关,句式以“英雄……最……”一致,排除已有的“英雄故事”“英雄歌曲”可设计出相应的栏目。示例:英雄家庭最可亲、英雄精神最可敬、英雄小说最传神……9.尚思为国戍轮台 海日生残夜 回乐烽前沙似雪 思而不学则殆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解析】【详解】特别注意以下字形容易写错:戍、烽、殆等。此外还要注意“戍”“戊”“戍”的区别,不能写混;“生残夜”不要写成“升残夜”。10.闭上眼睛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 距离 精神,态度。

11.(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大狼听到声音四下看,才看到另一只小狼,于是舍弃这只奔向那只,刨扒嚎叫像前面的一样。

12.C

13.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感悟:甲文: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狡猾凶残的动物。

乙文: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为之感动,同时呼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意近即可)

【解析】【分析】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1)句意:眼睛好似闭上了。瞑:闭眼。(2)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3)句意:(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去:距离。(4)句意:神情十分惊慌。意:神情。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1)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犬:像狗一样。(2)顾:看。始:才。乃:于是。趋:前往,奔向。如:像。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C.“牧竖”为“牧童”的意思,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分开。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为: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小狼二。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屠户凭借自己的机制和勇敢,杀了两只狼。从文中“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屠户面对的狼,是贪婪狡猾而又凶狠的,它们想攻击屠户,屠户杀了他们是自卫,是除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狼亦黠矣”,但是人只要勇敢地与之斗争,就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乙文的两个牧童,是捉住了小狼,以此戏耍、折磨老狼,直到把老狼活活累死。从文中“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可知,两个牧童面对的老狼,是充满爱子之心的,我们从两个孩子身上看到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他们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启示我们,动物也有爱子之心。要善待动物,尤其是一个爱子心切的动物,对它要有共情,不能戏耍它。

14.皇帝亲自去看新装,所有的随行人员都说布很美丽,什么也没有看见的皇帝相信了他们的话。

15.一方面,更增强了喜剧讽刺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两位诚实的官员心中仍存有疑虑,急于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愚蠢,别人能否看清这精美的布料的急切心情。

16.心理描写。写出了皇帝骄横、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17.不同。皇帝为了有美丽的、精致的布料而快乐,为能穿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事实印证了自己的“预料”而快乐,为保住官职而快乐;而骗子才真正有了快乐:他们即赚足了钱,又得到了头衔、勋章,并被封为“御聘织师”

【解析】【分析】

1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记叙文内容可从记叙要素入物,抓住“人物 事件”进行概括即可。这部分的主要人物是皇帝,事件是围绕看新装展开的。从第①段“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知,皇帝亲自去看新装,所有的随行人员都说布很美丽;从第③段“‘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知,什么也没有看见的皇帝相信了他们的话。据此进行事件的概括。

15.从第①段“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可知,这两个家伙啥都没看到,他们害怕露馅,被人看出他们愚蠢或不称职,所以提前发问想掩饰自己内心恐慌;被骗者也加入骗人行列,并且骗的还是皇帝,这自然让人忍俊不禁,增加喜剧效果。16.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可知,这是心理描写。从明知看不见却违心地夸赞,可看出皇帝虚伪、自欺欺人;从“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可得出,这刻画了皇帝的骄横,认为自己的看不见是“骇人听闻”的大事。

17.从“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可知,皇帝因为拥有美丽的新衣,能如期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从“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的赞美可知,两位“诚实”的官员因自己和别人赞美的一致,自己没看见新衣的事实没有被揭穿而快乐,快乐能保住官职、不被人认为愚蠢;骗子的快乐是因有皇帝的赏赐、有大臣们的夸赞,还得到了“御聘织师”的头衔,他们骗局能顺利演下去,能骗到更多的钱,他们是发自内心真正的快乐。

18.(1)李东给我送糖(2)李东给“我”倒水润喉(3)忧心(4)感动(5)惭愧(6)赞赏

19.示例①: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暗示我对李东态度的转变,为下文李东关心我这一情节作了铺垫。示例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衬托“我”难平的心绪。

20.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21.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②:从“李东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22.①能。以比喻的修辞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作为标题,更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分析】

18.本题考查信息梳理能力。通读文章,然后从对应位置找出内容整理归纳即可。从第⑤段“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知,第3空应填写的是“忧心”;从第⑥段“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间、地点、人物),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知,第一空填写的事件是“李东关心‘我’,给‘我’送糖”;此段中,从“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知,第四处空格填“我”此时的心理感受是“激动”;“‘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对应是第⑦段,从“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知,第五处空格填写的心情是“惭愧”或“愧疚”;最后一件事对应的是⑩-⑬段,从第⑪段“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可知,这部分主要写“李东给“我”倒水润喉”从“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知,我此刻的心理是“赞赏”李东。这样完成第二空格和第六处空格的填写。1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修辞上,本段用“手舞足蹈”“抖动”“追逐”这些表现人的动作的词语来写椰树,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表现的是椰树在风中飘飞荡漾的情态。结合上段李东给我送泡泡糖给我心灵的震撼及本段中“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知,用这动景表现我内心的不平静,这种不平静来自李东的理解和关爱,也是下文李东给“我”倒茶润喉情节的铺垫。从描写角度上,本段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主题”描绘渲染的是树梢拂动、椰树舞动、树叶抖动、光斑晃动中时碎时合环境气氛,作者在这景物中联想了李东的影子,烘托“我”内心的不平静,结合前文,不平静因为李东成绩不好,自己对他关心不够,情感上有愧疚。也是下文李东对“我”关心、给我倒水的情节的铺垫.

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理解的关键句的内含。可从立足于本义,从情感主旨上联系其内含义。划线句子描绘的是水汽在窜环绕、升腾的状况,从上文来看,“我”之所以凝视盯着水汽,因为被李东关爱的行为触动,水汽的升腾就如李东人品的升腾,他正在不断进步,不断变化。所以,此句一语双关,既有表面意思,也有内含意思。其实这升腾的水汽也表现‘我’内心的激动,是“我”情绪情感因李东的变化在升腾。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从第⑥段“老师,您吃了吧,……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李东关爱“我”的语言、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和第⑪段“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知,他是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学生;从第⑥段“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知,李东怕动作过大过响而影响别人,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从第7段“李东……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第⑫段“李东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知,他是一个积极向上、渴望被认可的学生。

2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标题可以作为全文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主旨,同时,标题也可以交代故事的背景,好的标题可以做到一语双关,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发人深省。原标题“老师,我出彩了吗”用设问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同时,这一疑问言下之意是“你出彩了”能表现文章主题,怯生生的寻问,表现了老师的信任和关心,揭示文章的中心。从这个角度上说,不能换。“一片孤独的叶子”这个题目用的拟人,也能吸引人阅读兴趣,制造悬念。“孤独的叶子”是文章描绘的主要景物,是景语,也是情语,既表现了自然环境,也比喻李东在班级的状况,一语双关,生动形象,发人深省。从这个角度上说:换也是有道理的,不妨一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