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七下历史期末测试卷

江西七下历史期末测试卷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5-03-03 13:22:31

经济发展

考点一:繁荣的唐朝经济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业:蜀锦冠于全国;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商业区“市”、居民区“坊”(市坊结构),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考点二: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作物:

①引入越南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也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2.制瓷业:五大名窑;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发展成制瓷中心。

3.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北宋末开始使用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市镇发展:

(1)最大城市: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

(2)城市可以沿街开铺(打破唐朝长安市坊结构);

(3)出现▲早市和夜市(经商时间不受限制);

(4)乡镇形成草市

2.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出现: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会子)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东汉后期开始,江南地区经济逐步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础)。

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3.启示:

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

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考点三:宋元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2.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传统节日如:春节(宋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庆祝活动?

考点四:明朝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最为著名)。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考点五: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表现: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二)手工业的发展:

①手工行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三)商业的发展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大城市:苏州、北京等)

②出现工商业市镇,如汉口镇盛泽镇

形成大的商帮,如:晋商(票号)和徽商

(四)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概况:康熙时人口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积极影响: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4、消极影响:人地矛盾,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考点六: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统治者的重视:政策支持、轻徭薄赋等;

3、生产技术的提高;

4、生产工具的改进;

5、劳动人民的辛勤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