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上高中的第一天,一直到高考,大大小小所有的考试中,高考是我成绩最好的一次!
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2003年,那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而我也意外地考入了一所985学校。
恢复高考以来,首次在6月份举行;推翻了沿用20年的教材,启用新教材之后的第一次高考;因为非典,第一次携带体温计进考场的高考;最重要的是——唯一一次试卷被盗的高考,导致考题难度直接升级!
其实,高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我当年中考仅比录取线高了2分,一般都在班级15名至20名之间,全校排名在150名左右。按照学校高考历史数据,要想考上985,成绩一般在全校前40名,对我来说,上985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一年,我们只考四门: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综。我当时有严重的偏科,我的理综成绩很突出,英语和语文差很多,尤其是英语,基本上徘徊在100分左右。语文也差不多,但是临近高考前一两个月,我的语文成绩已经开始提高了,因为当时感觉开窍了。
高考前一天晚上,根据学校惯例,会在操场上举行考前分析,一般就是有威望的老师,对各科难易度进行预测,以及心理辅导。我记得当时数学老师信心满满地对我们说:今年的高考,一定不会太难!因为是启用新教材之后的第一届高考!吧啦吧啦说了很多,总结就一个核心思想:同学们,不要担心,今年考试很简单!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数学老师那年被骂得最惨!
那年极高的难度,对我来说,算是有帮助的。拿到语文时,我先浏览一下试卷,发现好几个题型,都没见过,尤其是最后的作文话题: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看法,简直无从下笔!
当时心里已经有些发慌了,但我马上冷静了下来:我没见过,他们也没见过!
语文无所谓会不会,只有选择题可能存在客观答案,所以,我用最快的速度做完前面的题目,因为我知道,作文是个难啃的骨头,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话题,我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到了作文的时候,我把平时背诵积累的所有素材列在草稿纸上,一个个筛选,评估哪个能够与话题搭边,最后挑选了三个素材,整理了一些语言,便开始写作。
最终,112分,远超我的平时成绩[耶]
下午的数学,可以说是炼狱了。半个小时没做完3道题,当时的我,还是用“别人也很难”来让自己冷静下来,而且我及时地调整了策略,凡是5分钟没有头绪的题,马上放弃!就这样,我特么发现自己一个小时就做完了,因为都不会[我想静静]
于是,我反过头来,挨个解决。选择题有5个不会做,只好蒙。但是不能瞎蒙,比如当年有一道选择题,我快速判断出,1/2这个点,一定不能在区间里,然后看了一下选项,有3个选项包含1/2,所以快速排除。那道题是很难的,我反正解不出来。后面的大题,除了概率题,几乎没有一个大题可以完整地做出来,尤其是解析几何,一个数字没有!我记得当时我写了3步,就不知道怎么写了。
就这样,我蒙对了4道选择题,外加一道填空题,共计24分。那一年,数学考了107分。据说已经算是高分了[我想静静]
或许是受到数学的影响,据说很多同学在接下来的英语和理综中,发挥失常。而英语,对于我这个英语学渣来说,难易度已经无所谓了,重在参与!但那一年,英语是最正常的一课。所以,我当时并没太在意,而且我基本上没有受数学的影响,迅速调整了情绪。
接下来的理综,也特么变态[衰]
第二卷,生物直接来了2个实验题,所有的同学都整懵了!还有最后一道物理大题,我觉得能够做出来的,山东省都没有100人!倒不是说只有100个同学会,而是时间不够!后来的物理老师,讲这道题写满了3黑板!
高考结束之后,我第二天就买了报纸,但是过了一周左右,我才核对的答案,最后我预计自己在550分左右,二本线应该在520分,一本线就没估过,因为感觉和自己没关系[我想静静]
最后高考成绩下来之后,我的成绩预测差不多,568分。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线居然只有524(我当时还以为这是二本线)!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考了全班第4名,全校30名左右!
多年以后,我回想这次高考,我并没有觉得我是常超发挥,我觉得高中求学阶段,我对学习的总结、自己独创的学习法和心态,有很大关系,平时感觉不到,但是一到关键时刻,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最终,我被山大录取——但那一年,因为很多其他因素,我没有如愿到山大报到,但最后我还是成了山大的一名学子,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后面的文章,我会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