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评讲听课记录高中历史怎么写

试卷评讲听课记录高中历史怎么写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12-22 14:25:34

师:同学们,时光的车轮已来到了21世纪,但中华儿女谁也无法忘记那段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历史。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筹建了红色纪念馆的前厅,有声厅,文物厅。今天,我们将来丰富书法展厅。看展厅中已经有一幅作品了。

软笔书法,能看出是哪种字体吗?(生:草书)再来看看落款,这是谁的作品呀?(生:毛泽东)。毛泽东主席,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而且他还是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他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其中,草书的成就最高。

师:这一幅创作于一九六二年四月的草书作品,是他的代表作。草书作品就不大容易看懂,一半靠看,一半靠猜,看看他写的是什么内容?(生:他写的是长征。)的确,这写的就是咱们课本上第16页的——(生:七律.长征。)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呀?(生:毛泽东。)我们参加书法比赛时,也会选择一些古诗词为内容,来创作作品,而毛主席呢,却是以自己的一首诗为内容创作了这个作品。说起长征,你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回答(师:你知道了长征的起始时间。)

生2回答(师:你知道它的总路程。)

生: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进行的战略性转移。(师:他说出了长征的原因。)

师:看起来同学们对长征已经有了整体的印象,你们看,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一九三五年九月,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已经突破了岷山的最后一道关口辣子口。此时,他们即将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回顾一年来的风雨历程呀,毛主席百感交集,于是就写下了这一首七律长征,并亲自在会议上吟诵分享。谁愿意也为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读整首诗.)

师:读得不错。两个建议,可以把诗人毛泽东读上第二看威仪“逶迤”两个字发音不够准确,你跟沈老师读一遍。(师教读:五岭逶迤腾细浪。)谁愿意再读一遍。(指名读整首诗。)咬字清晰,读得非常好,而且还读出了七言诗,四三的停顿,咱们一起来试试。(全班齐读整首诗)

师:同学们,已故毛体书法家毛泽东书法研究会会长唐步田先生称,毛主席诗书合璧,双峰并秀,什么意思呢?

说他诗写的好,书法也好。而且擅长用书法的特殊表现手段,来表达诗词的内容和意蕴,将两者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所以,欣赏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对于我们理解这首诗是有一定帮助的。

师:来,看一看这幅书法作品,整体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比较开心,比较豪放。)用“豪放”这么一个词形容它,还有吗?(生:我觉得这个字是比较大方,雄伟的。)大气,是这个意思吧?

师:看,同学们都觉得这个诗词作品给我们一种大气豪迈的感觉,这其实与它所描写的内容长征是完全相契合的。我们来看这幅作品当中,有些字,笔画不多,但是,字却写得很大。什么字?(生:难、闲、后。)毛主席为什么要把这三个字写得那样大呢?是想要强调些什么吗?先来看看这个“后”字,你们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想一想。

生:这个“后”表示的是红军快要长征结束的开心。

师:对呀,那么这个“难”和“闲”,它为什么又要写的这样大呢?这节课呀,咱们主要围绕这一难一闲展开探究。这两个字呀,都出现在首联,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个“难”是指什么难?)红军过长征时的难。

师:同学们在单元感知课上,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中写到了长征经过的五个地方,分别是:(生回答: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师板书。)那么在这五个地方,红军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思考红军过五岭、乌蒙等五处。分别有什么困难?圈画关键字词,然后,同桌交流,共同梳理学习成果,选择其中的一联准备汇报。下面有一个学习小助手,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借助关键字词,想开去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如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开去联系阅读和生活经验,想开去。

(小组汇报。)

师:同学们,学习的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交流吧。第二小组,你们打算汇报哪一联?(生:颈联。)哪个同学先说?

生:我选择的关键词是“逶迤”,这个词写出了五岭山的范围广,道路弯弯曲曲,延绵不绝的样子,也侧面红军过五岭时的艰难。

师:关于“五岭”,同学有补充吗?

生:我看过一篇文章,《宝山界》上面介绍了当时红军过五里的时候,后面还有敌人在追击。并且屋里有些地方,它的角度接近于90度。攀登是非常困难的。

师:补充得非常好,你已经将自己读过的文章与这关键词连接起来了。是的,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五岭”,它是咱们江南地区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因为这里群山连绵,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五岭”以南称为岭南,在古代就是指蛮夷之地,只有被流放的官员才会去。来,男同学,你继续汇报。

生:我圈出的关键词是“磅礴”,这个“磅礴”在文中体现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也侧面反映出了乌蒙的红军过乌蒙山的艰难。

师:是的呀,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乌蒙山。你知道海拔两千米是多高吗?咱们这一层楼。三米。你估算一下,大概要多少层楼?(生:700多层。)这么高的山,你说过去难不难?

师:同学们,当红军过五岭,过乌蒙的时候,他们不仅要与自然抗争,还要与敌人周璇,你说,过五岭过乌蒙难不难?那么来,谁愿意用朗读把这份难表达出来?

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指导朗读。看“逶迤”威仪形容,山风连绵。咱们可以读的稍微慢一点儿,磅礴形容山势高峻,那么我们可以读的声音高一点。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读,再齐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好,这两个女生,你们汇报哪一联?

生:我们要汇报的是颔联。我划的关键词是水拍和云崖。因为云崖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崖,而金沙水竟然能拍到那么高的山崖。但可见,水流是非常的湍急的,从而体现红军过江时十分困难。

师:讲得真有道理。沈老师帮你把这个关键词写下来。(师板书水拍云崖。)金沙江水面非常宽,波浪很急,无法架桥,那么红军是怎样度过金沙江的呢?谁能简单给大家讲一讲。

生:我们先使用了声东击西之技,将敌人引到其他地点,然后又找到了两条小船,伪装成了国民党的叛子,或将控制住了对岸的少量敌人,找了四条小船。连夜渡江七天七夜,终于全体红军都到达了对岸。

师:是呀,所以人们习惯给这个事件惯以巧字称为(生:巧渡金沙江。)嗯,旁边同学继续汇报。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我要划的关键词是桥横铁索。因为红军当时过大渡河时,泸定桥被敌人拆的只剩下13根铁索。对面还有敌人的攻击,所以红军过大渡河时是非常艰难的。

师:这个故事同学们都读到过吧?凡是反映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有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这个视频片段,咱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播放视频)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敌人的炮火特别的猛烈,而红军战士仍是坚强的爬行泸定桥。

生:有许多战士被打中后直接壮烈牺牲在河底,我十分惋惜。

师:从你的表情就看出来了。那么,通过这两个故事,现在你知道诗句中的暖和寒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我觉得之所以说渡金沙江说暖,可能是因为渡金沙江的时候,红军十分聪明,没有费一兵一卒。呃,就安全过了江,但是在过大渡河的时候却损失了很多兵力。

师:战斗特别的惨烈是吧?所以用了一个“寒”字。那么我们读“暖”的时候表示喜悦,云崖暖可以声音稍微上扬一些对吗?那谁来试试看?

指名读,然后全班一起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还有一点,哪一组来汇报?

生:我划出来的关键词是千里雪。“千里雪”写出了岷山千年积雪。侧面写出红军在渡过珉山时的艰难,旁边同学有补充吗?

生:让我想到了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雪山》。里面的描写就写出了红军过雪山时缺衣少食。

师:是呀,你看联系他曾经读过的文章,体会就更深了,他马上就想到了红军过雪山时的。缺衣少食。同学们,与自然抗争,与敌军周旋,红军的长征真是难于上青天。难怪毛主席在书法作品中,将这个难字写得这样大。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首联。

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再来看看这个闲字,在诗句中即为等闲,字典中有三种意思,你觉得该学哪一种呢?

生:我觉得在字典中应该选择第一种名词,他们把长征遥远的路途,当成平常事。

师:是的。第一句中有一个词跟它意思相近,哪一个?(生:不怕。)接下来请小组讨论哪些字词能体现红军把长征当作等闲之事?把关键词写在词卡上,学习小助手,谁来读一读?

生:有的字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把长征当作“等闲”,有的字词需要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好小组讨论开始吧。

师:好,请所有同学停下来。哎,已经有两组完成了。请同学们看意见比较一致是吗?稍微有一点点不同。腾细浪,走泥丸,意见是完全一致的是吗诶?那么,我们先请这一组来说吧。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腾细浪和走泥丸呢?

生:腾细浪代表的就是“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河中的小浪花一般,走泥丸的意思是,乌蒙山对于红军来说,就像脚下的泥丸一样等滚过去。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长征之途,对于红军来说,简直是等闲之事。讲得怎么样?掌声送给他。

师:同学们即使“五岭”绵延千里,但是在红军和毛主席眼里,那也仅仅是(生:腾细浪。)即使乌蒙山高大峻拔,但是在毛主席和红军眼里,也仅仅是(生:走泥丸)。这两个比喻非常新奇啊。绵延的五岭成了细浪,高大的乌蒙成了带有什么味道?

生:既把它们比喻了,还把它们夸张化了。为了突出长征的路途,对于红军来说只是等闲之事。

师:是呀,同学们,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是红军长征途中实际存在的困难,而腾细浪和走泥丸则是毛主席运用新奇的比喻,夸张的手法,在表达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这就是革命浪漫主义。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就是毛主席诗词的最大特点。今后,同学们再读毛主席诗词的时候,可以留心细细体会。

师:来,我们再来看,后面喜是一样的,还有一个“尽开颜”是不同的,对吗?我们请这一组来汇报吧,你们为什么是选的这两个?

生:虽然岷山上有千里雪,但是毛主席还是说更喜岷山千里雪,所以他们不把长征当做一回事。虽然过了名山,还是有许多的困难,可是他们全部全部都喜笑颜开,所以可以看出他们不把长征当做一回事。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员,翻过岷山,胜利就在眼前。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生:兴奋、喜悦。)是呀,那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兴奋喜悦表达出来?这个男孩子请你读一读尾联。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是的,可以把静开言节奏放慢声音。音量可以高一点,把这种喜悦表达出来,谁再来试试?)

再指名读,全班一起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同学们,长征途中的艰难道不尽,说不完,而毛主席却说万水千山只等闲,从这个大大的闲字,你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红军战士呀?

生:我看到了不怕艰难的红军战士。

生:我看到英勇无畏,不畏困难的红军战士。

师:这样的一群红军战士,让我们用朗读一起来赞美他们好不好?(生齐读整首诗。)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事件多不胜数。(师出示:血战湘江、小渡普渡河、强渡乌江、穿越夹金山、过草地……)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一共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激战300。80余次可写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单单就选中了这五处来写呢?

生:这五处它比较特别。(师:是典型代表的意思。还有吗?)

生:这五个地点都是万水千山。

师:你关注到了首联当中的这个词。同学们来看,五岭乌蒙岷山都是山;金沙和大渡都是水。这五个地点与万水千山典型对应,形成了点与面的匹配。是不是啊诶?如果你看到这张地图,你或许会发现其他的奥秘。五岭、乌蒙、乌蒙、金沙、大渡、岷山,发现什么了?它的描写是按照(生:顺序。)是呀,这一个个的点不仅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彰显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而且还串起了长征之路,如此巧妙的安排,难怪毛主席自己对这首诗也是钟爱有加。多次以这首诗创作书法作品,赠送友人来,现在谁能够对着他的这幅作品来读一读?

指名女生读,换一幅书法作品,指名男生读,配乐全班读。

师:同学们,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作为统帅战士,诗人的毛主席一路行走,一路高歌。除了这首七律长征之外,他还接连写下了七首诗词(出示)毛主席的这些诗词,又被称为长征诗词。是他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新中国成立之后呢,毛主席又以这些诗词。进行了书法创作,迎来了他书法创作的巅峰,于是就有了诗书合璧。双峰并袖的美誉。

师:孩子们,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都是以写好楷书为基础的。今天这节课呀,咱们要来以七律长征为内容,创作一幅硬笔楷书作品。以诗词为内容创作硬笔楷书作品,其实咱们早就学过了,是不是啊?来先来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

生:竖着写的时候要从右边往左边写。

生:字大小要一样,题目要大一些,后面那个落款稍微小一些。

生:上下两个字要对齐或者左右两个字也要对齐,听懂了。两边要对齐,上下要对齐是吗?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所说的用书法术语来说,那就是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整幅作品的观感就会有所提升。但是,真正的好的作品,我们还得注意。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写好每一个字的笔画和结构。不断的自我检视,这是提高我们书写水平的法宝。六年级了,教材给了我们新提示,来看一看落款,发现有什么不同了。看出来了吗?生:在作者的名字下面还增加了自己的名字。

师:是的呀,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文字内容是谁写的?而这幅作品又是谁写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完成的这幅作品当中呢?也希望同学们最后在落款的时候,写上自己的大名,只可惜课堂上的时间不够充分,那么我们就把这项任务作为今天的课后作业,行不行?另外再给大家布置几个选做题,任选一项限时一周完成任务清楚了吗?嗯,好,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