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自:李陆桂老师微信
阅 读 理 解
阅读理解的考查要求
阅读文章是考生接触英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该部分要求学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该能够: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关于阅读,我一贯主张的几个观点
(1)阅读课无外乎两大活动:学生阅读;教师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当然,阅读课还可以与听说、写作结合在一起,但前提是大部分学生真正做到了文本的理解性输入;
(2)阅读的“似懂非懂”与“根本没有读懂”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阅读的示范者。如果教师不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阅读者,要想培养学生的持续性阅读能力(readathon)几乎不可能;教师在英语学习上有感同身受之心才能更好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养成了自主性大声朗读英语习惯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会有什么问题;
(6)我从来不相信不重视课文学习的学生能够有优异的阅读成绩;
(7)我也不太相信有“一目十行”的阅读者。我推崇“十目一行”的阅读。“细嚼慢咽,成效自见”。没有平时的“慢速阅读”,哪来考试时的“fast effective reading”?
(8)虽然说词汇量和语法基础在阅读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一个句子里每个单词你都懂,句子成分你也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你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培养学生拥有宽阔的知识面很重要。优秀的阅读者往往有与文章和书籍相关的丰富而强大的背景知识;
(9)一篇经典的英语美文完全值得你精读10遍,甚至20遍以上。文章只读一两遍和认真读十几遍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10)教师归纳学生阅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那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要远比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重要;
(11)优秀的阅读者一定是孤独的“悦读者”。耐不得寂寞的人永远也无法成为优秀的阅读者。
阅读理解的训练重点
“看得懂 、 懂得做 、 做得对”是阅读理解训练重点。如果考生要想“看得懂”文章,他必须要理解文章特点、拥有课标规定掌握的词汇量,还要能够准确理解长难句的意思(当然,也有一些句子不长但不好理解);认真审题,娴熟运用细节、推理、主旨、词义的解题策略是“懂得做”的前提;答题的时候寻找依据,克服定式思维,区分干扰项的类别,加上适量的练习,我们才能够“做得对”。
问题与对策
问题1:厌倦阅读
许多数学生英语阅读的目的基本是出于解答问题的需求,因此,他们往往是带着问题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导致学生缺乏对文本真正意义上的解读和理解。有意义的或者有趣的语篇在学生面前逐步演变成枯燥的习题练习,长期如此,学生逐渐丧失对语篇阅读的兴趣。
对 策:回归阅读,实现让学生真正的阅读。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完整的、有意义的阅读材料,或者一个小故事,或者一篇美文,或者适当降低阅读难度,不设置阅读任务,以读懂和理解为宜,让学生逐步在阅读中理解文本、思考语篇的意义,从而体味阅读的乐趣,以此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问题2:阅读习惯较差
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其一是逐字逐词阅读,注意力集中在单词上,缺乏意群和语篇意识,其二是阅读仅限于找答案,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对 策:
(1)合理利用标题,预测中心思想,设定阅读目标;
(2)分析阅读材料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多角度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注意不同阅读材料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文章涉及很多文化背景知识,想要理解材料的内容,需对其背景进行研究;
(4)把握好浅层阅读与深层阅读的区别,有效地利用精读和泛读实现阅读量的提升。在中学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泛读为辅;
同时,教师还需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一些阅读策略,比如:略读、扫读、预测、推测词义、识别指代关系、寻找主题句以及利用语境理解文章内容等。
问题3:遇到长句、难句不知所措
由于语法教学力度的欠缺,学生对英语句子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所以,一旦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较长的句子,就无从下手、无法理解,从而影响对语篇的整体理解。
对 策:
(1)读的过程中,遇到长句、难句,帮助学生首先找到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出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由此捋顺句子的结构;
(2)可以适当地采用翻译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句子结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汉语和英语表达法的异同;
(3)重点让学生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句子结构,并能熟练运用;重点学习并掌握几种复合句的句子结构,即宾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由简入繁,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问题4:阅读过程中无法扫除生词障碍
对 策:阅读中遇见生词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来确认生词的语义。再者,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构词法,包括组合词、后缀和前缀,比如:复合词workgroup, sun-bathing, warm-hearted,greenhouse等;前缀dis-, im-, en-, un-;后缀-ly, -ness,-less, -ful, -y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