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来自人教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评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题型新奇,题目针对性强,但是“坑”也多,可以当巩固练习卷试试。
我们一起来看看卷面有哪些“坑”需要我们注意去避开:
01
01
考查学生对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的正确认识、读法、算法以及走针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
题①考查学生对钟面上的三根针的认识理解。走得最快的是秒针,最慢的是时针,分针居中。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每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秒什每走1小格是1秒,每走1大格是5秒,时针每走1大格是1小时。
题③⑥考查学生对时间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时、分、秒相邻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即1时=60分,1分=60秒。在进行计算或是比较大小时,应先选择一个方便计算或比较的单位进行统一,再进行加减计算或是比较数字的大小。
题②④⑤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计算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从一个时刻到下一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可以对照钟面数出时针、分针、秒针各走了多少格,也可以列算式计算。计算时有两个公式,大家努力记住,希望能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能灵活运用。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
题⑦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读法的理解掌握。时间的读法: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秒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秒,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几秒。
题⑧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时间单位的熟练度。温馨提示:有时候,“时”可以当“小时”来用,而“小时”不能当“时”来用。
题⑨考查学生对在计时比赛中,时间的作用和相应的表示意义的正确理解和判断。即用时少的快,用时多的慢。
02
02
判断学生对时间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在实际生活应是否使用正确的判断。
如题①考查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长的一个理解判,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借助一定的时间参照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判断。题2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读写的理解掌握,关于时间,在读时有“零”,书写时相应的位置上也应该有“0”。
写时间,考查学生根据图上钟表指针的指示认读钟表时间并正确书写和计算时间的时间认读理解计算能力。时间的认读法: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秒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秒,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几秒。
选择题的题型与填空题的题型类似,具体做法与填空题一样。
03
03
分析统计表数据,通过计算和比较大小,利用时间的特别作用来判断比赛结果的应用时间能力。同样值得注意的事是:用时少的快,用时多的慢。
解决问题是一张试卷的压轴,占分比大,不但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细心。
题①的重点在“最晚”,就是一秒钟也不浪费,无缝衔接。即题目已告知了我们到达时间和经过时间,要求我们利用这些条件计算出起始时间。
题②的重点在妈妈的上班时间是分段的,休息时间不能算进去。我们不能直接相加减,而应该先把每段的工作时间计算出来,再把各段的时间相加。
题3中的题①,想要哪个区停电时间最长,得先把所有区的停电时间都计算出来,哪个时间最多,就是停电最长的。而一共是多长时间是指停电最长小区的停电时间,而不是所有区的时间相加!
而题②可以通过停电时间段来判断小欣家住在哪个区,还需要多久来电,这个时间不是指小区的停电时间,而是小欣到家这个时间与来电时间这两个时间相隔的时间。
04
04
这一页也是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对时间的加减计算的熟练掌握,自行测试,看看自已是否已掌握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记住两个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
05
05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