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作文题目解析:高考作文写作“四步法”:立足当下,在时光中发酵
作文题目: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1年上海市秋季高考作文题目,与202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作文题目,在思路、逻辑结构上十分类似:
2021年上海市春考作文题目: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1年高考前的几天,我给大部分同学们重点讲了2021年春季高考作文写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还给同学们看了我自己写写的范文。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指导同学们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参加2021年上海市春考的同学,包括语文基础很好的同学,一是觉得这篇作文写起来很难,二是在写作时存在误区。
很多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时会这样想:
“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了,那么就写“树立目标,努力去做”。
如果这样写,这篇作文,很难写出内容。
其实这个作文题目不难。同学们是思考的重点在这里:
“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这句话中的重要概念(行为、人格与人品)、逻辑推理(行为与人格的关系)进行思辨。
同学们如果能这样去写,这篇作文,是不是好写了,可写的内容就多了?
同样的,202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的作文题目,方法完全一样。下面,李老师就用高考作文写作“四步法”解析一下:
一、审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抓住关键词:“时间”,“沉淀”,“价值”。另外要特别注意:
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2021年春考题中也是这句话。“不仅如此”,它很谦虚。它那么谦虚,同学们能对它视而不见吗?这个作文题目,就是让同学们思辨:
“时间”、“沉淀”,与“价值”的关系!
二、立意
“时间”“沉淀”,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价值。“经典”、“百年老店”等,都是这个道理。同时,批判当下急功近利的“快餐文化”。但是,海派作文的思辨:我们对事物价值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时间,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立足于个体合理需求、时代精神的价值判断。
三、构思
1、引入谈论的话题
2、“时间”“沉淀”,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价值。(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举理论证。)
3、批判当下急功近利的“快餐文化”。
4、肯定“时间的沉淀”,不等于裹足不前、抱残守缺,我们对事物价值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时间,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立足于个体合理需求、时代精神的价值判断。(此处,有很多历史事例可以引用,甚至可以引党的历史,最好不要引。不符合上海的“调性”。)
5、重申观点。标题可以取“立足当下,在时光中发酵”。
当然,同学们不一定思考得跟李老师讲的一样,才能拿高分。只要你仅仅围绕中心话题,用心思考,努力去写,有结构、有思路,作文成绩肯定不会差。另外,书写,也要清晰。
结束前,谈一下李老师的一些感想。就是十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看重方法了,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训练,包括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写作的方法,肯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有些老师连方法都讲不清楚,更别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了。
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只有方法,没有可以训练出来的能力是不行的,这就像弹钢琴、打靶。方法谁不指导?谁都能弹,谁都能射击。但要想做狙击手,要做傅聪、郎朗,那就得在老师指导下刻意训练。
语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没那么辛苦,但得辛苦一点。
高考作文写作,要是放弃了用语言进行思考,去喊口号,就不用训练了。但上海的“海派作文”,必须能够用汉语思考。
高考前的两天,有学生让我给他们讲一些新题,我从没有看过的阅读理解文章,如果在平时,肯定没问题,但昨天,我实在太累了,读不下去了。所以就没讲。这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我讲这件事告诉同学们:
我有那么多年的阅读经验,都有读不下去的时候,你不加强可以训练,你能保证自己在高考的考场上,保证自己接近两个小时精力高度集中吗?
但同学们年轻,青春无敌,高分都是同学们创造的。
李老师,只是提供了方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