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分析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2-28 16:22:11

一、填空

(1)填合适的单位

这里边的数值比较大,导致部分学生习惯性的看到橡皮就想到厘米,于是橡皮长约40厘米,这是不对的(审题不认真导致),橡皮是四厘米差不多,4厘米也就是40毫米,所以括号里应该是毫米。其他类似的空也可以这样去理解。

(2)第一空,米和毫米之间差了一个分米和厘米,中间差一个进率是100,差两个进率就是1000。

第三空,毫米转化成分米,它们中间差了一个厘米,所以它们的进率就是100。

第五空,2千米加60米,这个容易写错,2千米就是2000米,加上60米就是2060米,而不是2600米,出错的大部分都是写成2600米的。

(3)排队,可以都把他们往中间的单位去转化。

(5)审题不认真易错,问的是短了多少,而不是还剩多少。也就是你用了多少就短了多少。

(6)易错题,绳子对折问题经常会遇到,规律就是每对折一次就扩大2倍,比如说第一次对折分成2段,第二次对折就分成了(2乘2)四份,第三次对折就分成了(4乘2)8份,再对折一次就分成了(8乘2)16份,简单说就是每对折一次就在上次的基础上扩大2倍。

二、判断

(1)马拉松比赛学生没有经历过,比较陌生,马拉松全程42千米差不多。

(2)单位不一样,不能比较。切记。同样,单位不一样,也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比如1吨减去1千克这是减不了的。

(3)易错,错在做题马虎。一吨就是1000千克,看谁近谁就是。

三、画一画

细节要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另外画完线段后要在线段下面标明相应的长度。这个细节要注意。最后就是像第二问那样,画一条比2厘米长5毫米的线段,意思是画的线段是2厘米5毫米。那么你在画完线段后,在线段下面写的应该是:“2厘米5毫米”而不是“比2厘米长5毫米”这个要注意。

四、应用题

(1)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2)8点到12点是四个小时,每小时3千米。也就是12千米。这一题可以先求四小时走了多远,然后和10千米做一个比较即可。

(4)典型的列表法,易错题。做对题目的关键就是把表列正确。方法就是先看都用大车的话需要几辆,然后小车这时候是0辆,之后大车每次少一辆并且求出需要小车的数量。就这样大车每次少一少到0为止,然后看那种情况刚好没有空位就拉完所有人。把符合条件的画上对号,然后在符合条件的里边算一算看哪种方案最省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