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如下:
原始农业的发展
- 历史贡献: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先民栽培稻,北方先民栽培粟和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 发展过程:经过2000多年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得到推广,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耕种,出现家禽饲养。
- 兴起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 重要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姆渡人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
- 生活地点: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
-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 农业生产:种植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 家畜饲养:猪、狗和水牛。
- 手工业:会制作陶器和玉器,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半坡居民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 生活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 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 家畜饲养: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 手工业: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会纺织、制衣。
原始农耕居民的异同点
- 相同点:都处于相同社会发展时期,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 不同点: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种水稻,家畜有猪、狗和水牛,制作黑陶;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粟,家畜主要是猪和狗,制作彩陶。
( 满满的都是干料 初中生复习预习必备 点个关注我会一直更新的 感谢大家观看 喜欢的点个赞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