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恬
012020的高考,在众多考生焦急的等待中,终于如期而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这次的高考显得尤其珍贵,也寄予着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希望。
可河南平顶山一中考场里,有一个高考女生,却在大家都在静静作答时,猛地起身,扯过别人的答题卡撕毁!而且连撕了两个人的答题卡!
这是什么心理扭曲的行为!自己答题不顺利,别人也休想考好。
好在监考老师及时出手制止,没有让女生的猖狂行为继续下去。而被撕卷子的考生,也被安排了延时答题。
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说太疯狂,想想都难受到窒息。“要是我估计当场就暴哭崩溃了吧。”“我的天哪,怎么会有这种人!心疼被撕的两个同学。”
我们都能够理解在高考这个比较紧张的环境下,有压力很正常,答题不顺畅也正常。但是把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别人身上,就是非常不应该了。
毕竟,这场考试是考生的通向理想学校的关键道路,这名女生有什么权力毁掉别人的人生?
即使有延时答题,那两名被撕的考生,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肯定吓得够呛,后面的答题肯定或多或少会影响发挥。这场考试之仇,真的能记恨一辈子。
话说回来,先不说这名高考女生平日里成绩如何,但是一个非常看重学习成绩的了。过重的心理压力,让她情绪崩溃,做出了过激行为。
我们也不得不反思,在普遍注重文化知识教育和学习成绩的当下,是不是也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
02学习成绩重压之下,孩子的心理健康,真的不容忽视。
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轻则做出上面那个女生的异常行为,重则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山西中北大学大二学生坠亡的事件。
这名大二男生在补考的时候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抓包。本以为只是一件普通的考场纪律事件,没想到这名男生却在教室里哭了整整20分钟,随后男生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看到这个消息,我不禁唏嘘。一场考试,就能够将一个孩子的心击溃,就能让孩子绝望到放弃生命,而且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期末考试而已。
我们不忍心去指责孩子,但是也确实给我们敲了警钟。作为家长,是不是给孩子过重的心理压力,是不是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有这么大的积郁。如果早一点发现,是不是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结局?
现在,学生的自杀率越来越高。自复课以来,就已经有20多名学生跳楼自杀,真的应该引起重视了。
孩子的心理健康跟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先不论学习成绩如何,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一定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孩子能够独立于社会,能够处理正常的人情世故,能够身心健康,能够长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初衷。
03那么,我们家长,可以有哪些让孩子心理更健康的方法呢?
1.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足够的安全感。
“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下次再考成这个鬼样,就别认我这个妈。”
这些话语是不是很熟悉呢?它们就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而且是屡见不鲜。
说的时候,家长可能只是单纯地表达了对孩子学习的不满,但是孩子听到的,却是父母的失望。因为学习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只有学习够好,才配得到爸爸妈妈的爱。
这对一个孩子而言,多么的残忍!
长期被这种感觉包围的孩子,要么是破罐子破摔,从此排斥学习;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学习成绩看得过重。无论哪种,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无益。
为人父母,我们爱的应该是孩子本身,因为他是我的宝贝所以我爱他,而不是因为他能考100分才爱他。
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即使考差了,也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爱并不会因为成绩而减少1分。耐心地陪他一起分析原因,争取下次考好。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嫌弃他,孩子会有满满的安全感,也是他健康成长的动力。
2. 建立与孩子的沟通习惯。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关心孩子的。但是很多家长的关心,只是流于表面。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孩子是否压力太大,过得是否快乐,有没有什么烦恼,则鲜少过问。
在不少家长眼中,孩子终归只是孩子。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不愁吃不愁穿,一心只读圣贤书,哪来什么烦恼?
而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当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无忧无虑时,当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忽略了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时,孩子心里的压力和烦恼,也在悄悄累积。等到心里憋到装不下时,一朝爆发可能就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跟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每天除了问孩子在学校听不听话,考得好不好,还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今天过得开不开心。
还可以每周抽一个空挡,建立与孩子专属的“谈心时间”。互相分享心里的小秘密,说出心里的疑惑或者感受。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用写信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是家长要有这个耐心去倾听,去感同身受,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3. 陪伴孩子一起丰富课外生活。
给孩子减负这个概念早就有了,但是不能仅仅让它停留于喊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到实践中。
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陪着孩子一块玩。
这个玩,可以是运动,比如放学后跟孩子一块骑自行车,打打羽毛球;也可以是去公园去游乐场,与孩子在欢乐的笑声中减压;也可以是与孩子一起体验新事物,比如一起学习烘焙小蛋糕,一起做一些小手工等等。
这些课外活动,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到了生活的更多乐趣,而不至于把把学习当成生活的全部意义。
当孩子不会把全部的砝码都压在学习上,心态自然会更放松,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关于作者:心恬,不甘现状的体制人,喜欢文字、音乐,是一枚外表文静,内心波澜起伏的伪文艺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