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小学的家长反馈说:孩子喜欢读课外书,也读了很多课外书,为什么考试中阅读理解还是扣了很多分,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吗?平常也给孩子买过不少阅读练习册,也练了上百篇,为什么阅读理解还是频繁扣分,让人不能理解,究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提升孩子的阅读答题能力?
我想这位家长的疑问,也是很多家长关注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解答。
阅读文《屋顶上的月光》
我们先看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屋顶上的月光》(只选三段,后文略)是小学期末五年级的一道考题。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5分题。
阅读理解的题目
孩子们在学校里上语文课,分析完课文后,老师通常会给孩子们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以下是小学生完成的阅读题,我们点评一下孩子们的答案。
前三个同学写的答案
答案一:一位三年级同学的答案就写了一句话,没有表述能力,得0分。
答案二:一位四年级同学把文章的中心句抄了一遍,显然也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思想,得2分。
答案三:一位六年级的同学写了两句话,但是分析得不够透彻,得3分。
后两个同学的答案
答案四: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写了八行,超150字,写得非常详细,但却不是概括,得3分。
答案五:一位六年级的同学写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得5分。
我们再看一下试卷给出的参考答案:
这道题的参考答案
我们发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由两部分组成:主要内容 表达情感。5分题,要求详细概括。最好50字左右。很多同学出错的原因是只写了内容,没有回答情感。或是只答情感,没有写内容。这是一道学校每次语文课都会讲的题,看似非常简单,但是没有扣分的同学非常少。考试中诸如此类的考题非常多,根据孩子们的出错原因?我有如下思考。
一、语文考试原本不应该有太多的参考答案。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时,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应该不一样。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语文考卷中,有太多的问题是有参考答案的,而这个所谓参考答案其实是出卷老师给的答案,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想到老师给的这参考答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而在语文阅卷时,很多老师其实把参考答案当成了标准答案,只要和参考答案不同,都会扣分。因此一道阅读题扣1分,便成了家常便饭。而两篇阅读理解扣10分,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您就明白了为什么看了很多课外书,阅读理解依然会丢分。因为无论他理解力有多好,他也很难写出参考答案的样子。
二、很多老师并没有告诉孩子们应试技巧。语文课上,原本应由孩子完成中心思想,但事实上,很多老师上课中却替代孩子完成了,因此很多孩子尽管上了几年语文课,却不知道如何概括中心思想。很多公立学校老师讲授语文课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没有考虑孩子们考试的需要,没有和孩子们讲解这些应试方法,因此,大部分孩子除了上课要学习语文课,课后还要参加辅导班,学习应试方法,这似乎是普遍现象。但这其实很不合理。一个学期讲一本语文书,近百节语文课,完全有能力兼顾应试。但是很多老师没有精力钻研应试,把应试任务交给辅导班来完成。导致孩子尽管语文素养好,如果不上辅导班补充应试素养,还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局面。
三、如果不学习答题格式,阅读理解分很难提升。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买阅读练习册,并要求孩子完成的经历。通过练习阅读理解题,有的同学的阅读理解提升了,但是大部分同学的阅读理解似乎没有提升,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完成阅读理解后,很多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致时该怎么办,这是一大难题。因为语文毕竟不同于数学。如果我们以数学的方式给孩子评卷,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题虽写了,阅卷却是难题。如果只是盲目的的练习,不知道扣几分,如何调整,这样的学习,显然效果不佳。因为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
因此阅读理解想要拿高分,靠自学效果并不好。小学阶段,此类阅读答题格式还是很多。如果孩子了解阅读理解的出题方法,不同题型的答题格式,考试效果显然不一样。如常见的概括题格式:人 事 果。常见的概括方式:1、题目扩展法 2、六要素法 3、找关键句法 4、段意合并法。如答题还要关注分值,同样一个问题,5分题和3分题的信息点不一样,字数也不一样。
一儒老师总结:大量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但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来提升孩子阅读答题能力,显然是行不通的。大量练习阅读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反馈,显然是事倍功半。因此,了解阅读出题形式,了解答题格式,扩充阅读量,适量练题,有效反馈,才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儒老师小学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速查一
一儒老师小学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速查二
电子版获取方式: 1、右上角关注并转发 2、点赞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