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17 01:49:54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许多哲理。王湾的“ , ”(《次北固山下》)写景逼真,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生活哲理;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陆游的“ , ”(《游山西村》)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这些诗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2)古人十分重视品格修养,子夏强调了个人修养的提升途径:“ , ,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周敦颐借莲的“ , ”赞高洁质朴的君子品格 (《爱莲说》)。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未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 jù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如切如磋( ) 素以为绚( ) 与生 jù()来

(2)文段中“天生丽质”这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 。(2分)

(3)文段选自一部专为中学生撰写的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作者是 。(2分)

(4)《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经典诗歌,文学社成员进行了介绍。(5 分)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②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于归:指姑娘出嫁。②宜:和顺、亲善。③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④薬蓁(zhēn 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小语:诗的源头是① (2分),它的节奏最主要靠重叠,重叠可以说是它的生命,节奏便建立在上头。

小文:《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诗中用“灼灼”的桃花起兴,开了后世以鲜花比拟女子的先河。你知道这样的起兴好在哪里吗?

小语:这可难不倒我,② 。(3分)

3、复兴学校开展“绿色环保,你我同行”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 “低碳金点子”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请在横线上填写你的“金点子”。(4分)

衣:旧衣回收利用 食:

住:优选节能电器 行:

(2)观察漫画,完成下面的情景对话。(3分)

小华:这漫画有创意,推陈出新,真好!

小夏:是的,原本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我感受到的是他的① (填四字词语)。而这画别有滋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它的寓意吗?(1分)

小华: ② 。(2分)

小夏:你真厉害!

(3)下面是“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报道中的一段话,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活动中,小志愿者们在社区内悬挂宣传条副,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倡导绿色低暖的生活方式,耐心解答社区群众的问题,充分开展科普知识宣传, 【乙】呼吁群众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丙】树立低碳发展的信念,动员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引领低碳新风尚,共享碧水蓝天。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2分)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16题。

[一](22分)

来,给妈妈鼓个掌! 肖日东

①我家门口的公交站台旁边有一个报亭,守报亭的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妈。大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每次坐公交车时,我总能看见她围着一条鲜红色的围巾忙活于那几尺见方的报亭中,如同一只飞来飞去的红蝴蝶,在等公交的人群中显得特别亮眼。我有意无意瞥了几眼那报亭,却见开着的窗口里,新到的报刊摆放得很是讲究,一本侧压着一本,每一本都露出刊名报头,如同一片片排列整齐的亮闪闪的鱼鳞,煞是惹眼。

②在公交站台上等车的人不少,却鲜见有人去买一份报刊。虽然生意有些冷清,可我每次路过报亭时,却见大妈满脸都是笑意,很少见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大冬天的早晨,她就围着那条红色的围巾,埋头整理着那些新到的报刊,很是忙碌的样子。

③我发现大妈爱唱歌,是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大妈早早地把报纸收拾好后,拿出了一对红色小音箱。只见大妈利索地把音响连上手机,自己“咿咿呀呀”地吊了一会儿嗓子后,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开唱了。一会儿唱《走进新时代》,一会儿唱《好日子》,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切换自如,我很少听到她唱一些忧伤的歌曲。大妈沉浸在自己嘹亮的歌声里,全然不顾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投来的目光。等公交车的人群先是一惊,继而或侧耳聆听,或颔首点头,时不时给大妈竖起大拇指。围观的人群越多,大妈越是唱得起劲,有时还跳着各种或前进或后退的舞步,等车的人群中有人会不自觉地打着节拍手势,一曲终了,大家也会情不自禁地给大妈鼓起掌来。大妈则乐呵呵地笑着,双手合一报以感谢,那微笑里有些腼腆,更有些自信。

④我总以为爱唱歌的人,心底的世界总是快乐的。即使是忧伤,也是一首光阴如诗般的歌。有一天早上我照例去坐公交车,却发现守报亭的换成了一位大姐。我几乎脱口而出:“咦,那位唱歌的大妈没来了?”大姐看了我一眼,边收拾报亭边说:“你说的是黄大姐呀,她女儿的病又发作了,今天带她女儿去医院了,要过两天才能过来。”

⑤我从大姐那儿才得知,那位大妈姓黄,女儿生下来后患了脑瘫,夫妻俩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女儿的病却始终不见好转,家里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为了方便照顾女儿,黄大妈就租下了这个报亭。没承想,丈夫又生了重病,没几年就过世了。黄大妈一个人拉扯着女儿,至今都二十多年了。生活都这样了,还能有那么快乐的歌声,我对大妈的关注不自觉地多了几分。

⑥没过两天,黄大妈回来了,还是围着那条红色的围巾。也许是因为这几天有冬日暖阳,这次她带上了二十多岁有些脑瘫的女儿。女儿穿着一身红色羽绒服,很洁净的样子,看不出是个病人。整理好新到的报刊后,她把女儿安顿在报亭里的一张半躺椅上坐着。而她微笑着面对女儿,或是浑厚或是飘逸,或是高亢或是低沉的歌声悠然而出,边唱着边给自己打着节奏,那个有些呆滞的女儿就那样看着母亲,脸上毫无表情。大妈好像已经习惯了,一边唱着一边逗着一脸漠然的女儿,中间停顿的间隙,还不忘笑着跟女儿说一句:“来,宝贝,给妈妈鼓个掌。”

⑦我至今都没有与爱唱歌的大妈攀谈过,只是每次听到她的歌声,总会停下匆忙的脚步,仔细聆听那些热烈而又纯粹、空灵而又润心的歌声。这歌声穿过城市的车水马龙,穿过生活的柴米油盐,在这滴水成冰的寒冷冬天里,温暖着我们心底里某一处疲惫的角落。

⑧生活哪会像你所希望的那样按部就班地来呢?孩子学习不如意,父母身体时好时坏,工作中的鸡毛蒜皮,每天一睁眼,生活的袅袅炊烟总会像海浪一般涌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天籁歌声也很难进入你的心境。其实,这个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何不把一地鸡毛束成鸡毛掸子,掸掸自己看不见的心尘,就像围着红围巾守报亭的大妈一样,再大的急流险滩,再大的艰难困苦,都把它沉没于心底,那你也会有着快乐的歌声,那歌声也会如泉水般淙淙而出、润人心田。

(选自《泰州晚报》2023年12月13日,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几乎脱口而出”的表现,反映出“我”对黄大妈非常关注。

B.第⑧段画线句子列举了生活中的种种常见的不如意,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C.“红色的围巾”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亮丽的色彩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D.文章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大妈爱笑爱唱,后写大妈患病的女儿。

5、阅读全文,将表格空缺处补充完整。(4分)

黄大妈的行为

围红围巾,报刊摆放讲究 对着人群唱歌 携女儿回来,②__________

黄大妈的特点

亮眼、①__________ 腼腆、自信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分)

7、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8、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二](17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可分为专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专用人工智能,只能通过一套特定的算法,完成特定的任务。通用人工智能又称强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这些大模型往往运用一套算法、一套模型结构、一个训练思路,来提升人工智能的分析处理能力,而不是直接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这大大提升了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比如,过去只能进行录音转写的人工智能应用,现在则可以根据要点进行提炼总结。可以说,在技术上,人工智能是一项重大革新。

(摘编自《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材料二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开场曲与往年一样炫酷。绚丽的灯光、舞动的3D机械手、生动的视频画面,配合着二胡演奏家的演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融合各类民族乐器、国风浓郁的视听盛宴。直到曲终主持人“揭秘”,观众才恍然大悟:开场曲的作曲、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摘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三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关键通用技术,对人民福祉、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战略竞争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有关部门联合众多部门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和偏见歧视等问题。对此,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办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确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基本规范。”同时,《办法》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提出了要求。

(摘编自《七部门联合发文——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专用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接收不同类别、有一定规模的数据。

B.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时,禁止非法披露个人信息是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的要求之一。

C.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其飞速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问题。

D.《办法》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明确方向的同时,也对人工智能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提出了要求。

10、请结合上述材料,给“人工智能大模型”下一个准确的定义。(3分)

11、班级将展开“人工智能的‘喜’与‘忧’”辩论赛,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为正方辩手写一段辩论词。不少于100字。(5分)

正方辩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辩手:尽管如此,人工智能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危害。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许多工作被自动化取代,使得很多人失业。失业率上升会影响社会稳定。其次,人工智能还存在伦理道德、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方对人工智能的前景仍然表示担忧。

12、假如你是“人工智能小程序”的工作人员,负责在后台留言区给用户答疑解惑,以下是相关留言,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对下面的留言作出回复。(6分)

相关留言

对应回复

留言1:您好,我是一名人工智能爱好者。人工智能如今越来越普遍,但为什么说它在技术上是一项重大革新呢?

你:①_______________

留言2:您好,在当下人工智能爆火的时代,作为中学生的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呢?

你:②____________

[三](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①,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②笥③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④尾于涂⑤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先:事先联系或介绍;焉:兼词,相当于“于之”。②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③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④曳:拖,拽。⑤涂:泥。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志怪者也 (2)亦若是则已矣

(3)楚王使大夫二人 (4)庄子持竿不顾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吾 闻 楚 有 神 龟 死 已 三 千 岁 矣 王 以 巾 笥 而 藏 之 庙 堂 之 上。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6、同样是说理文章,【甲】【乙】两文表现出的道理不一样。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坚持,让石子承受住大海的冲击,终于化作细软的沙滩;坚持,让天空忍受住雨水的冲刷,终于现出那一道彩虹;坚持,让泉水忘记流进山谷崎岖的历程,终于汇入蔚蓝无垠的大海。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