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联考的八个省份中,已经有四个省份逐渐公布了考试成绩。从目前公布的四个省份——广东、江苏、福建和重庆来看,江苏省依然还是“苏大强”,整体成绩从倒数第二转变成倒数第四。
其他省份的考试“战绩”或许大家都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的联考成绩——有些出乎意料。用一些教育专家的话来说“竟然会倒数第一!”,而且根据网传的考试平均分来看,福建省联考数学成绩平均分只有52.8分,而目前第一名的江苏省有69分。
此外,据说福建考生在查成绩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600多一点的成绩排名省2000左右!这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查分系统崩溃了,这个成绩对应的排名实在是说不过去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考生“福建”这次发挥得并不是很好。
从网传的福建省的八省联考评论分数据来看,数学52.8分——的确不高。但是物理成绩也格外有些“显眼”——平均分只有38分多一点。数学和物理的成绩真正验证了那句“数学是为物理服务的”话,而它们也在成绩上表现出了“一损俱损”的相关性。
52.8分的成绩占总分的35%左右,38分的成绩占总分(按100分算)38%左右,而这两门课的得分率都是低于其他科目的,这其中说明的道理难道就只有数学和物理难度大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这也恰恰说明了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暴露一个问题——考生在数学这门课上普遍存在短板。而物理出现这样的情况,数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并不是必然的关系。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呢?学好数学不仅会提高数学成绩,也会对学好物理课起到积极作用。所以说,学好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学生该怎么才能学好数学呢?笔者将问题一分为二:
首先,对于正在高三的学生而言,现在再说那些“平时好好学习”“打好基础”的话已经不太现实了,因为大家都基本上已经把三轮复习进行完了,哪里还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而且距离考试不足三个月,大家也没有那个时间去挥霍。
所以说,对于你们而言只能找一个解决“短痛”的出奇制胜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依然是“刷题”,但并不是盲目地刷。都已经新高考了,你的认知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考试模式里。最起码要对考试大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拿数学来说,已经有几道题明确不考了,那你还有必要再去刷它吗?没有必要,你要做好的是,有效率的刷题。
当然,这个问题还要结合自己的数学基础怎么样。有一个词叫做“量力而行”,希望大家也能够理解。如果你基础并不怎么样,那么双锥曲线和函数导数的大题,你就没有必要过于纠结,也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反而不如把常考的数列或者正弦函数等好拿分的题目给研究透彻,做到十拿九稳。然后再去涉猎一些自己“既能做但又没有把握”的内容,比如圆锥曲线你可能次次“挑战失败”,但你可以研究一下这一类的题目,看看答题的共性,你就量力而行答到没有思路为止。这样下来,这个收益肯定是最大化的,而最终体现出来的分数会对你的考学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对于大多数人呢?特别是还没有步入中学的的学生,那肯定还要来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一定要打好基础”。还是那个例子,学习数学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打好这栋大楼的“地基”,而这栋楼最终的高度也是在知识的累积上体现出来的。所以说,数学的高度是建立在平时的学习和积累的,当然也离不开一定程度的天赋。
总之,解决数学这个“长痛”的问题,注重基础才是一剂良药。那么该如何打好基础,学好数学呢?我觉得最起码要具备3个能力:
1.态度。首先得有一个坚信能够学好数学的态度,建立你和数学之间的信任。不要被偶尔的挫折而打败,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大的忌讳是自己怀疑自己。但总之,这个态度上要自己转变过来,不仅对学数学。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
2.动手能力。学好数学的两大支柱——思考和计算,做数学题不仅仅需要思考,更需要动手去计算。而且最终的成绩也是从计算的步骤和结果上体现出来的,所以说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思考能力强,动手计算能力却很弱,那你就是一个数学“低能儿”。
3.兴趣化。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都会让人感到“上瘾”,比如打游戏,你或许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够把一件事坚持做一上午或者更久,但是却有不少人能够打一整天的游戏,而且还不觉得累。
而为啥学数学就做不到学一天也不累呢?或许正是因为数学独有的枯燥乏味性,一串符号和一些数字,让人看起来就头大,哪里会有画面丰富多彩而且极易获得成就感的游戏好玩呢?
所以说,学好数学的一个难题就在这里,如何把枯燥的内容兴趣化?比如可以尝试结合有趣的故事、编顺口溜等方法。
数学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八省联考的数学平均分数据又一次给大家敲响警钟。所以说,学好数学,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