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7-27 19:03:14

大家好,我是今日头条大鹏老师。

关于第二单元的复习建议,大鹏老师分析如下:

观看微课视频:

【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所以新版本的教材的把此内容从一年级下册提到这个进度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方向。

【学情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参见“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初步实验研究”叶绚方芸秋──《心理学报》1958年第1期。)。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本书内容应注意启发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学校、家庭等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物体的空间方位。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手,听反话等)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对一些一时理解不了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逐步理解。

“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采用“生活中的数学”板块形式,加以介绍,仅供学生了解,不作教学要求。

复习课件:

单元测试卷:

第一份:

第二份:

我是大鹏老师 ,专注中小学生学习,因为专业所以出色!

头条私信可回复数字005(不是留言里回复),也可在评论区评论或提出问题。

喜欢我的分享,请记得点赞关注哟!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前进的动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顺手转发,可能会让好朋友们也受益哟!

声明: 以上图文和音频,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立即处理。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