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省重点高中的尖子班,读高二。
2018年该校共招尖子生120多人,两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理科班每班46人左右。文科班30多人。
11月12号和13号两天,期中考试。13号晚23:14分,我刚入梦乡不久,被一阵手机铃声惊醒,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是在外地上学的女儿打来的。
接通电话,女儿说:“妈,我想你了,我这次考得特别不好,而且16号就要开家长会了,我觉得挺对不起你的!“
我说:“妈也想你呀,过两天周末,不就可以见到了吗?考得多差都没关系,考过了就不要想它了,接下来,你知道怎们做就行了。你们的分数这么快就出来了?"女儿说:”数学成绩出来了,才96分,其他成绩还没出来。”
接电话
说实话听到分数,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满分150分的卷子,她从来没考过这么低地分数。以往考试分数基本都在130多分,最差也在110左右,上次月考数学成绩是133分。
女儿向来都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计保守。以前她也经常说,考得很差,可结果出来之后,都还不错。目前,高中阶段最差的时候,全校排名40多名。
不过听她这次的口气,加上低得确实离谱的数学成绩。我第一次相信了她的话。我心想,这次估计全校排名得到60了,不过没有关系,偶尔一次成绩代表不了什么,我很坦然。
微信截图
14号中午,我正在写文章。突然收到女儿发来的微信消息。当天是周四,正常情况下,她们的手机是被老师收了的,不可能在自己手上。不过,老师经常会让女儿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组织一些活动或写一些东西,要用到手机,所以手机偶尔会在她手上。女儿在微信上问我:“妈,你的公从号里有文章吗?”我说:“有,怎么啦?”她接着说:“刘老师让我帮他做家长会的ppt ,想借鉴一下你的文章。“”是不是这次考得不太好,怕家长们着急啊?"我问。“是的,老师说,这次考试老师和同学们都还好,没有太大压力,只是怕家长着急,不能理解,所以要安慰一下家长”,女儿答。
微信截图
这次期中考试,数学成绩,除了几个同学还不错,大部分考得都不太好,全班的及格率仅50%。据说这次试卷难度比较大。但考成这样,以往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我女儿数学96分的成绩,单科年级排名38名,2个理科班共有学生90多人。
16号下午3点,家长会如期举行。跟我们一同去的,还有另一个同学家长,她儿子这次数学分数更是低得历害,才80多分,没有及格,她很着急。她曾经说过高三要去陪读,在车上我问她,你高三真要去陪读啊?她说:“还是不去陪读了,我一个亲戚,在陪读,但是孩子成绩没升,反而下降了,看来陪读也没用,到了高三,我打算每周去一次,煲点汤给孩子补补身体。”
2点多钟,我们到了学校,已经有一些家长,围在学校的光荣榜前,边看边交流。在全校前十名的语文单科光荣榜上,我看到了女儿的名字,她排在第5名。
不同以往的家长会
3点钟,家长会在班主任的主持下准时开始。
突然,全班的孩子一下子涌了进来,分别站在教室的左右两边和讲台上。家长们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是要干什么?难道孩子们要一起开家长会吗?
家长们正在疑惑,班主任说,孩子们想为家长们唱一首歌,来表达他(她)们的心声。
于是,教室里响起来动听的歌声: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歌声,回味着触及灵魂的歌词,一些家长,难以抑制内心复杂的情绪,忍不住开始落泪。有些孩子也是边唱边抹眼泪,教室里的气氛一直子变得凝重起来。
这些孩子,来自四面八方,初中阶段在当地都是学习的佼佼者。现在他们远离父母到异地求学。从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到自己独立面对风雨,再加上学业上的压力,一路走来,孩子们着实不容易。听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歌声,以及让人无比动容的歌词,亲子之间的感情开始流动起来,家长们的心瞬间就被融化了。
孩子们哭,除了被歌词所描绘的场景触动之外,最多的其实是对家长的愧疚。孩子们心里是有数的,考得不好,她们自己也难过,如果家长再去批评她们,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难过,甚至失去信心。所以,当孩子成绩不好时,不要去批评,更不能打骂孩子。打骂虽然能让家长情绪得到宣泄,但是会严重破坏亲子感情和亲子关系。
家长会期间,屏幕上放的都是女儿独立完成的ppt,她能在两天的课间时间,做出这样质量的ppt,着实让我有些意外。我非常鼓励她参加课外活动,以及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能帮老师减轻负担,也让自己得到了锻炼。
虽然这样会占用她的学习时间,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这次虽说数学拉了几十分,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没有她预测的那样糟。这次考试全校排名第29名,班上排12名,比上次月考的全校22名,班级13名相比,相差不大。
希望家长们,能冷静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关注孩子成绩以外的方面。注意发展孩子的各项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爱和理解,比批评打骂孩子有用的多。
这就是我从来不为孩子学习成绩焦虑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