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在基础教育方面,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支撑之一,国家的重视程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相信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可能义务教育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那么孩子的“普职分流”升学压力会相应减轻,学习的环境会相对更加宽松和快乐一些。
根据目前最新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实践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目前义务教育课程前九年一贯设置,可按“六三”学制或“五四”学制安排。绝大多数省市采用了“五四”学制比如北京、广东;而上海自2021年6月开始采用了“六三”学制。
英语课程课时占义务教育九年总课时的比例为6%-8%,与语文课时占比20%-22%和数学课时占比13%-15%相比,相比而言,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时有所减少。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小学阶段英语考试总分为100分,与语文、数学相同;初中阶段英语考试总分为100分(含25分口试分),语文总分120分,数学总分100分。由此可见,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中,英语考试分数占中考总分较以前有所下降,语文的地位上升。
社会上有不少专家和民众都认为中国学生以往英语学习占用了学生太多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过程太痛苦。还有一些大学在本科期间学位与大学四级成绩挂钩,导致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及格线的本科生只拿到了毕业证,而没有学位证,给个人求职带来不少的麻烦。
要想弄明白英语要不要学的问题,我们首先看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英语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或技能、转化成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增加选择机会,获得满足感、提升认知水平。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成长,未来的我们终会感谢现在努力学习的自己。
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学习英语是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是我们考试中拿分的一个工具,尤其过往的英语学习多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做题能力还可以,但大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差,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越不敢开口就越让人觉得自己没有掌握这门语言,即使有机会走出国门,在国际交流中不主动表达、发声少,也会让对方感觉不好交流,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隔阂。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家有机会走出国门,开始做外贸业务,开始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很高。即使不是英语专业的,其他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英语(或其他外语)水平较高,收入也比同类毕业生高。笔者当时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感染下,选择了英语专业。也是在这种大趋势下,英语在中国教育中地位一直居高不下,各级学生为学好英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英语培训机构也遍地开花。
走出国门,在国际上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在美国500强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印度人多于中国人。在外国大学里,这种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印度裔教授也多于华裔教授。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了?》,里面就谈到了一个问题,“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三十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或前15的金融系招聘。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美国大学里担任教职的印度人多于中国人。固然有中国人太愿意服从以及目标性不强的因素,但还有我们和同样勤奋的印度裔相比,印度人更有语言优势(以及无法确定的种族歧视因素)。所以,我们在和他们的竞争中存在劣势。
印度推广英语是有历史原因的,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历时100多年,直到1947年独立,印地语和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现在印度87%的学校都用英语授课,高等学校则全部用英语授课,这为英语的普及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印度的社会和政治精英都说英语,思维方式更接近英美,这是良好交流的基础,当然这也带来思维局限。同时,英语作为受教育人士的标志,也是一种阶级的标志。在印度,上层社会的人都会说流利的英语。
比如,印度电影《起跑线》就证明了在印度英语不但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的象征;揭示了英语在印度人心目中的超高地位。身为中产阶级的拉吉和米塔夫妇,想方设法要把女儿送进私立名校,目的的就是为了学好英语。
为此,米塔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我们国家,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成为这个阶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上一所好学校”。
虽然我们不宣扬阶级观念,也必须看到,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很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毋容置疑,经济的发展与重视英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是发展国际贸易,英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媒介和工具,是一个重要的通行证。
在今天的中国,英语还值不值得学,要不要花时间精力学?
其他国家的人除本国语以外,会学习外语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对其他国家的外语学习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我们的英语教育怎么进行下去有所帮助。
英国高考主要包括A-level考试、英语语言考试、自主招生考试、外语考试和扩展项目考试等。这些考试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能力,也是进入大学和职场的重要参考。因此,为了取得好成绩、确保未来的发展,英国的高中生承受了较大的考试压力。英国有外语考试,也就是说,除了本国语——英语外,英国高考还包括其他外语考试,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汉语等。这些外语考试主要用于检验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新加坡剑桥“A水准”(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简称 GCE A Level)考试是目前新加坡政府大学入学的资格考试,相当于国内认为的高考,但是含金量极高,考试由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新加坡教育部和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联合主办的考试。考试内容分科目,理科考试科目为: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理科综合试卷。商科考试科目为:英语,商业管理,会计,经济,数学,商科综合试卷。可以看出,不管哪科,英语都是不可回避的。由于英语也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倒是让我们难以判断这算外语考试还是母语考试。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是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主办的官方升学考试,俗称“香港高考”,是全球唯一用中文作答的国际认可的文凭考试,世界有400多所高校认可DSE的成绩。高考科目由4科必考的核心科目:语文、英语、数学和通识教育,以及2-3门的选修科目构成。
由于英语的世界地位,美国是最不要求学习外语的国家,美国高考SAT 考试总分1600分,由阅读(400分,占比25%)、文法(400分,占比25%)和数学(800分,占比50%)三个部分组成,另有总分为24分的作文(含阅读理解8分,文章分析8分,英语写作8分)的选考部分。
但美国对外国留学生有英语要求,申请本科托福(TOEFL,总分120)成绩一般要求不低于80分,排名越前的大学,对分数要求越高。部分美国学校也接受雅思(英国IELTS总分9分)分数,一般要求不低于6分。
【结论】
回归到英语要不要学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作为一项技能,学好英语可以帮助我们在国内学业考试提高成绩,另外在国内相对较卷的学习环境中,也给自己在求学通道中多了一项留学的选择。在职场打拼中增加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同时学习一门外语,可以了解异国风俗和文化,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眼界。对个人而言,熟练掌握英语,在外出旅游、留学与工作时可以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交流。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去学一门世界较为通用的外语,目前来看是英语,除非有一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就可以放松了。
对于英语学习,大家比较怵的地方可能是感觉学习花得时间很长,但依然说不出口,无法自如地交流,其实这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实际上是英语学习应该怎么学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论述,简单来说,中国的英语教学更需要的是交流环境,加强听说而弱化读写;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分类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