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县2024年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定南县2024年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14 13:04:47

春雨初霁,记者踏上定南的土地。“定南之窗”广场的几座客家围屋模型,在晨光中苏醒。这些微缩的建筑艺术品,静静地伫立在广场中央,宛如几位睿智的老者,准备向过往的行人诉说客家人千年的故事。它背后的园林中,假山、亭台错落有致,一池碧水倒映着飞檐翘角,映射着定南的诗和远方。

赣深高铁

近年来,定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抢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康养 ”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康养风景区,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客家古城,古老的城墙上流淌着岁月的痕迹;江西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绿茵场上奔跑的少年挥洒着汗水和激情;龙归湖,粼粼波光昭示着明天的美好……全域旅游,定南如诗如画。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8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55亿元。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青山与绿水交织,天地辽阔。风从远方吹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这一刻,诗在眼前,远方在脚下,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听见了定南的心语,感受到了岁月的静好。

生态为基

绘就全域旅游康养新画卷

龙归湖

乘高铁抵达定南,走出定南南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龙归湖景区,只见龙归湖被郁郁葱葱的林木环绕,在初春的阳光下,湖面泛起点点金光,仿佛洒下了一层细腻的金粉。水面上漂浮着几只悠闲的白鹭,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岸边的红色水杉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排排燃烧的火焰,鲜艳夺目。

从几座小山包、数个小山坳、连条像样的溪河都没有,到如今变成了山水交融、相映生辉的美丽景区。定南县的变化,还得从一条高铁说起。

定南,地处江西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这里群山叠翠,河流纵横,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2021年,赣深高铁正式通车,定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以此为契机,定南县坚持以生态为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业态,实施“城区即景区”“一镇一景区”工程,通过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增添古色旅游魅力、提升绿色旅游品质,全力建设全域旅游康养风景区。

“这里天蓝、水绿、岸美,抬头是‘画’,入目是‘景’。”日前,来到定南县鹅公镇高湖村游览的游客小叶发出这样的感触。很难想象,高湖村曾是一个河道淤积、垃圾乱堆、山林植被破坏的小山村。

“高湖村有较好的水域资源,镇里因地制宜做好生态治理,通过对河道和堤岸进行清淤、加固工程,使河水清澈、乔木成荫。”鹅公镇副镇长梁欣介绍。经过庭院改造、河岸护坡整治、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及游乐设施,建成后的浪淘沙滩以“自然 体验”为核心,迅速成为周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定南县将全域旅游康养风景区建设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文明县城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文明美丽、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

引水入谷、围堰造湖,依山就势、修路筑桥,该县按照山水城市的理念设计龙归湖景区,充分利用周边的山谷围堰形成湖面滨水空间,打造出“高峡平湖”的意境。每当高铁列车飞驰而过,一幅“人行碧波上,‘铁龙’贯山川”的壮美画面便跃然眼前,成为赣深高铁定南站令人难忘的美景。

定南之窗

游湖赏花、健身跑步、休闲散步……无论是清晨或是傍晚,位于定南城北新区的“定南之窗”文旅商贸综合体是群众休闲娱乐的佳处。漫步园林,郁郁葱葱的花木总是让游客不时停下脚步拍照欣赏。“这里不仅有盆景、花卉等园林景观,还有客家围屋、瑞狮雕塑等客家元素,既养眼又润心。”市民郭先生说。

此外,该县还通过“空转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打造城市“口袋公园”,近年来,定南城区新增绿地公园面积58.5万平方米,建设城市“口袋公园”等18个,改造升级了绿道2.2公里,城区东、南、西、北实现休闲场所全覆盖。这些游园不仅功能完善,而且与周围的景区相得益彰,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康养为魂

构筑大湾区美丽“后花园”

距离定南县城20余公里的龙塘镇忠诚村,是东江源头村之一,也是江西省第一批森林乡村。这里生态秀美,林木茂密,林地面积7万余亩,森林覆盖率90.9%,成为“外乡人”眼中的养老胜地,来自湖北武汉的胡润枝和老伴就住在这里。

来到胡润枝的住处,竹木茅草搭建的院门古朴而雅致,带着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韵味。院内香蕉树、月季、三角梅等花木争艳斗丽,搭配藤蔓缠绕的篱笆、花架,显得别具一格。

原来,胡润枝的老伴因病瘫痪在床,为了方便与远在香港的女儿见面,退休后,她和老伴选择了定南作为养老之地。“这里的自然环境真是没得说,空气清新,特别适合养老。而且交通也很方便,女儿女婿从香港过来只需要两个多小时。”胡润枝满意地说。

除了胡润枝,来自广州的吴女士也选择了定南作为她的养老之地。与胡润枝不同的是,她与同学结伴而来,在龙塘镇胜前村追求一份宁静的田野生活。

“在广州生活了几十年,早就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来到定南后,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很适合我们老年人。”吴女士说,闲暇时她经常与同学沿山间小路散步,或前往附近的果园采摘时令鲜果。

“‘外乡人’到我们这里定居养老,不仅可以增加农村民居的利用率,还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收入。”龙塘镇宣传委员廖丽娟说,当地村民以每月300元左右的租金将闲置房屋出租,让“老宅”变成了“民宿”。

随着融湾战略的深入推进,定南县敏锐地捕捉到康养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将康养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康养项目,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等业态,打造集休闲度假、健康疗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建成运营了九曲度假村、桃源乐境等一批休闲康养项目,吸引了众多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康养疗养。

位于定南九曲河畔的九曲度假村,占地面积近3000亩,森林覆盖面积达90%,年均气温19℃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5%,负氧离子浓度达到5万个每立方厘米以上,是天然的大“氧吧”,早在2009年就被授牌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随着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绿色、生态、健康’成为游客出行的新焦点。”九曲度假村景区经理张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景区进行了一场由内而外的全面升级改造,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补齐景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停车场、景区道路,全面升级改造了餐饮、住宿等场所;在游客吃住服务上狠下功夫,住宿场所融入客家围屋元素,推出定南特色菜;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增设丛林探险、激情卡丁车、儿童乐园、游船画舫和桨板等体验项目,开设定南瑞狮、赣南采茶戏等表演节目,打造了客家非遗一条街,在重要节假日还推出主题游玩等活动,提升游客体验。

夜幕降临,九曲河畔亮起点点灯火。河边的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品茶,说着记者听不太懂的客家话。茶香袅袅,与河面的水汽交融,氤氲出一片朦胧的夜色。远处的山影渐渐隐入黑暗,只有河水的流淌声,轻轻诉说着这座小城的静谧与安详。

产业为要

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在客家古城观赏非遗五福鱼灯巡游、品尝地道的客家村席,在岿美山镇观看舞香火龙表演……今年春节期间,定南县人气爆棚,一系列富有年味的活动,吸引了一众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客家年。

客家古城

定南县在发展全域旅游康养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旅游 ”的发展理念,聚焦生态观光、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红色旅游、户外运动等五大板块,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旅游 文化,固本兴新。投资5亿元打造集古城修缮保护、客家文化体验、微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客家古城景区,结合客家服饰、定南瑞狮、赣南采茶戏等非遗项目,常态化开展文创设计与表演。连续3年举办美食节、春耕节、米酒节等各类乡村文化旅游节,让传统文化有“品”更有“味”。

旅游 体育,活力迸发。依托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实现体育设施向城市综合体转变,训、赛、观、游协同发展。2024年举办国家、省、市高规格比赛26场,吸引比赛参赛人数2万多人次。成功举办定南首届“世一组”运动季暨第二届UYC女足环球杯U12锦标赛、中国首届夜间铁人三项国际公开赛等赛事,吸引来自国内外超过1000名运动员参赛,拉动赛事经济和旅游消费。

旅游 康养,声名远播。依托九曲度假村、桃源乐境等景区,推出“乡约定南·乐享休闲时光”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体验不一样的客家风土人情,该线路于2023年9月上榜江西秋季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之一。作为“天下客家一家亲”之旅中的重要一站,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客家风情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与此同时,定南县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差异化发展,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把全县的旅游资源串成线、组成团、连成片,构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苏区盐道文旅项目

历市镇杨梅村,将曾经的下历河(杨梅段)流域变成了集自然风光、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凤栖湖;天九镇兴隆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修缮升级了中央苏区盐道,通过还原革命历史场景、展示革命文物,让游客在参观中接受红色教育;岭北镇龙头村,立足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党纪教育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

美景引客,活动添彩。该县还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开展“百县百日、百城百夜、百企百创”文旅消费季、举办首届湾区北生态旅游消费节暨第六届万人徒步节,在重点节日组织开展音乐节、乡村文化旅游节、龙归湖水幕灯光秀等系列文旅活动,迅速聚集人气,有力推动文旅消费。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定南陆续举办2025年定南县文化惠民贺新春文艺演出、“祥蛇舞春 筑梦新程”2025年定南春晚、迎新春非遗展演、舞龙舞狮、客家非遗美食嘉年华、客家古城过大年系列等85场次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全县共接待游客129.4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11.63%。

未来,定南县将继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全域旅游和康养产业,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康养风景区,让“诗和远方”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记者手记

在定南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生态优美,文化厚重,产业兴旺,人民幸福。记者相信,在该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南打造全域旅游康养风景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折射出定南旅游业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全域旅游,不再是“门票经济”,而是将整个县域作为旅游胜地,整合资源,打造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打造全域旅游康养风景区,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定南敢于打破景区内外“两重天”的尴尬局面,推动县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让游客获得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定南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资源等融入旅游发展,打造了极具魅力的旅游品牌。同时,还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定南风景这边独好。相信随着定南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将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华丽转身,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诗和远方的韵味。

专家观点

县域发展有“融”乃大

□赣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孙剑斌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全域旅游康养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还能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全域旅游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可为县域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县域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先天优势。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康养品牌,县域经济可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县域发展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可为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康养旅游不仅涉及旅游业,还涵盖了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文化体验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产业融合,能够带动县域内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旅游 康养 文化 生态”的复合型经济模式,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县域经济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可增强县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旅游业,涉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等,这些要素可以为一座城市提升形象、提高品质。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全域旅游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县域经济发展与全域旅游康养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和绿色发展,县域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陈洪明 吕微 特约记者张睿

编辑:宋亚丽 编校:黄松林

值班主任:明心武 王长颉

编审:肖瑞华 谢瑞洪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