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罗晓杰 褚诗瑶
摘要:本研究基于需求分析模型设计问卷,实施一项初中生英语作业需求调查。结果发现:各年级学生在语法和文化知识,以及口语和写作技能上相对欠缺,且都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学生英语成绩与倾向的作业类型相关性不高,但整体上看,成绩越好的学生,对作业总体倾向程度越高;师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上存在分歧;学生对作业创意性的满意度最低,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作业的总体满意度呈下降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为初中英语教师设计减负增效的作业提出建议:(1)理解输入促进表达输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提高分层作业设计能力,以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需求分析模型;“双减”政策;英语学科作业;作业设计
一、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倡导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双减”政策聚焦试点先行,积极推广探索经验,以浙江省为例,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优秀实践案例征集遴选工作,落实“双减”工作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方法与途径。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教师积极探讨作业设计策略,以初中英语教师为例,齐美(2021)认为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有效作业,采用更科学的分层作业制度,加强分层作业问题的预设研究;刘保春(2021)从作业多样化的角度提出丰富作业形式,借助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策略;吴云开等(2021)则提出从作业目标、前置作业、课后作业和作业评价四个部分,围绕语言、语篇、语用展开思维型作业设计,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一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的探析对作业设计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但往往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广泛调研与系统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在“双减”政策实施一学期后,对英语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焦虑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多数教师认为作业分层创新困难,且效果不如意,作业量的减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基于需求分析模型设计学生问卷,调查初中生对英语作业的需求情况,为英语教师设计减负增效作业提供针对性建议。
二、需求分析模型简介
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本土情境、讲究实用的活动,其理论背景源于课程开发需遵循的其中两个原则:针对教学群体调整教学和训练学生的学习(Schutz & Derwing,1981;Rodgers,1980,转引自陈冰冰,2009)。基于此,许多学者开发了需求分析模型。Munby于1978年提出目标分析模型,但由于只关注目标需求,难以运用到大规模外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当中;Allwright在Munby模型的局限性上做出调整,着重分析学生当前语言水平和未来目标需求的差距,但轻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Hutchinson和Waters综合前两个模型,关注学生语言运用的目标需求和语言学习的过程需求,但忽视了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吴越,2017);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的模型整合了之前几个模型的观点,全面分析了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更为成熟完善。因此,本研究采用Dudley-Evans & St. John(1998)需求分析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该模型具体分析七个方面,如表2.1所示。
三、调查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来自浙江、江苏、江西和安徽四省的城市和农村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调查为线上测验,要求被试对象根据自身情况如实作答。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软件共发放问卷1726份,根据测谎题筛查,并删去规律作答后,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260份,其中初一学生问卷474份,初二326份,初三460份。
(二)初中英语作业学生需求调查问卷
问卷基于Dudley-Evans & St. John(1998)的需求分析模型设计,旨在分析初中生的目标情景和目前情景以及两者间的差距,考查学生个人的主观需求,并探究学生对当前英语作业各方面的满意度。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者背景信息,共3小题,包括年级、性别和英语成绩水平。第二部分为李克特五级量表题(5=完全符合、4=通常符合、3=说不准、2=通常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共42题,分四个维度,目标情景分析对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各年级学生的要求,共17题;目前情景分析即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及语法、词汇、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程度的自我评价,共7题;个人主观需求即学生对英语作业设计的期待,共12题;对英语作业的评估指学生对作业量、作业效果、多样性、创意性以及讲评批改方式的满意度,共6题。第三部分为开放题,了解学生对2021-2022学年上学期英语作业设计的反馈与建议。
为确保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首先就问卷内容效度咨询专家教师,调整用词,随后使用Cronbach’s Alpha检验信度并就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因子分析,最终保留问卷量表题36项。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其中初一问卷总信度α值为0.907,分项信度α= 0.749-0.964;初二问卷总信度α值为0.917,分项信度α= 0.715-0.958;初三问卷总信度α值为0.939,分项信度α= 0.735-0.961。
(三)数据分析
运用软件SPSS 26.0对问卷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并参考束定芳(2004)对需求分析模型作出的解释,统计均值越接近5,代表被试对问卷项目越认可,得分4.5-5表示非常认可,3.5-4.4表示比较认可,2.5-3.4表示认可程度一般,1.5-2.4表示不太认可,1.0-1.4表示几乎不认可。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初中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现状
通过调查初中各年级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现状,分析英语作业的内容应如何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图4.1.1-图4.1.3分别呈现了初一至初三年级各层次英语水平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法、词汇和文化七方面的欠缺程度(数值越大表示欠缺程度越高)。
图4.1.1 初一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欠缺情况
由图4.1.1可见,初一年级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各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欠缺程度都显著低于其他层次水平的学生,且各方面的均值基本处于1.5-2.4之间,折线平稳,说明该层次学生对各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较好;良好学生的各项均值处于2.5-3.4之间,说明该层次学生认为自身在各方面英语知识与技能中存在不足,其中阅读技能和语法知识是最欠缺的;合格和不合格学生的各项均值在3.5-4.4之间,两条折线均平稳且距离相近,说明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的欠缺程度相似,而且对各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都较差;总体来看,初一学生在口语技能和语法知识两方面的欠缺程度最高。
由图4.1.2可见,初二年级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各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欠缺程度依然低于其他层次水平的学生,但差距缩小,尤其在文化知识方面,四个层次的学生欠缺程度非常接近。除了对词汇的欠缺程度为2.28外,优秀学生在其它方面的欠缺程度均值都大于2.5,在写作和文化方面的欠缺程度最高,说明随着年级升高,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各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难度提升,特别是在写作技能和文化知识方面。良好学生的各项均值在3-3.4之间,与初一同层次学生相比,在四项技能上的欠缺程度略有加重,在英语知识方面差别不大,其中口语技能和语法知识方面欠缺程度最高。而合格学生在写作技能和语法知识方面的欠缺程度最高,与初一同层次学生相比,在各方面的欠缺程度与良好学生更接近,说明初二是合格学生提升英语成绩的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夯实薄弱部分。初二不合格学生在各方面的欠缺情况与初一同层次学生基本一致,说明不合格学生在英语各方面的进步非常缓慢。总体来看,初二学生在写作技能和语法知识两方面欠缺程度最高。
由图4.1.3可见,初三优秀学生在口语、写作和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程度均值等于或超过3,其它方面欠缺程度较低,其中听力技能和词汇知识欠缺程度最低,说明优秀学生在英语笔试项目上基础扎实,但英语综合表达能力还有不足;良好学生的各项均值在3-3.4之间,与初二同层次学生相比差别不大,但与同年级优秀学生在各方面的欠缺程度接近,尤其是听力、口语和阅读技能方面,说明初三良好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较好,通过练习可以取得较大进步。合格和不合格学生的各项均值在3.5-4.4之间,两条折线均平稳且几乎重合,说明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对各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都较差,但不合格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指导向合格目标迈进。总体来看,相比前两个年级,初三四个成绩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的欠缺程度接近,特别是口语技能和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程度最接近,说明初三的训练以中考为导向,学生接受统一的练习,而对口语技能和文化知识这类非应试项目的培养存在不足。
结合目标需求分析,即《课标》对各年级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客观要求发现,各年级学生听力技能掌握程度最好;初一和初二年级最不足的是阅读技能中的拥有充足课外阅读量,其次是写作技能和口语技能。具体而言,初一学生在使用英语传达图表和海报信息以及演唱英语歌谣或歌曲的技能上存在不足,而初二学生的不足则表现在为自己创作的图片写英语说明和在口语活动中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初三学生最不足的是口语技能中的用英语表演短剧,其次是拥有充足课外阅读量和根据写作要求收集素材的技能。
(二)初中生对英语作业设计的期待
初中生对英语作业设计的期待,包括学生对英语作业类型的倾向和对作业未来形式的期待,数据分析如下:
1. 初中生对英语作业类型的倾向
此处倾向调查指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复习巩固、实践拓展与兴趣导向三类英语作业的倾向程度。采用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学生英语成绩水平与对英语作业类型的倾向有何关系(见表4.2.1.1)。
由表4.2.1.1可知,学生英语成绩与倾向的作业类型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普遍不高,对兴趣导向类作业的倾向程度与学生成绩水平的相关性最低。因成绩良好的学生人数最多,故以成绩良好的学生作为基准,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复习巩固类作业的倾向程度比良好的学生高出39.2%,对实践拓展类作业的倾向程度高出29.5%,对兴趣导向类作业的倾向程度高出25.7%;成绩合格的学生对复习巩固类作业的倾向程度比良好的学生低31.1%,对实践拓展类作业的倾向程度低39.6%,对兴趣导向类作业的倾向程度低28.9%;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对复习巩固类作业的倾向程度比良好的学生低96.7%,对实践拓展类作业的倾向程度低100%,对兴趣导向类作业的倾向程度低87.1%。因此,成绩越好的学生,对三类作业的总体倾向程度也越高。
2. 初中生对英语作业未来形式的期待
此处期待调查指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参与和课外自主学习时间的期待程度,分值越高表示对该变量期待越高(见表4.2.2.1)。
由表4.2.2.1可知,除了不合格学生对参与作业设计的期待略低于3.5外,所有学生对分层布置作业、参与作业设计和拥有课外自主学习时间的期待均值都超过3.5,说明学生对未来英语作业实现这三种形式较期待,其中对拥有课外自主学习时间的期待均值最高,且除了不合格学生外,该项(拥有课外自主时间)在其它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中,标准差都小于1,说明数据具有内在稳定性,即前三个水平层次的学生普遍希望拥有自主支配的课外学习时间。而在四类学生群体中,分层布置作业和参与作业设计的期待均值相对较低,且标准差大于1,说明部分学生是不希望分层布置作业和参与作业设计的,这与学生个人的英语水平有关。根据学生问卷开放题的数据,部分学生认为分层作业会加重个人负担,被迫完成难度更高的作业,而对于参与作业设计,部分学生也表示不感兴趣,或者没有想法。
英语教师作业设计焦虑调查数据显示,英语教师对“双减”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焦虑程度均值为3.91,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性是比较担忧的。根据教师问卷开放题数据,部分教师认为在减少作业量的情况下,学生并不会自主安排学习,有效查漏补缺,这也给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带来了挑战。综上,学生对自主学习时间的期待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怀疑产生了矛盾,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初中生对英语作业的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包括对作业量、作业效果、多样性、创意性以及讲评批改方式的评估,分值越高表示对该变量越满意(见表4.3.1)。
由表4.3.1可见,三个年级的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各方面满意度均值都超过3.5,说明学生对当前英语作业总体上比较满意,其中作业讲评和批改的均值最高,且标准差都小于1,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英语作业的讲评和批改方式是六个变量中最令人满意的;而对作业创意性的满意度均值是最低的,标准差大于1,说明有大部分学生对作业创意性是不太满意的。进一步统计发现,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作业的总体满意度逐渐下降,说明高年级学生对当前英语作业有较大的改善需求,高年级教师应考虑学生需要,而非盲目根据应试要求,只重视机械练习,而忽视作业设计上的创意多样性以及作业质量。
五、调查发现与启示
笔者调查发现,(1)在初中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现状方面,总体来看,随着年级升高,四个成绩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的欠缺程度越来越接近,其中语法和文化知识,以及口语和写作技能是相对欠缺的,而且三个年级的学生都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2)在初中生对英语作业类型的倾向方面,学生英语成绩与倾向的作业类型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不高,其中对兴趣导向类作业的倾向程度与学生成绩水平的相关性最低,而整体上看,成绩越好的学生,对三类作业的总体倾向程度也越高;(3)在初中生对英语作业未来形式的期待方面,学生对实现作业分层、参与作业设计和拥有课外自主学习时间都较期待,其中对拥有课外自主学习时间的期待最高,但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感到担忧;(4)在学生对英语作业的满意度方面,三个年级的学生对当前英语作业总体上较满意,其中对英语作业的讲评和批改方式是最满意的,而对作业创意性是最不满意的,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作业的总体满意度下降。
根据调查发现,本研究为初中英语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减负增效的英语作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理解输入促进表达输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设计长期性、项目化作业,如在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写作技能欠缺的情况下,布置系列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英语课外读物(《典范英语》、《书虫》系列等),摘抄好词好句,分享感悟并撰写读后感。学生在语境中了解英语文化知识以及地道表达方法,为后续口语交际和写作活动积累素材。由此,理解输入和表达输出有效衔接,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分阶段布置的形式,有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
(二)提高分层作业设计能力,以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特别是高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提供创意想法,后续给予反馈,以帮助教师调整分层作业设计。结合调查发现,相对而言,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对兴趣导向类作业不排斥,教师应重视他们的英语兴趣发展,如在学唱英文歌曲,欣赏原声电影等兴趣导向作业中融入基础巩固和实践拓展作业,要求学生抄写优美歌词并仿写,查阅背景知识并分享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的内涵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余文森,2004)。在英语作业设计实践中,主动性体现在学习兴趣与责任上,教师在布置兴趣导向的作业时,可以采取协同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共同讨论、互相监督,优生带动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独立性和自控性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在班级分享探讨、并定期组织反思活动,形成一种自我监控的创意作业形式。
六、结语
“双减”政策旨在减负增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是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而是减少机械的重复性作业,设计个性化的分层作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作业倾向,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欠缺的现状,适当增加选择性作业,科学设计实践性作业,合理选择作业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 & M.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Cambridge: CUP, 1998.
[2]陈冰冰.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2).
[3]刘保春. 初中英语作业多样化及有效性研究[A]. 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2021.
[4]齐美. 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研究——分层作业[A]. 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C]. 北京:2021.
[5]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吴云开,陈惠莉,林鉴,林玉琴.“双减”目标下初中英语思维型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J]. 福建教育,2021(37).
[7]吴越. 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满意度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8]余文森. 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 教育研究,2004 (11).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nglish Homework Design in Middle School Based on Needs Analysis ModelLuo Xiaojie Chu Shiyao
Abstract: This study applies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needs analysis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demands for English homework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tudents of three grades relatively lack grammar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s well as speaking and writing skills, and they all had a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read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English scores and the types of homework they tend to do is not high, but overall, students with higher scores are much more inclined to these types of homework; there are diverg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xtracurricular independent learning time; students have the lowest satisfaction with the innovation of homework, and as the grade increase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with homework decreas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findings, the authors give three suggestions: Teachers should connect input and output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signing multi-layered homework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t all levels;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to highlight students’ main position.
Key words: needs analysis model;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English homework; homework design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