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读好了故事《桥》,讲好了故事《穷人》,演好了故事《金色的鱼钩》,相信大家对好故事的标准都知道了。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一起读——生齐读:笔尖流出的故事。
师:笔尖流出的故事,也就是写好故事。我们不但要写好故事,还要把故事评选出来,在凡人不凡故事会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本次习作的学习要求,快速浏览一下。
(出示)齐读:故事写完整。在以前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知道一个故事的完整,它包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到了高年级写故事,故事的完整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借助本单元学习故事时,所用到的故事故事卡。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个故事的情节。请看一看。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
生:我发现平时都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但是这次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写。
生:我发现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主要人物来展开写的。
师:看来呀,要写好故事,就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想象,并且写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样的故事才完整。我们接着看本次课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生齐读: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师:什么样的情节才吸引人呢?
生:像那种不停的有矛盾发生,有困难发生的情节才会吸引人。(师:是的,一个个的矛盾,一个个的波折,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心,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我觉得要一波三折,并且这并且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更能吸引人。
师:是呀,一波三折,意想不到的结局让我们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除此之外。本单元的故事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让我们聚焦本单元故事的高潮,部分一起来看一看。
音频:《桥》这个小说的高潮部分。当洪水窜上人们的腰,老支书可以选择救出儿子,让群众先走,也可以选择不揪出儿子,让儿子先走。在两难的选择中,他最终选择救出儿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大公无私的老支书。《穷人》这个小说的高潮,部分邻居西蒙已经死亡,留下两个熟睡的孩子。贫穷的桑娜可以选择不抱着两个孩子回家,以免拖累丈夫。也可以选择把两个孩子抱回家里,日子更艰难。在两难的选择中,他最终选择抱回孩子。从中看出桑娜的善良。《金色的鱼钩》的高潮部分,在老班长很难才能钓到鱼的情况下,老班长可以选择吃鱼,但小同志吃的就更少了,也可以选择不吃,自己就有可能会饿死。在两难的选择中,他最终选择不吃。从中可以看出,他舍己为人的形象。通过梳理,你发现它们吸引人的秘密了吗?
生:他们都在故事的高潮制造了矛盾,然后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师:就是矛盾冲突,请坐掌声送给她。所谓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艰难的情况之下,主要人物所做的两难的选择。正是在这一次一次的选择中,主要人物的鲜明形象就突出了这样的情节,就更加的吸引人。孩子们,我们在创编故事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把主要人物两难的选择罗列出来,并选择最终的那个结果,来展示我们想要创设的人物形象。当然,在这个创设过程当中,如果你能够加上一些环境描写,那就更厉害了。好了,我们的故事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又是怎么样的呢?来看看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
师:在这些材料当中,哪些人物的形象是清楚的?
生:有淘气包张明,有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有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有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或者还有志愿者徐明,从中我看出志愿者徐明有助人为乐的形象。
师:有了清楚的人物形象,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在围绕这个主要人物开设情景的创设。如果你在选择这个主要人物的时候,他的形象不明确的,在创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他加上一个人物形象。孩子们,人物形象明确了,那你就可以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这个人物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又会陷入怎样两难的选择之中?最终他会选择什么样的结果呢?来让我们拿出导学单,按照学习要求开始创设你的故事情节。
师:谁来把自己的故事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们请这个女孩。到前面来来,下面的同学。借助评价标准,跟这位同学评一评他达到标准没有。
生:我的开端是先是李明是一个孤僻的男孩子,没有人给李明说话,大家都不太接受李明,把李明当做一个异类,所以开端就是没有人跟李明说话。发展,就是同桌在跟李明讲题时,他们俩发生了一个争吵,就没人和李明做朋友了。高潮是班长看见了李明现在的状态,然后送礼物来给李明,借助大家的名义送礼物来给李明,然后结局就是李明,他敞开心扉,然后大家都接受了李明。他当时的处境就是李明没有了朋友,王甜甜就看见了。所以呢,他选择就是帮助李明和不帮助李明,通过这种呢,我们可以看出王甜甜的人物形象是热心善良的。
师:来谁来评一评,借助评价标准,看看它两个标准达到没有?
生:我认为标准卡上的第一个评价标准是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完整。他的主要人物分别是李明和王甜甜,我认为他第一个是完成了的,情节也非常完整。
第二个评价标准是故事有矛盾冲突,情节吸引人。比如班长决定给不给李明送牛奶?这个就是一个矛盾与冲突,而他写出了这个矛盾冲突,而且非常吸引人,我认为他这两个都达到了。
师:掌声送给他们两个,一个故事构思的好,一个评价的好。
师:孩子们,就像刚才那样,现在请同桌把你们创设的故事交换一下,借助标准评一评你的同桌创设的故事情节,符不符合标准呢?符合就在后面打上勾。如果不符合,你就给他提出建议,让他得到进步。同桌之间交流起来。
师:同学们,请停笔抬起头来。刚才我们设计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且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去创设了矛盾冲突,树立了人物形象。但是这样人物形象并不是特别的鲜明,我们还要把它在具体的情节当中的具体表现。写出来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描写人物的方法,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启发呢?来一起看看视频。
(视频):同学们,还记得桥这个小说中当洪水窜上人们的腰时,老支书是怎么做的吗?当木桥开始呻吟时,老支书又是怎么做的呢?面对自己的儿子一揪一推,两个互相矛盾的动作描写,凸显了老支书大公无私又爱子情深的党员形象。穷人这个小说中贫穷的桑娜抱回邻居的孩子后,在家等待丈夫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内心矛盾的心理描写。后悔拖累丈夫会被揍,认为活该揍自己一顿也好,不行可能会挨揍,甚至连日子也会更穷了,他依然抱回孩子。桑娜善良的形象深入人心。
《金色的鱼钩》里,小梁请老班长一起吃鱼,老班长摸了摸嘴说——(出示)在身体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说——(出示)老班长明明没吃,却说吃了。在矛盾的语言描写中,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上。
师:孩子们有什么启发?
生:我觉得可以用矛盾的语言、心理还有动作凸显人物形象。
师:同不同意?当然并不是说每一种都要用到,是的人物的形象要鲜明,我们就可以通过矛盾的行为,矛盾的语言,矛盾的心理,把人物在那个情节当中的表现凸显出来。好了,孩子们,那就别再犹豫了,拿出习作纸。选择一个最吸引的情节,把这个人物在这个情节当中的表现,写出来吧。时间:十分钟。
师:孩子们,停下你手中的笔来,请看屏幕。借助评价卡评一评,你的同桌在写这个情节的时候用到了这样一些描写方法没有?他的这些描写方法是否凸显了人物形象?在这个情节当中,他用到了以下哪个矛盾的语言或者行为或者心理?请做判断。有些东孩子动作很迅速,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评判。好了,孩子们抬起头来。请看屏幕。你的同桌如果在写这个情节当中的主要人物的时候,他所用到的语言、动作、心理,如果写的有点少,你可以跟他建议让他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在写。这个主要人物的时候啊,矛盾的语言或者矛盾的行为,
矛盾的心理都没有用到的时候,请他补一补。赶快给你的同桌提提建议吧,有没有建议?你有没有建议?
师:好了,先来展示一下。好,我们先请这个女孩子啊,最积极哈。来请停下你手中的笔。咱们边听她讲她的故事,待会儿你来评判一下你喜不喜欢这个故事?为什么就借助我们的评价卡来评判开始?
生读:我写的这个故事,先开始是因为表哥在黑暗的晚上,不小心失足,掉落在河里面,于是呢,从这里——“救命,救命啊”,表哥就失声的呼救着,本来因为铁蛋跟表哥有一些矛盾,铁蛋有一点不想救他的,但是看到,表哥在求救,于是,铁蛋还是回过头,想要救出他。他当时心想:要出人命了,要救吗?可万一他又在爸妈朋友面前出风头,夺走他们呢?算了,管不了这么多了。于是他想到这儿,铁蛋还是头也不回的跳入河里,一把扛起溺水的表哥游回岸边,看着晕倒的表哥,铁蛋为自己的犹豫感到自责,愧疚。原来的妒忌就像被风吹走了似的,化为了乌有,铁蛋自责的低下了头,轻声道歉,立马回家,向大人求助。
师:你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生: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故事的,他有自己的矛盾,而且他非常的引人注意吧,当时铁蛋在想到底救不救的时候,凸显出了铁蛋非常善良。他有矛盾的心理,然后把这个情节推到了高潮。
师:我们看看他所创设的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是跟我们同学所评判的一样?来验证一下,他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本心善良的铁蛋最终救出了自己的哥哥,通过这样矛盾的心理,他的这个善良的本性就更加的凸显出来,是这样吗?
生:我之原本写的是沉着冷静的,班主任李军老师,但是我的同桌的提醒,我设立的矛盾并不能体现出他的沉着冷静,于是在他的建议下,我就把它修改成了充满活力的班主任李军老师,我写的这个故事部分是在高潮的时候,班长王寒冰他在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了张明在拍打同学,就误以为他是在欺负小同学。就和张明一起去找李军帮班主任去理论。然后我写的是这样的,他们来到了操场,见到了李军班主任,只见李军班主任正在健身,见他们怒气冲冲的冲上前来:”等一下你们想说什么,先自己去冷静一下。”过了一会儿,李军班主任过去让王寒冰阐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听了张明的解释,他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好像正在思考相信谁,然后在这里也是根据同桌的建议下,我把李军班主任,他矛盾的心理活动给写了出来,写在那个修改栏上面的。他想张明一向淘气他的话,很大可能是假的,可是他不是这样的人,王寒冰做事雷厉风行,极有可能以自己所见到的行为立即判断出。我到底应该相信谁是张明,又或者是王寒冰呢?对,然后后面就是最后他选择了相信张明,然后就去开导王寒冰,就跟他说,自己见到的可能是错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要把这个事件的所有过程看到,再进行判断,然后故事的结局就是广播里表扬了这个张明,他是为了帮助小朋友的,然后避免了校园踩踏事故。
师:掌声送给他。在一次次同学的建议当中,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把那个非常有经验的班主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孩子们就是像这样,写少了的地方贴一贴,没有写的地方补一补,你塑造的那个人物形象会越来越鲜明,会越来越吸引读者。今天,我们借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去构思了故事的完整。情节并且在故故事的高潮部分去创设了矛盾的冲突,让主要人物处于。两难的选择之中来凸显人物形象,并且我们还用到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尤其是借助到矛盾的行为。矛盾的语言或者矛盾的心理,去把这个人物形象写得更加的鲜明,更加的形象。下来之后,我们还可以把这个主要人物在其他的情节当中的表现写下来,完整的呈现这个故事,在凡人不凡故事会上和大家进行分享,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个地方,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