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女儿第一天开学。
早早地去学校,只见学校门口树立了一个巨大的招牌。
上面写了三句话,是新学期校长对学生们的寄语。
第一句是从生活上来说的,叫做:
Be Safe
也就是“注意安全”!
第二句是从品德上来说的,叫做:
Be Respectful
也就是“保持礼貌”!
而第三句则是从学习上来说的,叫做:
Be Responsible
也就是“对自己负责”,提高自己的“自驱力”!
那怎么提高学生的自驱力呢?
当我打开了女儿的书包,看了老师新学期发的学习资料,我瞬间有了答案。
02 第一个方法:学会整理归纳
老师发了一个很大的文件夹。
里面有很多文件袋。
看到这个文件夹我就很纳闷,有必要整这么大的夹子吗?
而女儿后面的一番话却让我很触动。
她说,老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教她们怎么做“整理归纳”。
比如对于文具,老师都要求分门别类。
我们小时候的文具只需要一个文具盒就搞定了,就像下面这样。
而女儿学校则完全不是,她们要求一定要分开放置!
对于尺,需要放到文件夹的夹缝里。
对于画笔,要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塑料盒收纳,这个盒子没有任何装饰和花纹,平平无奇。
对于平时上课用的铅笔橡皮,则不需要文具盒,只需要用一个文具袋收纳即可,袋子也是一个很朴素的小袋子,没啥装饰。
这是笔袋里的文具:
因此,女儿上课时课桌上放的东西就非常简单,就笔袋里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仅此而已。
我能体会老师这么要求的良苦用心。
开学第一天要求的文具,没有漂亮的文具盒,没有漂亮的收纳袋,所有放在课桌上的东西,都只有一个要求——“素”!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孩子分心的可能,而且什么课用什么文具,收纳的很有条理,也很方便孩子找寻。
再说说这个文件袋,她们的文件袋分为好多颜色。
这个颜色分类是有讲究的,每种颜色都对应一门学科,比如红色是英语、橙色是数学、黄色是科学……
也就是说,以后每门学科的作业,都会分门别类放到相应的文件袋里。
每门学科的文件袋也是有讲究。
老师会让孩子在文件袋上写上两个英文。
一个是“Back”,它的意思是,如果第二天要交给老师的作业,就放到这里。
另一个是“Home”,意思是这里面的作业纸、试卷都只需要留在家里就好了,不用再带回学校。
这样的分类我很喜欢。
孩子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放到相应学科的文件袋里,这样回家就再也不会忘记作业了。而且,爸爸妈妈帮孩子检查作业也会很省心。
翻着孩子的文件夹,我不由得暗暗赞叹,孩子老师的这套整理归纳的教学法,对塑造孩子学习习惯,真的很有帮助!
03 第二个方法:目标计划和时间管理
老师给学生发了一个笔记本。
它真是一个大号的“时间管理神器”啊!
笔记本首先是按照月来排列的,这是“月计划表”。
每个月都一张大表格,列出这个月的重要日子,比如哪天放假、哪天提前放学,这里都会标注出来。
而孩子在哪天有一个重要的日程,也可以写在这张日历表里。
再仔细看右边这一栏,它是让孩子写备注。
比如这个月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有什么考试?有什么项目?都在这里写出来。
不仅写内容,还要写截止时间,这样孩子就能时刻把握自己的进度了。
上面这张表只是“月计划表”,但她们还会有“周计划表”。
周计划表格是这样的:
它是以周为单位,每天都让孩子写当天的计划。
而且你注意到了吗?每天的计划它会分为5栏。
上面4栏是按照学科来分的,比如数学、英语、中文……
而下面一栏则是老师评语和家长签字。
下面这个就是妹妹的每天计划,她会把每天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都写到这个周计划里。
这样她回家后,我会参考她写的当天计划,帮她辅导、检查作业,或者准备这一周的考试。
老师也会有一个每日评语,就是下面这个:
它有“Green”、“Yellow”、“Red”三个等级,“G”代表表现最好,“R”代表表现最差。
因此我们回家看老师给孩子涂的圆圈,就知道孩子今天的表现了!
而这两份计划表(月计划表和周计划表),就能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和目标、计划的制定!
04
第三个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这方面在数学上尤为明显。
我翻开女儿数学书的第一课,她里面层层递进的流程,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就让我忍不住想给她点赞!
女儿的老师把孩子学习习惯分成了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
比如她们这学期学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个知识点。
在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专门的“Quick Check(快速检查)”的板块。
这个模块是把孩子以前学过的,和这堂课相关的知识点都列出来。
让孩子在上课之前,把这些知识点都过一遍。
如此一来,孩子上课的时候,就能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不会赶不上进度。
2 第二部分
课后总结
老师会专门布置了一个叫做“Summary(总结)”的板块。
这个板块是将这堂课学到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这个总结很有讲究,就拿这堂课“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个知识点来说。
老师会用一张思维导图,给孩子总结三块。
第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第二块: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块:如何通过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边长。
当孩子将这三块都掌握后,这堂课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也算融会贯通了!
3 第三部分
费曼学习法
最后这个部分是最让我吸睛的!
因为她的要求是“Can you be my math teacher?”,也就是说“能不能扮演一回小老师?”
在这一部分里,老师会给孩子一道题。
但是老师并不是说让孩子解出这道题的答案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孩子模拟老师,能讲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来。
比如:
你是怎么构思的?
解题步骤有哪几步?
期间容易犯什么错误?
……
这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
在讲解过程中,孩子其实是对知识点有个系统的总结,能够理解的更深,而在听孩子阐述时,老师和父母也能更好地掌握孩子的理解情况。
05
说实话,这些方法平时也都知道,但是当我看到女儿老师教孩子将这些方法怎样落实到实处时,我还是有点惊讶的。
像她们的计划表,老师每天都要求孩子写,家长也都需要检查签字。
像她们那个数学的学习习惯培养,爸爸妈妈都要参与其中,帮助孩子做预习、总结,以及听孩子讲解题的过程。
虽然有点费妈,但我相信,如果按照这样的流程坚持下来,孩子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驱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新学期,希望我们都有新的开始,收获更多的开心!^_^
另外,SparkMath的新加坡数学,也刚刚开始开学季的优惠活动了!
新加坡数学我推荐过很多次了,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们曾经组队参加全球著名的数学竞赛——袋鼠数学。
4月底公布战绩后,我真是惊呆了!
69人报名,竟然有61位孩子获奖,获奖率高达88%。
还有少数几位高年级的孩子参加了AMC8的竞赛,这是美国数学最权威的比赛了,含金量很高。
而我们也有三位孩子获奖,尤其是其中有一位获得了“全球卓越奖”,这是全球1%的孩子才能获得的奖项,超级牛!
这次我还会和SparkMath组织国际竞赛的队伍,带孩子参加AMC、袋鼠数学这类国际数学竞赛。
他们有两种级别的课程:
AP属于提高级,给孩子打基础,并进行数学思维的提高。
CP属于竞赛级,学奥数内容,带孩子打AMC、袋鼠这类国际数学竞赛。不过这个级别需要进行评测,成绩达标才能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