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
B.保留了农奴制
C.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
A.劳动力问题 B.市场问题
C.资金问题 D.原料问题
3.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4.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B.电讯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
C.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5.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不包括(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B.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C.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D.工业革命使未成年人沉湎于网络游戏6.“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族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神创论 B.物种不变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生物进化论
7.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俄国退出“一战”,大大削弱了同盟国一方的力量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德国的投降宣告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
8.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
A.时间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9.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 )
A.削弱了政府的权力
B.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杜鲁门总统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二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持不对美国让步。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
A.苏联实力强于美国
B.美国、苏联矛盾突出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11.“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 )①大化改新 ②明治维新 ③法西斯上台 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12.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 )
A.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B.具有大国强权色彩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合作与对抗并存
13.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来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区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 D.地区冲突的加剧
14.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不利于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B.企业提高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D.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16.日本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来自20多个国家的60家工厂。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D.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17.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在任何武器门类方面的产量都多于德国。这主要得益于A.新经济政策 B.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美英支持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8.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发动了“蓝鹰运动”它体现了美国政府(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C.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
19近年来汉语新词大量出现,如“点击量”、“网购”、“刷屏”等。这些新词的出现得益于哪种技术的发展( )
A. 原子能 B. 电子计算机 C. 航天技术 D. 生物工程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1)根据材料一中布哈林的观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2分)
(2)材料三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运营”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3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有何共同之处?(2分)
21.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第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仅“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避免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后来欧洲人认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除了联合自强,别无选择,摆脱美国人的束缚无疑是明智之举。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3分)
(2)分析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后来欧洲人决定走联合自强之路,请举两例说明欧洲人联合自强的历程。(4分)
(3)分析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最终结局如何?(3分)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2分)
22.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
材料二 1861~1865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乎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 从1929年开始,美国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工商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和饥饿人数激增。1933年,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就任美国总统。为摆脱困境,罗斯福政府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请回答: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分)
(3)材料三所述的“危难”指的是什么?简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1分)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2分)
23.请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