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3.《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兰诗》中表现军旅的苦寒生活,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作者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
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竹里馆》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诗人僻居深林之中,并不感到孤独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晚春》中形象生动地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晌午(shǎng) 诘问(jié) 校对(xiào) 酣然入梦(hān)
B.门框(kuàng) 亘古(gèn) 殷红(yān) 妇孺皆知(yú)
C. 愧怍(zuò) 污秽(sui) 粗拙(zhuō) 深恶痛绝(wù)
D.凹凼(dàng) 震悚(sǒng) 抹杀(mǒ) 锲而不舍(qiè)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B.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C.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
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只有反复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其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B.据厂家介绍,这种多功能治疗仪的价值还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
C,我在前向下视,因为的云雾笼罩着,所以山势依然依稀可见。
D.降低能耗是企业目前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晚会上,著名歌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D. 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楚。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句中加点的“在”词性依
次是动词、介词和副词。
B.“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69岁高龄且身患疾病的夏伯渝,终于站上了'世界之巅’。”这
个句子中的“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充当状语。
C.《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的史事。《孙权劝学》就出自《资治通鉴》。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
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兄弟,同窗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14.语文实践活动(6分)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某留学生在新浪微博发起倡议:“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我爱你,中国!”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国内的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不到20天,“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有6万余条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上传了自己与国旗的合影,将爱国之情“大声说出来”,传递爱国正能量。
(2)小强对这次活动不以为意,他认为同学们还处在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至
于爱国,那是长大后才可能付诸实践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请你写一段话劝说小强同学积极参加活动。(3分)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
钱做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
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么他也想卖,凡是暂时不用的东西都马上出手。他喜欢看自己的东西变成钱,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别人手中,这最保险。把东西卖掉,到用的时候再去买;假若没钱买呢,就干脆不用。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而且省事。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衣,而把烙饼卷酱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
【乙】
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 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15.下列15.关于名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新鲜、活泼,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
的文学语言。
B.《骆驼祥子》中祥子脸上的疤是他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骆驼啃了一口。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D.《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
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16.请用四字词语填写下表祥子与范爱农的命运三步曲。(2分)
人物 命运三步曲
祥子 积极向上 不甘失败 __________
范爱农 __________ 备受迫害 绝望自杀
17.两位作家揭示祥子与范爱农的悲剧命运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19题。(4分)
①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③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 架飞机、10 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④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那玉堂、井玉琢、王文英、能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⑤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战斗场面可谓惊心动魄,令人肃敬、动容。
B.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句中“谦逊”一词可以理解为“谦和、逊色”
C.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战场的惨烈、战士们的英勇。
D.“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是双重否定句。从语义上可以换成“我
道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样的反问句式。
19.人说,选文段中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等句子有显示敌人英勇顽强的嫌疑,应该删除。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宋) 太宗时,有待诏贾玄,以棋供奉,号为国手。迩来数十年,未有继者。近时有李憨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盖里巷庸人也,不足置之尊俎间。故胡旦®尝语人曰:“以棋为易解,则如旦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于精绝。”信如其言也。(欧阳修《归田录》)
【注】①胡旦:北宋太宗年间状元,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2)尔安敢轻吾射
(3)盖里巷庸人也(4)故胡旦尝语人曰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我酌油知之 以棋为易解
B.康肃忿然曰 然其人状貌昏浊
c.以我酌油知之 不足置之尊俎间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信如其言也
2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近时有李憨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迩来数十年,未有继者。
24.分别说说(甲)(乙)两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8分)
【甲】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①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25.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他一
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B.乙诗“故乡”一词迭出,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
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于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
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D.这两首诗歌语言质朴平淡朴素自然,既有生活情趣而诗味浓郁,善于把许多人心头
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26.请品析“双袖龙钟泪不干”中“龙钟”的妙处。(3分)
27.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思亲之情,抒情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做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8-31题。(14分)
母亲禅
①十一岁那年,我们家曾和一个邻居因一堵界墙的归属问题伤了和气。邻居是个新婚不久的青年,脾气暴躁,一心只想报复,就趁天儿黑偷偷爬上我们家屋顶,用干草将我家的烟囱堵上。
②母亲不知烟道被堵,点火做饭。屋里顿时浓烟滚滚,直呛得全家人咳嗽连天。
③父亲跑到院子里就发现了屋顶烟囱上的干草,马上想到定是邻居所为,便气不过,顺手抄起一捆干草要以牙还牙。
④母亲出来制止了父亲。她让父亲大大方方地搬梯子上房将堵在烟囱上的干草拿掉。次日又堵,又上房拿掉,如此反复几次,邻居大概也自感无趣,就停止了他的恶作剧。
⑤两个月后,邻居刚满月的儿子要剃头,求到了母亲。母亲打小跟做剃头匠的外公练就了一手绝活:专给过满月的婴儿剃头。那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婴儿的头顶薄如葱皮,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头皮。方圆几个村子,此绝活非母亲莫属。因为刚堵过我们家的烟囱,邻居青年自是没脸向母亲开口,就托了村上一个长辈先来打前站。没想到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即刻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邻居家。事后,邻居小两口自是感动不已,专门提了一篮鸡蛋答
谢母亲。自此,两家和好如初,再无争端。事后,母亲对我们全家人说:“烟道堵了不要紧,拿掉干草就是了,可人心要是堵了,那可是病啊!”
⑥还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母亲嘴边,就是“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花呢”。
⑦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每年初夏,一簇簇火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满院飘香。石榴树是母亲嫁给父亲后的第二年春天,专门从娘家的园子里移栽过来的,而且是一棵酸石榴,一棵甜石榴。母亲说:“这日子本来就有酸有甜,但石榴花都是一样红红火火地开。”我这才恍然,原来母亲之所以从娘家特意移栽石榴树过来,除了美化院落,还有更深层的期许在里面。
⑧可是石榴花再好看,花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裁上了一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边也栽上了十几株。父亲笑她:“我们这穷家穷院的,又不是啥气派的大门楼,不配栽花的。”母亲却说:“门,再怎么简陋也是门,这花开得久,万一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偏偏遇到'铁将军’(锁头),这时他们要是看到门口这些花开得正艳,兴许心里就不会太凉了,花把门,总比铁将军把门好多啦!”母亲的这个诠释,让我一下子想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⑨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进行汪先生那样有才气的表达,但她的善意与汪先生不谋而合。⑩母亲爱花,几近痴迷,在她眼里可谓无处不花。平日里很多根本与花不搭边的东西,她也能别出心裁地叫出“花样”的名儿来。房顶上的炊烟,她说那是咱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熬小米粥,她说那是小米粒在锅里乐开了花。最有意思的一回是刚过门的大嫂第一次下厨蒸包子,大概是厨艺不精,一掀锅盖,包子褶居然全绽开了。大嫂臊得脸通红,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当时闻听此言,大嫂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⑪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是心里有花。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
(选自《意林》,略有改动)
28.用简洁的语言将选文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2分)
①拿掉邻居堵烟囱的干草,化解邻里矛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移栽石榴,期许日子红火。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满眼皆“花”,叫出“花样”别名。
29.按照要求完成任务。(4分)
(1)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栽上了一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
边也栽上了十几株。(品析加点词“特意”)
(2)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从
描写角度品析句子)
30.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4分)
31.理解选文标题“母亲禅”的含义。(4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
请以“__________,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即更刮目相待
2.策勋十二转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8.绝知此事要躬行
9.D
10.D
11.A
12.C
13.C
14.(1)示例:“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2)(示例)小强同学,爱国与学习并不矛盾。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不就是爱国的体现吗?而且,爱国不分年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爱国。所以,让我们一起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吧!
15.B
16..祥子:自甘堕落(或“颓废堕落”) 范爱农:追求革命(“向往革命、向往追求”都可)
17.(1)祥子“三起三落”,最后的堕落,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范爱农溺水身亡,在当时浑浑噩噩的国度里,他不满现状、不屈不挠而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心志,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8.C
19.这种说法不对。文中这些描述真实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的残酷,通过写敌人的疯狂及“拼死争夺”从侧面烘托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勇于献身,凸显了他们的高尚伟大。
20.①自夸 ②你 ③大概 ④告诉
21.D
22.近时有李憨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
23.(1)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2)从那以来几十年间,没有能够接替他的。
24.第一则故事告诉我们凡事熟能生巧,做人要谦逊。第二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译文】(宋)太宗时侯,有一位待诏贾玄,凭借棋侍奉皇帝,被称为国手。从那以来几十年间,没有能够接替他的。近来有一位叫作李憨子的人,很受人称道,据说当时没有能胜过他的。然而这个人外貌污秽难看,肮脏无法接近,大概是街巷上的普通人,上不得台面。所以胡旦曾经对人说:“认为棋艺容易理解吧,可像我胡旦一样聪明的人尚且无法精通,认为它难以理解吧,那些看起来愚钝卑微的人却往往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确实像他所说的这样。
25.C【解析】“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花的窗前,那株寒梅开了吗?”仿佛值得怀念的仅有那株寒梅,似乎出乎常情,但绝非故作姿态。
26.“龙钟”意思是涕泪淋漓、沾湿衣袖的样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京城、对京城的亲人的无限思念。
27.甲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乙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两句诗都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将相思之情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相思具象化,真实可感,极富有生活情趣,使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相思之情愈发含蓄、深沉。
28.②为邻居家满月的孩子剃头,两家和好如初。④在东墙根和门外栽上月季,亲友不会心凉。
29.(1)特意是“特地”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特地在大门外的两边栽上十几朵月季,想让来串门的亲戚和朋友不感到心凉,表现出母亲的善良。
(2)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用“包子开花,好兆头,包子都笑了”为刚嫁到我家的大嫂化解厨艺不精的尴尬,表现了母亲的聪明和善解人意。
30.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1.表层含义: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深层含义:母亲为人处世奉行的准则,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