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地域差异和矛盾一直存在。历史上,为了避免地域矛盾,一些人选择移民参加考试。比如白居易和柳宗元,他们分别冒着冒籍和吐槽的风险参加考试。后来,北方人司马光和南方人欧阳修展开了关于分路取人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了整个宋朝。明朝时,南北榜案出现,南北分卷取士成为了常态。清朝进一步确定了分省取士的制度,并延续至今。 分省取士虽然不是地域矛盾的最优解,但却是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虽然很多人希望实行全国一张卷统一排名录取,但这种方案容易激化各地区矛盾,将不会出现在可预见的将来。 各省录取人数的划分成为了最关注和争议最多的问题。我将引用各省的公开数据,并加以说明,以节省读者自行查找数据的时间。同时,读者们也可以通过真实数据了解各省高考的难度和是否符合自己的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分省录取意味着每个考生只与本省其他考生竞争,考卷考题也只在每个省内完全一致,判卷标准也只在每个省内统一。因此,跨省比较分数和分数线没有意义。要了解各省的真实高考难度和竞争程度,我们只需看一个指标:真实录取率。 真实录取率绝对不应该是录取人数与参加高考人数的比率,因为这个比率无法体现高考难度和竞争程度。原因有两个:一是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中,复读生的比例不同;二是各省的中考分流比例不同。因此,真实录取率应该是各省高考录取人数与各省该届学生在3年前初中毕业时的毕业总人数的比率。这个比率能排除复读和中考分流的干扰,真实反映各省在当年实际的高考适龄总人口中,有多少比例能考上大学。 根据各省的真实录取率和相关数据,按高低顺序排列如下:(省略数据表格)。从真实录取率来看,陕西的录取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该省的大学数量较多,高等教育发达。而东三省录取率较高,可能是历史和现实的综合结果。沿海发达省份的录取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初中毕业生中包含了大量外地户籍借读打工子弟。例如,浙江的真实录取率只有31%。 需要说明的是,浙江录取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当年为了打造浙大,3所211并成1所的短视操作。这一操作在浙江的录取率中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分省取士是历史的选择,虽然不是地域矛盾的最优解,但却是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各省录取人数的划分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根据真实录取率来评估各省的高考难度和竞争程度。这样的评估能更准确地反映各省在当年实际的高考适龄总人口中,有多少比例能考上大学。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