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何培养孩子,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大家听得最多的一定是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那么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有哪些呢,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呢?
首先我们从草稿纸的使用聊起。说到草稿纸估计很多人会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很无所谓,一张草稿纸纸有什么好聊的?
其实好的学习习惯都是细微处见真知。很多家长和孩子对待草稿纸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就是哪里方便就写哪里呗,有时偷懒甚至直接在书的某个空白处直接就演算起来,更别说如何规划使用草稿纸了。
事实上,很多孩子到了初中甚至高中都没有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甚至有些孩子习惯在试卷的空白处打草稿,这样做且不说美观不美观的问题,孩子考试的分数绝对会大打折扣。
很多孩子考试完,会发现这里那里“粗心”的错误,然后家长和孩子还是觉得无所谓,认为只是粗心的问题,以后慢慢改正就好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粗心习惯很难纠正。到了高考一分甩一操场人的情况下,如果因为这个“粗心”的毛病而损失几分甚至十几分是不是让人觉得无比痛心?
为啥要强调草稿纸的重要性呢?一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是一旦养成良好的打草稿纸的习惯 ,即使是在考试时犯下粗心的错误也便于快速地检查出来,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更好地利用草稿纸。
这是一张完整的A4纸,如图我们可以对折折成4份,如果喜欢折成更多份也可以,没有强行的规定。
然后按示例,正反两面每题按照上面的格子在格子里面书写。这样做完题目回过头来检查的时候就一目了然,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也可以更加快速地检查出错误。
对比一下以上草稿,就知道草稿的规范性是多么地重要了。
很多孩子做题时犯所谓粗心的错误,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没有按照规范走完计算流程,用脑子去代替笔了。用脑子代替笔计算的过程其实并不能节省时间,反而会大大提升出错的概率。大家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孩子们做大题犯的错基本都是错在倒数三步之内。因为开始做题的时候,一步一步做,相当于爬坡,所以做得很谨慎,但是最难的地方过去了,马上就结束了,就特别容易放松警惕,这个时候什么三三得八,三七二十五就全出来了,算错题抄错题各种自己都不能忍受的错,简直就是五花八门。
这就是平时对于自己的规范要求不够,只求会做,不求做到100%规范,所以考场上就特别容易出这种错。
高考的难度越小,区分度就越小,规范就越是重要,因为这个时候比的完全不是解决难题的能力,而是控制失分的能力。所以,在做好积累,做好查漏补缺的同时,通过不断反思,调整,提升规范,控制失分是大家特别是高三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其实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每次考完试非常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名是多少,这个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关注失分,做试卷分析,把失分分类整理,根据分类情况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安排。
失分基本分为三类,第一是完全不会的,第二是模棱两可的,第三是所谓的低级错误。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第三向第一类逐步推进。也就是首先要做到会的不错,然后模棱两可的知识点通过强化训练搞清楚,完全不会的要回归课本,先把课本知识点彻底理清,然后再找到类似的题目加以积累。
所以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从规范做题做起。
事实上很多学生改变了试卷上打草稿的习惯,规范了做题步骤后,分数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我认识的一个初中学生,之前数学一直徘徊在85分左右,自从规范做题后,分数上涨到了110左右。由此可见,规范做题,规范草稿纸的使用对于所谓“粗心”的学生是多么地重要。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孩子做不到怎么办?孩子觉得草稿纸标准化、错题本、预习、复习耽误时间,用处不大,不肯尝试)。我们要向孩子强调规范化的作用,让孩子意识到规划化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其实不止是打草稿 ,还应该培养其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其行为。学习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闭环链条,预习、听课、反思、作业、复习,整个过程是一个闭环的环节,而且缺一不可,只有规范这个过程,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便是自然而然不用太费家长神的事了。
附上优秀学生的草稿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