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考已于昨日圆满结束,在我拿到数学试卷后,我就有两个感受:一就是计算量大;二就是难度虽然有,但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难,感觉和2020年难度接近。只是创新性相对较强,确实创新性改动确实是近十年改动最大的一次。不过细看此次试卷,与本人的考前知识梳理公益讲座相比,还是有很多点已经被我完美预测到了:
选择题共12题,大类考点全部命中,细节考法命中10题;
填空题共6题,大类考点全部命中,细节考法全部命中;
解答题共7题,大类考点全部命中,细节考法命中6题;
此次知识梳理大题型方向全部命中,细节考法命中率高达88%,可以说很完美的达到了考前一周知识梳理的效果。
不过2023的中考已经成为过去式,2024年的中考已经开启倒计时,那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我们各位家长和老师需要重点关注:
1.整体试卷计算量大幅度加大,尤其是后两题计算量大幅度提高,计算不熟练或者思路不清晰明快的学生在面对此题时很难在考试结束前完成试卷。目前,我依旧没有听说有哪位同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23年全部试题并且正确,甚至于连预估能够得到118的学生都是凤毛麟角,这与2022年差异较大。因此我大胆预测,去年118-120的学生会在今年大多停留在115-118左右;去年114-118的学生今年很可能都集中在110-112左右。这对于众多能够较为稳定得到112却不能稳定解决24 25第三问的学生来说,很可能最后结局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既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在复习和研究24 25第三问上,又在最后的中考没能考出超出112很多的成绩。未来对于数学24 25题的复习与精力分配,需要家长们更加慎重考虑。
2.试卷第6 7 9 10 12 17 22 23题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考点变化。许多死读书的中等生,或者某些靠考前突击想要“投机取巧”,“考什么学什么”这种功利性学习的学生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灭顶之灾。第21题第二问从2022年中考改为考查线段长度以来今年继续保持,难度较之前也有加大。因此,可以说未来中考的步调也许将和高考保持一致,不再一成不变,更加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硬实力”。
每年在期末考试之前,我基本都能通过多方渠道得到各个区各个年级区统考的每个题的考题范围。家长还都希望我能依照范围做出针对性的练习和复习,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一个好的成绩和名次。虽然每次我也都尽可能的遵循范围给孩子们复习,但我一般也都会把我之前课上讲的重难点题,即便不考也会给孩子们重新复习一遍。我一直觉得只有这样才算把这个知识学的更扎实更透彻,现在看来,中高考的改革,充满随机性的变化,让我更加坚信我走的路是无比正确的。
3.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初中计算准确度、速度、技巧、数据积累均十分薄弱。像今年中考这样的复杂计算题,即便给他讲完思路,让他在较短时间内算出题目的正确答案都是十分有困难的。这样的计算能力,在初中摸鱼混个108-112可能还算勉强够用,到了高中将会变得十分吃力,和学霸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我今年在高考完第二天曾经做了一个测试,现场给一个初三成绩均在112以下的一个高一班计时测试今年高考大题第一题解三角形。此题难度很低,学生们公式也都掌握娴熟,只是因为今年那道题有一个已知条件为根号39,他们计时15分钟才能勉强得出答案,还有部分人因此而算错。但我在黑板上计时无答案首答,只需要4分钟。要知道,我已年过三旬,脑力远不及当年,现在十七八岁的学霸的计算速度只会比我还快。
今年的中考24 25题我没有计时算,但我感觉我每个题应该花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因此按照普通学生相同题目计算时间大约是我的四倍来看,他们这两个题可能需要80分钟才能完成。因此他们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更别说今年的25题第三问有点偏高中解析几何计算的思路,需要设计一个较为精简的计算思路才能较快计算出合理的结果,大部分学生将更难顺利得出最后结果。
所以,想要在中考高考当中得到一个像样的高分成绩不仅仅是题目的难度阻碍了孩子的上限,计算的速度不够快不够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和正确得出答案也是阻碍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3年的中高考已经全部结束,今年可以堪称试卷改革“元年”。如此多的题目变化,未来的路注定崎岖蜿蜒,希望各位学生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终达到光辉的彼岸[作揖][作揖][作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